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

上传人(卖家):无敌的果实 文档编号:539664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炭疽应急处置预案一、基本概况(一)防治现状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炭疽研究进展:对炭疽的研究自1876年Koch和Pasteur证明病原以来,本世纪30年代Sterne成功地研制出畜用高效疫苗,并延用到今天,40年代抗生素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80年代国外许多学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在炭疽毒力因子、致病机理、疫苗研制等万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炭疽在我国的

2、研究起步较早,1958年采用杨叔雅选育的AI6R菌苗株生产活芽孢苗,1959年,正式生产人用抗炭疽血清,1963年董树林等分离到炭疽特异噬菌体AP631,1984年王明俊等研制了兽用炭疽保护性抗原油乳剂苗,1986年庄汉澜等试制无菌保护性抗原疫苗。世界炭疽防治现状:炭疽在大多数国家己无炭疽暴发流行,但炭疽仍是发展中国家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全世界是1963年首次发现在北美的阿尔伯特和西北地区的林区水牛中发生炭疽的地方性流行;在中美洲,炭疽在危地拉流行,除伯利兹外,炭疽在中美州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南美,智利报告炭疽呈地方性流行;在欧州,炭疽的主要危害地区是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南部

3、、罗马尼亚和西班牙中部;非州家畜人一直受到炭疽的危害,特别是非州西部,由于受国内战争的影响,炭疽己持续多年,据推测由于不能及时诊断,基本上整个非州南部人间炭疽都呈现散发流行,动物大量死亡。国内炭疽防治现状:炭疽在我国6070年代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进入80年代又有所回升,且一直居高不下。工业型炭疽不常见,主要表现为农业型炭疽,以散发或局部暴发流行为主,分布以西南、西北的广大农村和牧区为主,如在1989年西藏昌都地区暴发流行肠炭疽时,发病507人,死亡162人,流行6个月,疫情蔓延5县34个村寨,病死率为31.9%,鉴于炭疽存在的严重问题,卫生部曾于1990年成立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

4、物学研究所牵头,四川、西藏、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广西、贵州、云南、湖南10个炭疽高发省组成的监测与控制研究协作组,协作组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免疫学、外环境净化效果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云南省内防治现状:云南省在1919年有畜间、1956年有人间炭疽疫情记载,据统计,5080年代发病渐扩大,年均发病数呈上升趋势,部份地区时有爆发和流行,云南省属全国炭疽高发省份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卫生知识宣传不够、疫情报告不及时;检疫、监督环节没有落实;疫区处理不彻底;畜间免疫接种率低所致,90年代初云南省曾作为全国炭疽监控协作省进行了六年的云南省炭疽监控研究及炭疽杆菌外环境研究,经过监测与研究,全省发病

5、率由监控前的0.64/十万降至监控后0.49/十万,下降23%;死亡率由监控前的2.43/十万降至监控后的0.73/十万,下降69.95%,发病率位次1985-1990年居全国前五位,1991年后居全国前五位之后;表明云南省炭疽监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 病原学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长510m,宽13m,两端平切,排列如竹节,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

6、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炭疽杆菌主要有4种抗原:荚膜多肽抗原,有抗吞噬作用。菌体多糖抗原,有种特异性。芽胞抗原。保护性抗原,为一种蛋白质,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毒株产生的毒素有3种,除保护性抗原外,还有水肿毒素,致死因子。(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2)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3)经

7、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病后免疫力持久。4流行特征 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三)致病机理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

8、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肺炭疽呈出

9、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四)临床特征皮肤炭疽潜伏期一般为13日,最长可至12天;肺炭疽可短至12小时;肠炭疽一般为1218小时。皮肤炭疽: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

10、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

11、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X线见纵膈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脑膜炭疽(炭疽性脑膜炎):多为继发性。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

12、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五)实验室检测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一般1020109/L,少数可高达608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细菌学检查 取不同临床类型的病灶渗出物、分泌物、呕吐物、痰、粪、血及脑脊液等作涂片或培养,可以发现病原菌。亦可取分泌物、组织液或所获得的纯培养物接种兔、豚鼠、小白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注射处于24小时内出现典型水肿、出血者为阳性反应,动物多于3648小时死亡,在动物血、组织液及各脏器中可找到病原菌。3血清学检查 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炭疽环状沉淀

