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40分钟 100分)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报道,在边疆地区出土的汉代农具中,铁器农具数量甚多。相比之下,青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这反映了汉代 A.政府对边疆地区经济的控制力增强 B.民间冶铁业技术较先进 C.各地农业发展趋向均衡 D.边疆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元朝王祯所著农书中记载了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生存到 20 世纪中叶
2、,寿命长达千年之久。这表明在宋代A.传统农具的定型化基本完成 B.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 C.技术革新推动种植面积扩大 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3.范仲淹称:“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扬清激浊,诚运转而有时,救患分灾,幸周旋于当世。”材料所述“器”的运用A.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束缚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避免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 D.变革了农业的产业结构 4.西汉著作方言中,“繼车”和“道轨”是有关纺车的文献记载。下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上妇女使用单锭纺车纺丝织布时的场景。由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画像石上的纺车A.汉代已使用纺车纺纱 B.汉代纺
3、纱业分工细密 C.纺车最早出现于西汉 D.纺车提高了纺织效率 5.唐代,河南伏牛山地区某个窑场创烧出一种新产品,周边的其他窑场很快先对该产品进行外形上的仿造,然后逐渐探索和完善配釉、施釉、装烧等工序。到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青瓷制作水平已经超过南方的越窑。这说明 A.技术创新推动了北方制瓷业发展 B.南北经济交流加强C.北方制瓷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D.南方制瓷技术北传6.下表所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部分法令内容。这些法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时间内容332年隶农不得离开其出生地,把隶农看成是依附于土地的奴隶337 年土地出卖者在出卖隶农时,应将隶农和土地一起出卖365年禁止隶农在没有得到土地所有者允许的
4、情况下转让自身财产A.普及家庭式劳作方式 B.保护罗马私有财产制 D.维护奴隶制庄园经济 C.调整公民内部的关系7.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金属加工已有500 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与此同时,制针的劳动已分为 18 种不同的作业。据此可推知 A.垄断组织蓬勃发展 B.动力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工厂制度获得推广 D.生产组织形式革新的条件成熟 8.瓦特在两位企业家罗金斯和波尔顿的支持下,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于 1782 年成功试制复动式蒸汽机,并于 1785 年将复动式蒸汽机作为动力运用于纺织业。复动式蒸汽机的发明应用A.催生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 B.便用工厂摆脱自然
5、条件的限制 C.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专业化 D.是科学理论和技术结合的典范 9.下表所示为 18341904 年英国工业生产标准化大事记。这些现象说明,英国时间大事1834年英国人惠特沃思提出了第一个螺纹牙型标准1897年英国商人斯凯尔顿在泰晤士报上,建议钢梁的生产规格和图纸应标准化1901年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化机构-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1904 年惠特沃思的标准以 BS84 之名正式作为英国标准颁布A.具备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 B.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弱 C.适应了价格革命带来的挑战 D.工业革命以技术创新为前提 10.汉阳铁厂的建立,使“一望平坦,毫无庐墓”的荒郊,变为一片烟囱林立、厂房众
6、多的重工业区。铁厂为了安置员工、工匠和洋匠,先后在汉阳建造了大量住宅,并为外国技术人员盖了不少洋房。由此可见城学调合A.洋务运动依赖外国资本的支持 B.汉阳铁厂成为中外合办企业的典范 C.近代企业创办助推了城市发展 D.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获得极大提升 11.站在20世纪回望近代早期的历史,“工业时代的关键引擎是时钟而不是蒸汽机”的观点,就更能为人们所接受了。这说明时间观念的强化A.深刻影响了工业社会 B.促进了新技术的发明 C.得益于工业化的推动 D.改变了原有劳作方式 12.下图所示为 19 世纪工业家提图斯索尔特创办的工厂学校。这类学校的创办 A.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B.增强了民众的
7、文化素养 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环境 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3题25 分,第14 题15 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有相类似的举措。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荀子还提倡“分田而耕”(个体劳作方式)。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西晋后期,庾衮为避战乱,曾“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他们相与誓约:“无谋非
8、德,无犯非义,戮(勠)力一心,同恤危难。”他们积极进行备战与生产,“峻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坞民还是按旧有的邑、里标准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居住在坞壁内,并没有被分散,但这些坞民由重新推选的邑长,里贤管理,权力最后集中到坞主手中,由坞主总负责。后来,庾衮和妻子迁到林虑山,事新乡如其故乡。后赵的石勒攻打林虑山,又率父老迁到九州之绝险的大头山。摘编自晋书庾衮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方式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庾衮所建坞堡内劳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坞堡存在的影响。(12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国劳作
9、方式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5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本人理查德阿克莱特,在此禀告国王乔治三世陛下,本人经过苦心研究和长久运用,发明了这个新机器,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发现、使用或生产这种机器。本发明的用途是将棉花、亚麻和羊毛做成纬线或者纱线陛下所统治的英格兰可因雇用许多穷人操作本人发明的机器而获得巨大功效。本人及本人之执行人、管理者、受让人,在本专利申请书有效时限内,应依法享有因本发明而获得、增长、积累及形成的全部利润、利益、价值和好处,以及陛下所授权之特许、权利、特权和利益。1769 年阿克莱特纺织机专利说明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10、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 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DABAADDBACAC13.答案:(1)历史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各国变法运动的影响;土地私有制的1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思想家对私有制的推崇。(8分)(2)特点:宗族性;利益与共;耕守结合;统一组织生产;流动性强。(8分)影响:发展生产,安置民众,对社会稳定具有一定作用;但也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4分)(3)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政治形势的变迁推动劳作方式的革新;劳作方式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5 分)14.答案:示例论题: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3分)2: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的序幕。1785 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这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2 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