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练习(古诗文阅读,满分50分)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26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若:好像。 等闲:平常。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任:任凭。 尔:你。1.下面的加点字与“坚劲”的“劲”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劲头 B. 费劲 C. 强劲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4分)“ , ”这句诗将竹子拟人化,写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于谦通过“ , ”这句诗直抒情怀,立
2、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8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石灰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竹石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人格化,表现得形象生动。( )石灰吟表达的是应对磨难的平常心,竹石表现的是应对困难的坚决心。( )4.读了石灰吟和竹石,我想到了_,它们都是借咏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的。 (2分)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4分)即使 也 不管还无论都 不但而且( )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石灰石( )当成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诗人( )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6.
3、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_的志向。竹石中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_,_。6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一)铁杵成针(15分)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7.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正确的选项下打钩。(6分)去 A.距离 B.离开 逢 A.遇到 B.迎合 欲 A.想要 B.需要8.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李白感受到了老妇人的用意,决心回去继续完成学业B. 李白感动了老妇人,最终回去完成了学业C. 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
4、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9.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句谚语:_,铁杵磨成针。(2分)10.体会人物的变化,感悟道理。(4分)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世上无难事, ”的道理。在学习上,我也会遇到困难,如:_,但我不会退缩,我会_ 。(二)凿壁偷光(9分)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 ,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注释】穿:凿穿。 其:指蜡烛。 之:指代书。 邑人:同县的人。文不识:人名。 怪:认 为 奇怪。1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逮:烛光照不到 B. 穿壁:在墙上凿洞C. 大姓:姓“大”的人 D. 佣作:做雇工,劳作1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 (用文中原句回答)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 “匡衡勤学而 无烛”。B. 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 “大学”的意思是:大学问家。D. 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