13、试验(Ascolistest)等有助于诊断。(六)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 结合患者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与食草动物密切接触的农、牧、民、皮毛、皮革加工工人。或在疫区生活或敌人可能施放生物战剂的环境中停留者。2临床表现 根据病史,结合临床各型的特征,作出临床诊断。3实验室检测根据附表10中实验,菌体有荚膜、串珠实验典型,噬菌体裂解等,即可确定为炭疽杆菌。鉴别诊断1皮肤炭疽须与痈、蜂窝组织炎、恙虫病、皮肤白喉、兔热病及腺鼠疫等进行鉴别。2肺炭疽早期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似,至急剧出现呼吸障碍,其中毒症状远较大叶性肺炎严重,肺部X线检查有助于区别,但须与肺鼠疫相鉴别。3肠炭疽常以急腹症或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14、出现,应与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等加以鉴别。4炭疽杆菌脑膜炎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七)治疗1一般治疗患者应严密隔离,卧床休息。污染物或排泄物严格消毒或焚毁。多饮水及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对呕吐、腹泻或进食不足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对有出血、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对皮肤恶性水肿和重症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每日氢化可的松100300mg,分次静点。2局部处理皮肤病灶切忌按压及外科手术,以防败血症发生。局部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并敷以抗生素软膏。3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皮肤炭疽成人青霉素用量为160400万U,分次

15、肌注,疗程710日。对肺炭疽、肠炭疽及脑膜炭疽或并发败血症者,青霉素每日10002000万u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链霉素(12g/日)或庆大霉素(1624万U/日)或卡那霉素(1-1.5g/日),疗程在2-3周以上。单纯皮肤炭疽亦可用四环素(1.52g/日)或强力霉素(0.30.5g/日)或红霉素(1.52g/日)口服或静滴。4抗炭疽血清目前已不用。重症病例可与青霉素联合治疗,第1日80ml,第2、3日各2050ml,肌注或静滴,应用前须作皮试。(八)防治措施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隔离和治疗。对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或烧毁,尸体火化。对可疑病畜、死畜必须同样处

16、理。禁止食用或剥皮。2切断传播途径对可疑污染的皮毛原料应消毒后再加工。牧畜收购、调运、屠宰加工要有兽医检疫。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3保护易感者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每年接种1次。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应用药物预防。二、应急处理及组织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炭疽疫情和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的炭疽疫情和炭疽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炭疽疫情信息和其

17、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炭疽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炭疽疫情信息。(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炭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其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检测结果报告。(三)负责炭疽疫情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

18、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炭疽疫情和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一)建立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炭疽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炭疽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炭疽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

19、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炭疽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炭疽传染病疫情,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军队内的炭疽疫情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炭疽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

20、控制机构报告。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炭疽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三、附件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诊疗方案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监测实施方案预警分级及启动消毒及污物处理方案疫情报告管理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防制措施10标本采集、运输、接受及检测方法11炭疽信件处理对策附件1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1.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调查前12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

21、、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2.密切接触者处理原则2.1 隔离 密切接触者由做出疑似诊断时起,即应隔离治疗。原则上应就地隔离,避免长距离运送病人。隔离期间应由专业卫生人员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隔离期为5日。密切接触者在隔离期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由专业卫生人员检测未感染炭疽后方可解除隔离。附件2诊疗方案1初期治疗 从做出疑似炭疽的诊断开始就应当按照炭疽进行治疗,治疗开始时应做到如下两点。 11 采取标本,以备确定诊断。 12 建立并保持通畅的静脉进路以备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2抗菌

22、治疗 21 青霉素G为首选抗生素。成人一般剂量为160万320万u,分24次肌注。肺炭疽、败血症型炭疽或脑膜炎型炭疽的病人,剂量增至每日1000万u以上,并行静脉滴注。 22 不能使用青霉素的病人,或万一出现耐青霉素菌株,首先考虑采用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23 皮肤炭疽患部可外敷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严禁切开引流或切除,也不可挤压。 3抗休克与DIC治疗 31 扩容: 炭疽病人通常伴有高热,一般均需从静脉补充液体,出现休克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迹象时,则应及早足量扩容。通常使用晶体液、血浆及低分子右旋糖苷,必要时补充新鲜全血。在扩容的同时,

23、应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32 血管活性药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慎重使用。 33 危重病人在有效抗生素的控制之下,可以短期使用中等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34 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在监视凝血时间的条件下,给予肝素及潘生丁。 4预防心功能不全 炭疽毒素具有杀伤细胞的作用,重症炭疽病人应及早考虑预防心功能不全,优先考虑预防性给予快速强心制剂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甙丙。 5使用炭疽抗毒素 目前一般均已不再使用。但在中毒症状明显的危重病人,在能获得供应的条件下,也可考虑使用。但应先作皮试以避免过敏反应。 6其他对症及支持治疗同一般伴有高热的传染病附件3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1皮毛加工工厂

