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三国国与与西西晋晋壹壹三三国国西西晋晋五五胡胡内内迁迁 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曹操也退回北方无力南下孙权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刘备巩固西南,站稳脚跟军阀割据 黄巾起事,中央为镇压起义农民放权地方,地方政府及士族豪强自行招募军队,导致地方兵力强大造成军阀割据 三国鼎立三国与西晋三国三国三国三国魏魏蜀蜀吴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知识点1三国与西晋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西晋西晋三国与西晋西晋的统治建立建立266年,
2、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统一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灭亡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所灭概况:短暂统一概况:短暂统一 1.1.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三国与西晋原因:1、汉族统治者为了强化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 2、补充劳动力,加强军事实力 3、气候转寒,逐水草而居影响:积极:促进民族融合 消极: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不断发生,加剧动乱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惠帝天生弱智,一批宗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由宫廷政变演化为内战,历时16年。即八王之乱。2.3.西晋的灭亡内部因素:西晋统治者的腐化 贾后专政,八王之乱 流民起义 外部因素:胡人内迁“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东东晋晋与与南南
3、朝朝贰贰东晋东晋与与 士族士族南南朝朝江江南南开开发发 东晋与士族东晋与士族东晋与南朝东晋的统治建立建立时间 :317年建立者:司马睿定都 :建康士族士族“士族制度”的由来“士族政治”的确立“政在士族”的政治格局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南朝南朝东晋与南朝知识点6南朝南朝
4、政权的更替:政权的更替:宋宋齐齐梁梁陈陈定都:定都:建康建康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西汉)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宋书(南朝)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2.北民南迁与江南开发原因:表现:1.北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2.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大规模战乱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气候等
5、)4.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减轻剥削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在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十十六六国国与与北北朝朝叁叁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十十六六国国汉汉化化改改革革北北朝朝更更替替 1.1.十六国十六国建立:特点: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为“十六国”1、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2、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朝的典章制度前秦:四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淝水之战)3、在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
6、局被打乱,各组之间接触频繁,差异慢慢缩小,但是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2.北魏孝文帝改革01历史背景02改革措施03改革影响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年,北魏统一北方2、民族大融合趋势、民族大融合趋势3、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迁都洛阳,改籍贯。迁都洛阳,改籍贯。说汉化说汉化改汉姓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鼓励与汉族通婚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朝更替北朝更替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北周 与北齐: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主要形式主要形式:1.民族迁徙 2.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从北方迁往黄河流域(促进民族交融)黄河流域迁往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经济重心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