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38556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20192019 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 专题七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形象 、语言、语言 ) 考点 19 形象 5 颗星 考点 20 语言 5 颗星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 (2017 年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7 届高三冲刺模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幽居 张咏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

2、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语言 中难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 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 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 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 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 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 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

3、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 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 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考点 21 表达技巧 中难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2017 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34 题。 莎衣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 直饶 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

4、。金章,金质的官印。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语言 中难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 “蓝”写色彩鲜明, “软” “柔” 点明质地轻柔。 B “倚船吟钓正相宜” ,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 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 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 “菡萏”指荷花, “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 船上。 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 雨中美景图。 E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 4.尾句 “未肯轻轻博换伊” 的 “伊” 指的是什

5、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诗句简要赏析。 (6 分)考点 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三三)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0 分)分) 【来源】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 2017 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秋雨夜眠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 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 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瓶:烤火用的烘瓶。 5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下面对诗歌的

6、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分)考点 20 语言 中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 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 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 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 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7、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 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6这首诗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 分)分)考点 19 中难 (四)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太原市 2017 年高三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坊,只怕酒酲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

8、抑塞。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4 分)分)考点 20 中难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 呈现在读者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 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 “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 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 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 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9、 8.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分)考点 19 中难 (五)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 【全国市级联考 word 版】湖南省湘潭市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齐天乐 姜夔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 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 离宫吊

10、月, 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 。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 “七月 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中难 A.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 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候馆” “离宫

11、”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 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 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 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10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 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6 分)考点 19 中难 (六)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

12、试(5 月)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南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中 A. “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 繁花之易落。 B. “楼上” ,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 “过尽征鸿” ,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 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C. “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

13、看不见了,还 不愿下楼回房。 D. “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 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E. 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1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考点 19 中难 (七)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来源】2017 高考仿真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踏莎行 山居 张 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 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

14、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考点 20 中 A. 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 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 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 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E. 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 14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6 分) 考点 19 中 (八)古代诗歌阅读(10

15、分) 【来源】 【全国百强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7 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倚、依。烬:火烧剩余之 物,此指灯花。 1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中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 “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 ,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

16、,仿佛去追寻 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 魄。 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1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6 分)考点 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九)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 【全国百强校】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 2017 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庭院深深深几许

17、?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 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 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考点 20 中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 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门虽设而常关” ,同一机杼,都表现了 孤傲高

18、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 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感月吟风 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 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 ,请分析此二句巧 在何处。 (6 分)考点 20 中 (十)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来源】 【全国市级联考 wo

19、rd 版】福建省 2017 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 禹庙兰亭 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李白襄 阳歌 :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4 分)考点 20 中 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 凭吊之情。 B. “一

20、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 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 “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 读者联想的空间。 D.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 究要走向衰老。 E. 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 的向往之情。 20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考点 22 思想 内容、观点态度 中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1(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BC(B

21、,不是比喻手法,风雨、烟霞均为实写。C,“诗人 们普遍的心态”推断没有依据。) 2. 环境清幽:暮春落花中掩门而居,夜晚孤灯雨中摇曳,醒来满屋烟霞; 生活悠闲:掩关静修,春宵足睡,闲适自得; 情怀豁达:听到可以赋闲的消息,没有长吁短叹,无欲无求,超脱淡然; 远离尘世:只与脱离尘世的高僧交往,拒绝庸俗的酒肉之徒。(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 得满分。) 3.【参考答案】BE(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解析】B 项应是穿着蓑衣来吟诗或者钓鱼,是最合适的,洒脱自在;E 项写的是醉后和晴 时脱下蓑衣,洒脱自在。 4.【参考答案】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1 分) ,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

22、(1 分) 。尽管官员 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1 分) )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 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 感情。 (3 分) 5C、D(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C 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 “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 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 的状况;D 项“又写了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 】 6 (6 分)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 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

23、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年老体衰的 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 老翁的体衰闲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 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答案】7. BC(4 分)(每项 2 分,共 4 分) 8. (6 分)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 (2 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 谁开”,表达了他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 分)诗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 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 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