24、的厂房,应建筑在城市郊区或村镇外面,下风向,远离居民点的河渠下游,避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文体活动场所及学校。在厂内布局上,皮毛仓库和晒场应建立在远离生活区的适当地点。2进厂皮毛等原料,应按品种、产地分别存放,自炭疽常发生地区购进的皮毛要特别加强检疫,已确定的疫皮、疫毛应及时用50g/m3环氧乙烷严格消毒处理,消毒后重检合格的皮毛方入生产可投入生产。3要改善劳动条件,防护重点放在原皮、原毛的头道工序上。车间一定要安装消毒降尘和通风换气设备。工厂必须发给工人劳动及个人防护用品,厂内要设有休息室、洗澡间、更衣室。严禁在皮毛车间吸烟、饮食。4工厂保健室的保健人员应随时注意工人健康情况,对发烧和疑似炭

25、疽病人要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防疫部门报告,皮毛加工工人应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加工、搬运工人及有关生产管理人员有外伤及皮肤病,予以暂时调换适当的工作岗位,并及时治疗。5各种皮毛、畜产品不得与食品、加工后的成品混杂存放、包管或同车载运。车站、码头的装卸地点应注意隔离,卡车拖机等在运输途中必须用蓬布严密遮盖,载运的车辆和其他的搬运工具及其污染地区应及时消毒处理。6皮毛加工厂的废水、污物要严格处理。废水应在处理厂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排除。污物集中焚烧。附件4监测实施方案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炭疽传染病

26、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2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5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附件5预警与响应一、绿色预警与四级响应绿色预警是指可能发生突发炭疽病疫情,未达到突发炭疽病疫情黄色预警的情况,此时整

27、个预警系统保持正常运转,并在运转过程中,不断提高应急系统的功能,保证突发炭疽疫情发生后,应急系统处理的高效性与有效性。1.绿色预警与四级响应(1)绿色预警:当邻省或邻国边境地区有炭疽病例发生时;(2)四级(绿色)响应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收集炭疽疫情的相关信息,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把相关疫情通报给各监测单位,提请各监测点保持高度的警觉性,能及时发现病例。2.黄色预警与三级响应(1)黄色预警:黄色预警是炭疽疫情发生在初期,影响范围在局部或未达到炭疽疫情橙色预警。 在短时间内,炭疽病例在1个地区1个县(市)内城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尚未向

28、其它县或地区传播的;在短时间内,1个地区1个县内散在发生炭疽病例或疑似炭疽病例,出现12例死亡病例。(2)三级(黄色)响应地(州、市)应急办公室做出响应,启动县级指挥部和县级预案,县级应急队进行现场处置,由地(州、市)卫生行政部门派出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3.橙色预警与二级响应(1)橙色预警:橙色预警是指炭疽疫情影响范围波及12个地(州、市)辖区内多个县(市),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红色预警。在短时间内,炭疽病例发生在12个地(州、市)2个以上县(市、区)内城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尚未向其它地区传播的;在短时间内12个地(州、市)的2个以上县散在发生炭疽病

29、例或疑似炭疽病例,出现12例死亡病例。(2)二级(橙色)响应省应急办公室做出响应,启动地(州、市)级指挥部和地(州、市)级预案,地(州、市)、县两级应急队进行现场处置,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派出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4.红色预警一级响应(1)红色预警:红色预警是指炭疽疫情发生后,影响范围波及多个地州(市),需要启动省级预案和成立省级指挥部,请示国家级预案处于应急准备的一种预警。炭疽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地(州、市)多个县(市、区),或在短时间内发病15例以上;或短期内出现3例或以上死亡病例。发生生物恐怖事件。(2)一级(红色)响应启动省级指挥部,省、地、市县三级应急队共同进行现场处置。必要时提请国家相关

30、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附件6消毒及污物处理方案1病人尸体处理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2炭疽病畜及受到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畜产品及环境的处理2.1炭疽病、死畜处理2.1.1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家畜或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应严加隔离并由专人饲养治疗。一般家畜应以“不流血”的方式处死,尸体经表面消毒处理后火化。2.1.2炭疽动物尸体处理严禁剥皮食用死于炭疽的牲畜,畜尸应按处理死于炭疽的人类尸体的方式完整地火化,不得肢解。若死于炭疽的动物已被宰杀,则须将畜尸的剩余部分尽可能地搜集完全并焚毁。2.2炭疽芽孢污染的消毒2.2.

