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经济重心的南移4.社会变化的表现思考问题:让我们穿越到宋朝,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宋朝丰富的娱乐生活宋朝丰富的娱乐生活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问题引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人口数量作物熟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的普及,部分地区出现一年三熟。经济作物棉花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植棉逐渐普遍;部分地区出现固定经济作物种植户,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经济结构。宋代人口实际数量超过1个亿。1、农业的发展印刷业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矿冶业煤炭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用煤
2、作燃料,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造纸业发展。2、手工业的发展史料:史料: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天下窑器所聚”的瓷的瓷都。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
3、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据叶喆民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陶瓷史纲要等等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史料探究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二城市兴盛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外贸税成宋元的重要财源;出口丝织品、瓷器、茶叶,进口香料、珠宝;主要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人口超百万;元大都成为北方的经
4、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宋前期(10231023年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务的“交子铺户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
5、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基本概念经济重心的南移三1、背景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时期(1)北宋经济对南方依赖大,户口南多北寡;(2)北宋灭亡后,人口南迁,进一
6、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表现大都杭州直沽刘家港2、表现2.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3.开辟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元朝时期1.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北文化差距扩大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宋: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3、影响深化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术;2 2、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3 3、政府政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政府政
7、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4 4、南方自然条件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南方自然条件好,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5 5、政治中心的南移、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如南宋等朝代)。深化理解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1.1.北方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产力的最高水平;2.2.南移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3.政治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社会的变化四平民社会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强
8、调公平竞争;平民家庭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活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人身自由国家控制对土地买卖、典当不加干预;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更自由;金元时期,出现一定逆转,大趋势没变。贱民阶层数量减少;世袭奴婢减少,雇佣关系发展;农民租佃关系发展,人身束缚减少。四、社会的变化租佃制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后期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支配权丧失,“公田不治公田不治”土地关系逐渐走向私有化土地关系逐渐走向私有化井田制破坏井田制破坏封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 发展起来。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剥削方发展起来。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
9、剥削方式式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作为自己的“私属徒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租佃制度于此产生。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租佃制度于此产生。租佃关系: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关系。基本概念深化理解宋代的租佃契约制宋代的租佃制或称租佃契约制,即地主
10、私有土地和各类国有土地在出宋代的租佃制或称租佃契约制,即地主私有土地和各类国有土地在出 租租时多采用时多采用“明立要契明立要契”的方式,这种契约具有法的方式,这种契约具有法 律约束力,如承租者不能律约束力,如承租者不能如约完纳地租时,官府则如约完纳地租时,官府则 以法律手段使契约内容得以兑现以法律手段使契约内容得以兑现 租佃制下的地租佃制下的地租形态,以实物地租为主,其中又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分成租中租形态,以实物地租为主,其中又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分成租中以对分制较为普以对分制较为普 遍,也有四六分或三七分者。在两浙等粮食产量比较稳遍,也有四六分或三七分者。在两浙等粮食产量比较稳定的
11、地方,流行定额租,租额一经确定,若干年不变,承租者有较大的定的地方,流行定额租,租额一经确定,若干年不变,承租者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在租佃制下,客户对于地主、官府的人身依在租佃制下,客户对于地主、官府的人身依 附关系大为削附关系大为削弱。弱。材料一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只凭契照为之定夺”。摘编自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等材料二: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
12、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增借。”摘编自摘编自宋史食货志宋史食货志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
13、进行调整。史料探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社会的变化平民社会、人身自由的增加、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放松作物熟制、棉花的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榷场贸易、纸币、海外贸易、城市经济重心南移南移过程、大运河、科举制分卷知识梳理“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测当堂测试依据所学知识,市舶司是中国古依据所学知识,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代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机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机构,构,故故C C项正确,项正确,A A项时间不符,项时间不符,B B项属于政治文化
14、交流,项属于政治文化交流,D D项是官项是官方贸易,方贸易,不属于市舶司管辖。不属于市舶司管辖。C准确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解析测试1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测当堂测试依据材料可推知,依据材料可推知,“南方经济影响南方经济影响力在上升,力在上升,故故C C项正确。北朝时,项正确。北朝时,南茶已在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南茶已在北方出
15、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才开始北运,A A项排除。材料涉项排除。材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不能得出B B项。材料无法体现经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无法作出南北方济水平的高低,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的比较,故D D项错误。项错误。C准确理解材料的主旨,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解析测试2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吏治腐败测当堂测试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科举制推行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科举制推行的时候南北采
16、取了不同的措施,的时候南北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和当时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这和当时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系,系,C C正确,正确,BDABDA不是主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C牢记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解析测试3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A.保护佃农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 D.规范租佃关系测当堂测试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北宋政府的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北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租佃关系。目的是为了规范租佃关系。故选故选D D。A A、B B、C C三三项材料不能反映,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7、。排除。C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解析测试4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测当堂测试依据材料可知,:依据材料可知,:“通宵不绝通宵不绝”的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故A A项项正确;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正确;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故故B B项错误;文娱场所多由私人项错误;文娱场所多由私人经营,故经营,故C C项错误;坊是居民区,项错误;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二者功能上存在区市是商业区,二者功能上存在区别,故别,故D D项错误。项错误。A注意材料主旨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排除答案解析测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