24、析。B 项“以动衬静”错误;C 项应为“表达 了对春天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点睛: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 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 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 B 项“以动衬静”错误。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碧桃的特点,抓住关键词,“乱山深处”形容环境恶劣;“一枝如画”写出了美丽的特点。 结合注释内容“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可知,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 感。 【答案】9BE 10 (1)蟋蟀的哀鸣

25、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织声,大自然的风雨声,捣衣的砧杵声, 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 (2)这些声音都是作者听到或联想到的一切 声响, 这些声响, 并不是客观声响的简单模拟或再现, 而是作者深深愁思与哀怨的艺术反映, 其中“儿女的欢笑声”属于乐景与哀情,与凄苦之景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作品主旨。 【解析】 9试题分析: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 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 和对君王的幽怨。对君王的幽怨理解有误。E. 这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

26、人事巧妙地组 织到一起, 体现了羁旅之愁、 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理解有误。 点睛: 诗歌的选择题是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手法的赏析的综合类考题, 考生要注意结合 对文本的理解,结合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准确作答本题。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类考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题干的理解和诗歌 的理解,准确作答, (1)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织声,大自然的风雨声, 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 (2)这些声音都是作者听到 或联想到的一切声响,这些声响,并不是客观声响的简单模拟或再现,而是作者深深愁思与 哀怨的艺术反映,其中

27、“儿女的欢笑声”属于乐景与哀情,与凄苦之景形成强烈对比,深化 了作品主旨。 11BC(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12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而不甘零落时随风飘飞的景象。 用意: (1)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多情缱绻的性格。 (2)描画了缤纷而凄凉的意象,营造了 凄美深情的氛围。 (3)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铺垫)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 分。)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的理解与手法分析。B 项,楼上,解释为宴会之所, 人去楼空之意, 过于坐实, 楼上一词本就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 则指凝望之久,怅惘之深, 非喻人之离散;C 项,此词为闺怨词,抒

28、情主人公非词人,而是代言闺人之怨, “不见人” 指不见思念的游子。 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意境型的题目。第一步要抓住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而不甘零落 时随风飘飞的景象;第二步营造的氛围,一般是四字词语等;第三步,体现的作用。作者移 情于梅,赋予梅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画了缤纷而凄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 文抒发怨情张本。 点睛: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 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 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 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

29、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 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3AB(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14 答案 山居生活惬意闲适。 (2 分) 表现:通过美丽清幽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的; (2 分)通过与山村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清闲生活来表现的。(2 分)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C 项,“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 孤寂悲切之情”理解不正确。 D 项,应为“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幽静 的山居之景”。E 项,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应是“清丽秀润,亲切自然”。 14 试题分析: 从词的结尾一句可以看出山居生活的特

30、点,是惬意闲适的。 关于“怎样表现” 可以从词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从内容上看,写了自己与山村野老月下共饮;从手 法上看,是写景抒情。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 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 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如本题美丽清幽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山 居生活的特点,惬意闲适。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15DE(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16 (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 (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

31、。 (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 ,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5试题分析: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 兼备。“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 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突出“恨”字”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

32、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 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 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 ,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 了泡影。 17BC(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18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 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 回到了建康, 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 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 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 (2 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2 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综合考查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 解,准确辨识

33、选项的错误。B 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 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 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8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把握此题, 本题可以作答为,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 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 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 分析,此题注意从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情感主旨的把握上赏析诗句。 19AE(4 分) (每项 2 分,共 4 分) 20借

34、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 愿不济的感慨;(2 分) 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2 分) 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2 分) 【解析】 19试题分析: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 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意指通往禹庙、 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 理解有误。 E. 结 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 之情。对诗句的情感理解有误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考生要注意结合

35、诗句的内容分析和把 握,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 不济的感慨;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借称闲人方可为神 贝壳高中课堂绝密资料 禁止外传 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 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 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doc)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