31、1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消毒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宜使用新配制的含氯消毒剂乳液消毒,可使用二倍量的20漂白粉,或6次氯酸钙(漂粉精)与排出物混合,作用12h后再行处理。2.2.2污染表面消毒污染物体的坚固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可喷雾或擦洗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如510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氧化剂如2过氧乙酸(每平方米表面8mL)。2.2.3污染毛皮、衣物或纺织品消毒低价值的污染物品应尽可能焚毁,可耐高压消毒者可用高压灭菌器灭菌,无法用高压处理者,可装入密闭的塑料袋内,每立方米加入50g环氧乙烷消毒。2.2.4污染水体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水源应停止使用,使用含氯消毒剂使有效氯浓度达200

32、mgL,待检查不再存在炭疽芽孢杆菌后方可恢复使用。2.2.5污染土壤消毒土壤被炭疽芽孢污染时应首先查明污染的范围,被污染的土地应避免耕耘、开挖和用于放牧牲畜。土壤表面的污染可按2.2.2处理。如果炭疽芽孢污染已渗入土壤之中,应使用20漂白粉液每平方米1000mL,待漂白粉液渗入地面数小时后,将地表土20cm挖起,坑内每平方米撒入漂白粉干粉2040g,再将挖起的土壤与20漂白粉液充分混合,填入挖出的坑中。证明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土地应尽可能移做它用,直至证明已消除了炭疽芽胞杆菌的污染。如果在环境中检出的炭疽芽孢杆菌均缺失了决定毒力的质粒,2.2.4和2.2.5两条的规定可免予执行。2.2.6病房

33、终末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病房应以甲醛薰蒸处理。紧闭门窗后,按08kgm(上标始)2(上标终)甲醛加热蒸发,次日经通风处理后才能恢复使用。3消毒效果考核消毒效果必须通过取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确定,连续三次取样,按炭疽实验室检测所规定的程序,没检出具有完整毒力的炭疽芽孢杆菌时,方可认为已消除了炭疽芽孢杆菌的污染。附件7疫情报告管理方案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炭疽疫情责任报告人。炭疽疫情责任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炭疽传染病病人、疑似炭疽病人或炭疽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

34、预防控制机构均为炭疽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炭疽疫情责任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2.1 乡(镇、地段)级以上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炭疽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炭疽疫情报告工作。2.2 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乡(镇、地段)级责任报告单位应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2.3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责任报告单位对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炭疽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35、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卫生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

36、发炭疽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6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三次炭疽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炭疽疫情分析与通报。7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发现炭疽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8发现炭疽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炭疽疫情。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

3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附件8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接到突发炭疽疫情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2炭疽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2.1炭疽疫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要与畜牧兽医部门密切配合,详细了解发病点的基本情况、畜牧业情况、动物患病情况;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炭疽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2.2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2.3炭疽疫情的确证;2.4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炭疽疫情发

38、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炭疽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4接到炭疽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5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炭疽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7 对疫户(有密切接触者和/或病人的家庭)进行调查。8人炭疽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动物炭疽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2)。附表 1人炭疽流行病学调查表省(区市) 县(区) 乡(

39、牧场) 村 户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民族居住地 电话号码 已报告上级单位:尚待上报既往炭疽史 是否去过炭疽疫区发病前有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史 无接触史接触时间接触对象接触方式参加者情况接触时皮肤有无伤口卫生状况及习惯家畜有无发病发病时间 确诊类型 确诊单位 上报日期发病经过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预防接种情况可怀疑或证实的传染源采取措施调查日期 调查单位 填表人附表 2动物炭疽流行病学调查表 省(区市) 县(区) 乡(牧场) 村 户畜别 品种 畜龄 雌 雄畜主姓名 来源(自产或购进) 户主电话预防接种情况饲养状况喂养 敞放 专人放牧 放牧地范围发病日期发病前的使用情况发病后的处理情况 是否已

40、上报: 单位临床特征检验结果畜尸是否处理 处理方法疫源地是否消毒同群蓄及其幼小家畜的健康状况可能的传播途径集体畜或自留畜调查日期 调查单位 填表人附件9防制措施炭疽在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发生肺炭疽时要按甲类传染病处理。控制其传播和流行仍是当前卫生防疫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全国炭疽高发省份,开展了监测与控制研究。对本病的流行范围、疫情分布和主要传染源已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开展监测与控制研究。把畜间炭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逐步控制或降低本病的发病和流行是可以实现的。1卫生宣传教育在炭疽的预防和控制中,卫生宣传是最经济、简明、有效的办法。通过广

