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思考思考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 2)了解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思)了解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学说,理解想家的学说,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局面及其意义。前前770770年年平王东迁平王东迁前前221221年年秦朝统一秦朝统一前前
2、256256年年秦灭东周秦灭东周前前476476年年三家分晋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田氏代齐前前356356年年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春秋:春秋:前前770770年年-前前476476年年始于公元前始于公元前770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终于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终于公元前476476年周敬王卒。年周敬王卒。因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因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战国:战国:前前475475年年-前前221221年年因各国连年战争而被称为因各国连年战争而被称为“战国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撰西汉末年刘向编撰战国策战国策,始作为历史时代的名称。,始作为历史
3、时代的名称。阅读教材9到10第一段(文字、图片、学习聚焦)并结合下面材料回答,春秋后期,两国国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西周哪些制度崩溃表现?分析与西周统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大动荡的发展趋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权力下移,国家分裂。国家在分裂动荡中寻求统一。(20202020全国全国卷高考卷高考2424)据史记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称现在周边地
4、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乃自立,为(楚)武王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这表明当时周朝()A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D D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标志着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标志着“礼崩乐坏礼崩乐坏”达到一个新的烈度,达到一个新的烈度,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破坏。遂相吞
5、灭,并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莫保其命,泯然泯然道德绝矣道德绝矣。战国策战国策书录书录 (周)王夺郑伯(郑(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击之。王卒大败,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射王中。左传左传桓公五年桓公五年 楚子楚子(楚庄王楚庄王)伐陆浑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之戎,逐至于雒(luoluo,今河南有洛阳市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
6、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注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743年年前前701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址中却出土了“九鼎九鼎”,这一,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射中王肩射中王肩楚王问鼎楚王问鼎王室衰微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礼崩乐坏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7、西周西周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为何变化?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为何变化?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盖天子、诸侯者,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有土之君君也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公元前1046年疆土缩小,周天子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地位丧失春秋争霸战争 VS 战国兼并战争分析对比相同点: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都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同点:阶级不同:春秋争霸战争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性质。目的不同:春
8、秋争霸战争是大国间争夺霸主地位,战国兼并战争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大国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但我们应该看到,到,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兴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各民族华夏认同的过程?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少数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
9、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华夏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得到发展。落实学习聚焦1中原南蛮南蛮北狄北狄西戎西戎东夷东夷华夏认同民族大交融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与肥义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姓,曰:“愚者所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遂胡服。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学习聚焦:(春秋战国)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春秋时代春秋时代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形成。已经开始形成。顾德融顾德融 朱顺龙朱顺龙春秋史春秋史孔颖达孔颖达:中国有中国有礼仪之大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故称
10、夏;有服章之美服章之美,谓之华。,谓之华。2、手工业、商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1、农业:农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工程(一)春秋战国经济发展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商朝的遗民为了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商人人”,称他们的职业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商业”,贩卖的物,贩卖的物品为品为“商品商品”。多种金属货币大量出现多种金属货币大量出现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不少工商业主聚集
11、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富比王侯。秦相国吕不韦,由秦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仕立国定君。与西施一起泛舟齐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民间有自号陶朱公。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尊陶朱公为财神。2、手工业、商业: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燕都蓟燕都蓟齐都临淄齐都临淄赵都邯郸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魏都大梁韩都郑韩都郑秦都咸阳秦都咸阳楚都郢楚都郢u工商业的发展会对春秋战国的阶级结构产生怎样的冲击?u反映在思想文化的领域出现什么现象?富国强兵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大发展;地主阶
12、级壮大;兼并战争剧烈。(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运动1 1、背景:、背景:2 2、目的:、目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前前594594年,鲁国实行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齐国管仲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奖励军功,限制贵族限制贵族 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什伍连坐,互相纠察 推行县制,君主任免推行
13、县制,君主任免 (二)春秋战国的变法改革推动社会转型:逐步确立土地私有制,建立君主专制。列举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类?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战国初期)(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前(前386-386-前前381381)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前(前356356年年-前前350350年):年):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领域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领域最广、改革最为彻底。123政治经济军事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商鞅,约前商鞅,约前390390前前338338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重农抑商
14、,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统治秩序,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小农经济,扩大赋税,增强国力。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国家对人口的管理。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军事实力,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商鞅变法评价重点:为秦统一奠基;推动秦国社会转型。(1)积极性: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
15、(3)成功原因:统治者支持;政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改革措施得以准确执行)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商鞅变法的影响及其成功原因分别是怎样的?民族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政治变化:王室衰微,诸
16、侯纷争,分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关系:随着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力量逐步壮大;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地主阶级崛起私田开拓公田不治奴隶主贵族没落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夺权”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没落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土地阶级崛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物
