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赛马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赛马是花城版第十册第十课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四)的一首欣赏 曲目,二胡独奏曲。曲子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乐曲惟 妙惟肖地描绘了赛马盛会的热闹欢腾的场面。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对生 活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乐段音乐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 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面;第二乐段情绪轻快悠扬,表现了骑士们的勇敢豪放 的性格,抒发了人们在节日赛马时的欢快情绪,赞美了骑士们的精湛骑术;第 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部分再现,但更为激烈,再现了赛马的欢腾场面。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孩子们已经养好了良好的上音乐课的习惯,基本 可
2、以用简单的律动和小打击乐表现乐曲,且已有较好的识谱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赛马,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情绪,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粗犷 豪迈和勇敢自信以及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聆听乐曲中,运用对比欣赏、旋律模唱、身体律动和打击乐伴奏等 方式,感受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感知音乐段落,了解节奏、速度、力度 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3、初步了解二胡有关知识,感受二胡丰富的音色及表现力。体验其特殊奏 法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弘扬中国民族乐器,激励学生热爱我国民族乐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二胡的音色,感受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情绪对比,并
3、初步了解音乐形象。 2、教学难点:感受赛马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律动,音乐背景为二胡演奏曲目茉莉花 学生听音乐跟着老师律动,放松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背景音乐及律动,迅速引领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氛围。 2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一段优美的音乐,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引导学生回答:二胡演奏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的铺垫,自然地引入二胡的教学。 (一)、初步认识二胡,感受二胡音色 1、 师: 老师带来了几个二胡演奏的乐曲片段, 同学们听听, 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欣赏二胡演奏的四个乐曲片段,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音
4、色及表 现力。 2、播放四个片段,分别是轻快活泼、悲伤、优美、激烈(赛马第一乐段)。 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片段的情绪。 初听赛马,学生说说听这首乐曲的感觉,能听出有马的声音和紧张、 热烈地情绪。 3、利用第四个片段,引出赛马,完整欣赏一遍。板书课题。 认识二胡,了解其构造、发声原理、音色,及其在我国音乐界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4、师:二胡能够表现出那么丰富的情绪,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乐器呢?出 示二胡的图文介绍,引导学生认识二胡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通过观看二胡名家宋飞老师的赛马演奏现场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 演奏家的高超技巧和二胡的魅力。 5、播放二胡名家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出那达慕大会,
5、及蒙古族,男子三项竞技:摔跤、赛 马、射箭。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安静地聆听,初步感受欣赏曲的完整音乐形象,了解音乐 创作背景。直观形象地认识二胡,喜欢上二胡。 (二)、分段欣赏 1、播放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乐段表现的场面及气氛。(热烈奔 放、群马飞奔的赛马场面) 让学生感悟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用身体律动模仿一下赛马。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悟第一乐段音乐形象。 2、播放第二乐段,引导学生与第一段对比。 3 3、学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学生模唱第二段曲调,听一听当这一曲调第二次出现时表现了怎样的情 景?增加了哪种节奏?(见书 P44) 4、再次播放第二乐段,了解第二乐段
6、主题及其变奏。 学生模仿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的演奏方法。 5、师:二胡可以表现出马蹄声,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桌面上的几样小 乐器哪个可以用来模仿马蹄声和马铃声?(出示手串铃、碰钟、三角铁、双响 筒) 学生帮老师找到双响筒模仿马蹄声、手串铃模仿马铃声。找几位小乐手出来 演奏打击乐,其他同学就做“二胡演奏家”,哼唱着第二乐段主题旋律和打击 乐手合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听记及小乐器伴奏的形式,加深同学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以及对乐曲的把握,活跃课堂气氛。 6、播放第三乐段与尾声两遍。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第一段的再现,比第一段 更加热烈,因为赛马到了冲刺阶段了。 学生说说这段音乐与哪段相似?尾声感觉像什么声音?(马的嘶鸣声) 播放第二遍时,让学生用肢体动作和模仿马的嘶鸣声直观感受赛马冲刺阶 段的更热烈地气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了解音乐再现的手法。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2、勉励学生有机会最好能学一学我国的民族乐器,弘扬民族乐器。 3 再次完整欣赏赛马。 “小骑士们”听到第三乐段时,按秩序“骑马”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渗透爱国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音乐情绪中完成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