41、播、宣传画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农业部畜牧兽医司联合编制)、宣传单、宣传标语、宣传墙报等各种生动、形象具体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宣传要有针对性、科普性。要根据当地炭疽流行特点及卫生防病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宣传,向群众传播炭疽的预防知识。让群众认识炭疽的危害性,了解炭疽病畜及死亡时的临床表现,一经发现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尽早采取积极妥善的处理措施。让群众自觉做到三不、一坚持。即对炭疽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炭疽动物尸体火化。提高广大群众防病的自觉性和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2要控制炭疽,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外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效和较易开展的措施就是对重点疫区连续数年坚持畜间高密度免疫接种,同时对

42、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2.1动物免疫预防国内现用动物菌苗有三种类型:巴氏l苗:为Pasteur1881年创制,我国目本世纪40年代开始生产,用于大家畜免疫。但对敏感动物有一定副作用。由于免疫接种后有一定保护效果,现仍在生产使用。菌株为具荚膜的减毒株 (CapTox)。Stern芽抱苗:为Sterne于1939年自病牛体分离获得的弱毒株,为无荚膜水肿型弱毒疫苗株(CapTox。)。我国于1948年自印度得来。故又称印度系,即英国现用34门之中国株。现生产20%A1(OH)性剂苗。每毫升含芽抱2500万,一次注射,有较好保护,但对山羊、马等动物亦有一定副作用。PA佐剂苗:为王明俊、赵振亚于1984

43、年研制生产。系于PA抗原中加入油乳佐剂。一次皮下注射2ml,有较好免疫效果。由于用致弱的活苗并不能排除严重副作用的危险。因此在应用制剂时规定有严格的注意事项。预防注射和治疗工作应由兽医师执行。预防注射过的牲畜在注射后的一星期内必须经过兽医师批准以后才可迁出,或除紧急情况外,一般不得屠宰。上述三种菌苗对于牛和绵羊都没有致病力。皮下注入牛肩后,绵羊注入后腿内侧皮下。两种菌苗对牛的剂量都是0.25ml,对绵羊是0.21ml。第一次注射只引发基础免疫力。较微弱。当第二次注入菌苗后才产生完全的免疫力。持续一年。对吮乳的犊、羔和怀孕的牲畜不得注射。为了避免芽泡苗皮下注入引起动物全身副作用,应于注射的第2一

44、8天间对它们(尤其是役牛)加以监护,补充饲料,保护它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通常只有在一种畜群中已经发生炭疽时,才进行抗炭疽血清被动免疫。血清作为预防的用量在马和牛中至少20ml,绵羊、犊牛和猪至少I0ml。如此获得的免疫力可持续8一12天。2.2人间免疫预防2.2.1人用疫苗英、美人用炭疽疫苗均为PA佐剂苗。英国由PHLS一CAMR生产,采用34F,菌株,培养物滤液加明矾沉淀制成吸附苗,每针肌肉注射0.5m1,基础免疫3针,间隔3周,6个月后加强l针,一年后再加强1针,全程免疫共5针,保护效期一年。美国采用V770菌株,培养滤液加AI(OH)3制成吸附苗,免疫程序与英国苗基本相同,基础免疫3针

45、,间隔2周,全程6针,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加强,均为皮下注射。由USAMRIlD生产。独联体为活疫苗。我国现用炭疽活菌苗。采用Al6R菌苗株生产,菌苗每支安瓶装量为1m1,含芽抱40亿,为20人份,每人份 (2亿)50叫,皮上划痕l次接种,免疫有效期一年。2.2.2预防接种的时间由于农业型炭疽常具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应在高发前13个月完成预防接种,当疫情已发生时开展应急接种。因工业炭疽无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与接触染疫的皮毛有关,故应于生产旺季前13月接种,即一般于每年45月份接种l次,经常接触皮毛的高危人群根据需要可事先13月接种。2.2.3预防接种范围及指标人类对炭疽普遍易感。因此,未经免疫过的260岁人群,不分民族、性别,根据需要均应接种,职业人群包括皮毛加工业、屠宰业工人、兽医、放牧人员及从事炭疽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有关国防战士等,接种率宜达到较高水平,甚至80100%。对畜产品的调运、屠宰、加工等环节监督3.1调运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7炭疽应急处置预案.doc)为本站会员(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