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9 9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政治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重文轻武经济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强干弱肢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行政行政中书门下增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副相)(副相)军政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三衙:统兵但不调兵财政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二府三司二府三司(2)分散机构权力(分化事权)地方四监司四监司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通判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罢免宿将兵权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3)崇文抑武(4)影响l 积极:
3、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背景:契丹族建立辽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都遭遇惨败。边防压力1.宋辽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宋辽和议后,双方维持了长期的和平。辽军大举南侵,双方在澶州对峙。后双方签订协议,维持2.澶渊之盟 2.宋夏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1.军费开支庞大:北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
4、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官僚队伍膨胀: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3.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对外战争败多胜少。财政危机冗费冗兵冗官三、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的失败。2.目的: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黄帝4、评价(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2)没有实现强兵,与西夏战争以失败告终;(3)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4)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3.措施:(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
5、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开辟财源;(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王安石变法,客观上符合农民和中小地主的利益,相对地压制了大官僚地主富商,增加了政府财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变法失败后演变成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完全失掉改革的意义。此后造成的新旧党人的纷争加快了北宋的腐朽和灭亡。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公坐其下,人莫之顾。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颔之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俯而去。四、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1)岳飞抗金(3)南北对峙: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3、南宋与金关系(2)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