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页长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物品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方式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标准中还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
2、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合作、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把学习在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也是学生深入研究长方体的开始。学生通过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为后面理解如何求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为本
3、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性的基础;在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上,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懂得分工和合作,能够在组内互相促进学习。【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通过合作探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结构要素。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学习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小棒。学具:学习单(表格)、小棒。【学习过程】
4、一、 谈话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2、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物品,感知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就在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长方体已有的认知,为后续相关知识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学生观看微课,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2)指一指、摸一摸,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3)数一数,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
5、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组成要素。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提出问题:具备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这三个特征的立体图形就是长方体吗?(2)思考讨论:长方体还可能具备哪些特征。(3)动手操作,深入探究长方体的特性。(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思考,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借助长方体实物,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探索长方体面的大小、棱的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汇报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清晰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正确指出。设计意图::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是为了学习后面长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相等的正方体做准备,二是为后面理解如何求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起到铺垫作用。三、作业布置。思考: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课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数学的学习和思考延伸到课外继续进行,为正方体特征的学习,以及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四、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数量 6个 12条 8个 长 宽 高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