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材第60、61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给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画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正确地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学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三角板。 教学过
2、程: 一、课前小练笔。 56254= 7787+7713 = 12564= 25(40+4)= 二、情境导入。1、复习:(1)思考:你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出示学过得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并简要说说其特点。 2、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图形呢?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红领巾,三角形交通标志牌,晾衣架,自行车等),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个初步的感知。 3、导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那么人们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到底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吧(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三、学习新知:(一)认识三角形。 1、初步感知三角形
3、。 (1)出示操作要求: 同桌合作,用你们的钢笔、铅笔摆出一个三角形。 运用手中的工具试画一个三角形。 摸一摸桌子上的学具,看一看,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1)学生汇报。 (2)说明各部分名称。 (3)归纳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3、什么是三角形? (1)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同桌讨论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 (3)汇报。 (4)归纳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5)理解区分“围成”和“组成”。 4、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
4、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或ABC。 5、课堂小练: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6、再画三角形:看看自己刚才画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并改正。(二) 三角形的高。 1、出示情景图,引发思考。2、自学三角形的高。(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2)汇报自学成果。(3)归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4)理解“对边”的意义。3、探讨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4、强调说明: (1)画三角形的高要用三角板来画。 (2)高要用虚线画出来。 (3)要注明表示直角的符号。 (4)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底,都有相对应的高,也就是说三角形
5、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 5、思考:你能给一个三角形能画出几条高? (1)尝试画一画。 (2)汇报:任何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6、质疑:怎样画出这个三角形所有的高呢? (三)三角形的特性: 1、观察下列图片,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 2、小实验:拉一拉手中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巩固练习:1、填空。 (1)三角形是由( )条边、( )个顶点、( )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 )性。 (3)三角形有( )条高。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底。 ( )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 ) 3、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五、全课小结: 1、出示数学日记。 2、学生阅读并找错。 3、思考:读完这篇数学日记你有什么想法吗? 六、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3题。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 特征:3条边、3个角 、3个顶点 、3条高 概念:三条线段围成 表示:三角形ABC或ABC 特性:稳定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