17、质基础物质基础宽松环境宽松环境阅读教材阅读教材1212页:分析百家争鸣页: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原因?产生的社会原因?1313页思考页思考(一)背景:1、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2、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诸侯为争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阶级:士阶层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4、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民间”)。三、百家争鸣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没落贵。春秋晚期鲁国没落贵。儒家开创者。儒家开创者。思想家,政治家。思想家,政治家。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孔子对对政治重建政治重
18、建提出怎样的见解?提出怎样的见解?核心核心“仁仁”民众:关爱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礼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等级秩序)。周游列国宣传礼制。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整理六经。传世论语教育家教育家孔子曰:孔子曰:“仁仁者,爱人;克己复者,爱人;克己复礼礼为仁。为仁。”“为政以为政以德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仁与礼的关系:仁与礼的关系:“仁仁”是良好的道德,是良好的道德,“礼礼”是社会的规是社会的规范;范;“仁仁”是内在的自觉,是内在的自觉,“礼礼”是外在的约束。是外在的约束
19、。“礼礼”以以仁为基础,仁为基础,“仁仁”以礼来维护。以礼来维护。老子老子,生卒不详生卒不详。姓李姓李名耳,又称老聃。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晚期楚国人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思想家,哲学家。哲学家。哲学:朴素唯物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朴素辩证法: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祸兮福之所倚
20、,福兮祸之所伏。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道德经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老子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老子对对政治重建政治重建提出怎样的见解?提出怎样的见解?人性论:“性本善”;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渗入)(渗入)入我也,我固有之也入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孟子 政治思想:提倡“仁政”
21、,“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尽心章句下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人物。著有著有孟子孟子。元 代 追 封元 代 追 封“亚亚圣圣”。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荀子(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人性论:“性恶论”政治上:“隆礼重法”;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荀子性恶性恶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以法数制之。之。荀子荀子富国富国 荀子:名况,字卿。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战
22、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儒家学山西安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荀卿”。著有。著有荀荀子子。李斯与韩非都是他的入李斯与韩非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室弟子。老子:“道”、朴素辩证法、唯物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战国)崇尚逍遥自由。2、道家老子、庄子3.阴阳家:邹衍(战国),五行创始人。提出五行“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约约前前369369前前286286,姓,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宋国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为“老庄老庄”。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庄子一书。一书。邹衍邹衍
23、:战国战国末期齐国人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人物、五行创始人。创始人。墨翟,战国初年鲁国墨翟,战国初年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人,墨家学派创始人。4.新出现的主要派别:代表阶级、代表人物、主要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墨子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韩非:战国时韩国人,法家法家思想的思想的集集大成者。大成者。代表作代表作孤愤孤愤、五蠹五蠹。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阿贵,绳不
24、挠曲刑过不避大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要在中央;圣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以上均摘自以上均摘自韩非子韩非子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齐直王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稷下学宫,是齐直王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官办学术机构。历时官办学术机构。历时145 145 年,几乎与田齐政权相终始。年,几乎与田齐政权相终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众星共之。儒家儒家
25、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以难治。道家道家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墨家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 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法家 根据材料,比较儒、道、墨、法四家在治国思想上的异同。根据材料,比较儒、道、墨、法四家在治国思想上的异同。仁、礼仁、礼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无为而治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以贤治国以贤治国重刑罚重刑罚以法治国以法治国问题探究 儒家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道家学说学
26、说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法家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 运动。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 ,影响深远。春秋战国阶段特征春秋战国阶段特征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地方制度变革
27、选官制度变革 强化统治管仲管仲改革:构建地方行改革:构建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国野分治。政机构,实行国野分治。国中设二十一乡;对于国中设二十一乡;对于野,以野,以3030家为一邑,设家为一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设邑司,十邑为一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设卒帅,十卒为一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设乡帅,三乡为一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设县帅,十县为一属,设大夫,全国设五属。大夫,全国设五属。李悝李悝变法:李悝在政治上削变法:李悝在政治上削弱世卿世禄的制度,按照弱世卿世禄的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食有劳而禄有功”的方针,的方针,把禄为授予有功于国家的人。把禄为授予有功于国家的人。吴起吴起变法:变法:对
28、无功劳的贵族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商鞅商鞅变法:废除旧世卿世禄变法: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制度。公元前公元前354354年年申不害申不害在韩国在韩国变法,主张国君集权于一变法,主张国君集权于一身,把官吏的设置、任免、身,把官吏的设置、任免、考核、赏罚、及生杀之权都考核、赏罚
29、、及生杀之权都掌握在手中。掌握在手中。商鞅变法:编商鞅变法:编订户口,五家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按人口征收军赋。赋。李悝李悝著成著成法法经经一书,以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固定封建法权。商鞅商鞅颁布并实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行魏国李悝的法经,法经,制制定秦律,定秦律,增加增加连坐法连坐法,轻罪轻罪用重刑。用重刑。申不害申不害在韩国在韩国变法,主张君变法,主张君主治国理政必主治国理政必须须明法察令明法察令。李悝李悝改革军事制改革军事制度,建立度,建立
30、武卒武卒 制,制,即对军队的即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优势。吴起吴起变法注意耕变法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手好闲,不务耕作。作。商鞅商鞅变法奖励军变法奖励军功,功,严肃军纪严肃军纪。商鞅变商鞅变法法“燔燔诗书而诗书而明法令明法令”商鞅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变法:普遍推行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凡三十一县十一县
31、,县设县令以主,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聚。加强地方管理,加强地方管理,促进中央集权。促进中央集权。打击了奴隶主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特权,旧贵族特权,贵族政治逐渐贵族政治逐渐被被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取取代,加强了君代,加强了君主集权。主集权。稳稳定社会定社会秩序秩序用法律形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式把改革内容固定内容固定下来,有下来,有利于加强利于加强统治。统治。提高了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队的战斗力,有利力,有利于在争战于在争战中占据优中占据优势。势。有利有利于思于思想上想上的统的统一。一。
3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解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解放、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1 1、政治大动荡: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王室衰微,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2 2、经济大发展: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地制流变,转公为私,经济发展;铁犁牛耕,地制流变,转公为私,经济发展;3 3、思想大解放:思想大解放:时局动荡,救国救民,著书立说,百家争鸣;时局动荡,救国救民,著书立说,百家争鸣;4 4、民族大交融:民族大交融:战争冲突,频繁往来,民族交融,华夏认同;战争冲突,频繁往来,民族交融,华夏认同;5 5、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诸雄争霸,适者生存,变法运动,富国强兵。诸雄争霸,适者生存,变法运动,富国强兵。本课小结本课小结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亲戚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以蕃屏周列国林立列国林立华夷分离华夷分离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西周西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秦朝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