1、15*小虾(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运用已学的方法概括第 3 自然段的大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 能摘抄出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 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课时欣赏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1 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导入类型:谜语导入。出示课件:(出示相关谜语)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 大家想一想,谜底是什么呢?对,是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深入了解一下小虾的特点,感受它们的可爱。( 板书 小虾)二初读课文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
2、读音。2. 学生初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 检查初读情况。(1)会读生字。练缸(gng)隙(x)掀(xin)末(m)副(f) 钳(qin)搏(b)较(jio)腹(f)(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练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掀开:揭开,打开。通常是指动作快并全部地打开揭开。青苔: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追逐:追赶。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舞动:挥舞;摇摆。4. 整体把握 :课文主要写了“我”发现家里有一口缸闲着适合养虾,于是就和阿成哥捉来小虾养在缸里,小虾在缸里生活得十分自在,后来还繁殖了后代。三品读释疑1. 默
3、读课文,说说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预设: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交代了“我”产生养虾这一想法的原因。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描述了捉到的虾的样子。第三部分(第 3 到 6 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虾的生活习性。2. 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分析“我”为什么会产生养虾的想法。预设:“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 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一口缸闲着”表明了有养虾的器具,“空隙里漏下的阳光”写出 了院子里的环境很适合养虾,这些条件让“我”有了养虾的想法。( 板书 想养小虾)3. 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说说“我”和阿成哥
4、捉到的虾长什么样。预设:“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这句话写出了捉到的虾的种类和样子, 才长大的虾“通体透明”;千年虾“灰黑色、积着泥、长着青苔”。( 板书 捉虾养虾 捉虾 两种 才长大的、千年虾)4. 结合关键词句分析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预设: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了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这个自然段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第一句话是这段话的关键句,总写小虾十分有趣,后面具体写了小虾的自在生活及其脾性。作者先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小虾的自在生活,接着作者假设人们
5、拨动休息的小虾,并描写了小虾的反应,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虾生气时的动作描写得生动细致, 十分有趣。最后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描写了小虾搏斗的激烈程度,说明小虾脾气不好。( 板书 看虾 有趣、脾气不好)5. 阅读第 4 到第 6 自然段,说说小虾有哪些生活习性。预设:“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不一会儿,叶子下就会聚起许多小小的虾”,说明小虾喜欢聚集在石头、落叶下面休息。6.“我”喜欢小虾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预设:“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水草, 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说明“我”很喜欢小虾,同时也可以看
6、出“我”善于观察生活。“我”为了让小虾生活得更快乐,去采水草,捡石块放到缸里。表明了“我”对小虾的喜爱。( 板书 照顾虾 采水草、捡石块)四课文主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发现家里有一口缸闲着适合养虾,于是就和阿成哥捉来小虾养在缸里,小虾在缸里生活得十分自在,后来还繁殖了后代。( 板书 小虾繁殖)五课堂小结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描写“我”观察小虾生气、打架等细节,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等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板书 喜爱之情)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同时,学习了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六课后作业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感悟。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以及各种有趣的活动。文章通过描写“我”观察小虾生气、打架等细节,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等特点。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课文,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交流和探究,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观察小虾的体貌特征和安板书想养小虾捉虾 两种才长大的、千年虾小虾捉虾养虾看虾 有趣、脾气不好照顾虾 采水草、捡石块喜爱之情小虾繁殖逸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细心观察、用心饲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