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县应急指挥工作规范化水平,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聚焦应急指挥场所、值班值守队伍、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预警信息、应急保障力量、社会应急联动,全面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田园”提供坚实的应急保障。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应急指挥中心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应急指挥场所、队伍、装备100%达标,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全面打通,有效实现应急指挥综合化、高效化、远程化和立体化,全面提升应急指挥整体效能,应急指挥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验
2、收。三、主要任务(一)推进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标准化。持续推进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县级应急指挥场所总面积不少于 500 平方米,乡镇(街道)结合实际需求设置,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1. 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指挥大厅涵盖各项主要指挥功能,面积不少于75 平方米。应急指挥大厅配置大屏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视联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融合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UPS后备电源等子系统。2.应急值班室。规范设置应急值班室,满足值班人员24 小时值班需求,接入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相关部门的灾害事故分析研判信息系统
3、及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具备视频会议室功能。应急值班室外部设置明显的标识,名称为 “应急值班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3.会商室。会商室作为视频会商与研判的场所,在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具备独立指挥调度功能(可兼作第二指挥室)。会商室设置大屏并接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专业扩声发言系统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4.其他相关场所。新闻发布室,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场所,满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媒体记者采访等功能;值班休息室,满足平时值班人员和启动应急响应时进驻人员休息需要,具备卫浴等功能;技术保障用房,包括设备机房、音控室、UPS 蓄电池室、应急装备储存室等。设置其他备用房,作为防汛防台应急响应等应急期间其他各
4、组别、各有关部门进驻人员工作用房。(二)推进值班值守队伍专业化。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业务培训,力求业务熟练、队伍稳定,不断提高值班业务能力和水平。1.落实专业化值班。结合实际,继续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推进专业化值班。加强值班力量,县应急管理局落实每天带班制度,实行“三个一”模式(即1名带班领班,1名在编干部,1名专业值班人员),由专业值班人员负责日常系统登陆、信息接收和设备操作,值班干部负责起草突发事件信息和紧急公文流转,带班领班负责审核突发事件信息、组织事态研判等重要工作,保证值班值守质量。2.强化值班业务培训。制定值班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常态化值班值守、应急处突及
5、相关业务系统和单兵、布控球、卫星便携站设备应用等培训和演练,对偏远乡镇(街道)移动单兵每月至少全覆盖抽查两次。通过“传帮带”、制定工作手册等方式强化培训,提升值班业务能力;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活动前的应急值班值守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重要时期值守任务。3.健全完善值班值守制度。进一步健全值班值守、交接班、信息报送、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制定突发灾害事故应急指挥工作指引,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到2023年6月底前,建立一套完备的值班值守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资料归档,做到一事一档,电子档、纸质档需同时保存,实施应急值班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三)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加强应急指挥数字化建设,汇集相关
6、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和视频资源,提高可视化装备覆盖率,力求信息汇聚、全域可见,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1.推动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共用。汇集公安、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建设、交通、农业农村、林业、消防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着力提升风险感知和指挥调度能力,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2.提升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依托市应急指挥融合通信平台,切实发挥视频汇聚、音视频集群调度、会商调度、GIS调度、即时通讯、风险研判、扁平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复盘评估等功能模块作用,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火点卫星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等各类应用场景,提升全县
7、应急管理融合指挥能力,达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目标。3.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大力加强可视化装备建设,重点向基层延伸,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单兵配备100%全覆盖。提高综合救援、森林防火队伍智能头盔、无人机等可视化装备水平,提升工业园区、多灾易灾乡镇高空瞭望摄像头覆盖率,确保实现遇到突发事件30分钟内上传现场画面的目标;推进370M窄带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达到部-省-市-县四级贯通,视情逐步配置Mesh自组网,购置应急通讯指挥车等设备,提高极端天气下的可视化保障能力;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对接,实现应急管理部门与119等突发事件警情、防汛防台等视频数据资源共享,充分运用消防救援队
8、伍应急响应的快速性,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音视频数据实时互通。(四)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加强部门业务系统预警信息协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归集和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精准到达,力求业务协同、精准高效,确保快速响应和联动。1.实现全灾种预警信息归集。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林业等部门的对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企业安全风险等多灾种数据整合和风险识别,实现不同灾种预警信息的快速有效汇聚。2.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在接到红色或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后,县应急管理部门要通过浙政钉、电话等不同方式及时“叫应
9、”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街道)负责人,既要“叫应”又要“叫醒”;2023年6月底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针对强降雨、雷雨大风、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不同类别预警信息,要提前编制叫应方案,向相关人员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发布及时、精准、高效。3.构建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023年底前,进一步推动县级层面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扁平化传播,确保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户到人。要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高级别预警与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向受影响区域群众全覆盖广播,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10、”,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灾害防范到岗到人。(五)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通过设备改造、加强合作、实战演练等方式,有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力求优势互补、保障有力,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1.提升硬件保障水平。充分考虑汛期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环境下维持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2023年底前,应急指挥大厅要实现电源、音视频、电脑主机等双备份,进一步提高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实战性和可靠性。防台防汛期要引入电力、通信运营等专业力量,提供可靠保障。2.强化技术力量保障。加强与本地通信运营商、电力、铁塔等公司和无人机专业服务队伍等合作,2023年6月底前,完成与相关单位工作对接,落实技术队伍
11、力量,确保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支撑服务保障;要加强应急管理局自身技术人员培养,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专家保障。3.加强日常演练和抽查。制订规范的应急指挥语系,经常性开展双盲演练,模拟极端天气指挥场所断网、断电、断通讯等特殊情况,协调国家电网和通讯运营商安排应急供电、应急通讯保障车辆,通过实战演练持续改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可视化演练检查抽查,提高指挥调度人员业务水平,熟悉使用各类可视化装备,确保可视化指挥调度联通率100%、30分钟响应率100%、连线质量达标率100%。(六)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协同推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
12、,力求信息共享、反应灵敏,提升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1.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县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以县社会治理中心平台为依托,构建以公安、应急和政法委等为主要单位的应急联动领导组织和调度体系,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统筹推动各部门高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逐步推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共享119接处警电话。2.强化上下联动。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启动相应机制,会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持续开展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按照分
13、级分类原则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超过本地处置能力时,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调派专家、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不断完善应急指挥工作格局。3.强化区域联动。落实协作机制,与其他毗邻县(市、区)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跨县(市、区)联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应急联动区域合力,强化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最大化利用。2023年底前,与毗邻县(市、区)要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四、工作步骤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全力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于2022年12月启动,具体实施安排如下:(一)组织部署阶段。2022年12月底前,要结合本地灾害事故特
14、点,研究制定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全面部署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完成建设前期相关准备。12月30日前,将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方案报丽水市应急管理局审核。(二)集中推进阶段。2023年1月至12月,按照实施方案和建设时间表,挂图作战,倒排任务,围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推进,确保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应急指挥能力有明显提升。(三)评估验收阶段。2024年1月底前,对照验收标准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形成建设成果材料上报,由市应急管理局和省应急管理厅进行初验和复核验收。(四)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6月底前,全面开展应急指挥范化建设总结,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总结提炼经验做法
15、,不断提升应急指挥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五、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成立县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应急管理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县财政局、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县气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组成,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各项具体工作,每月中旬向市应急管理局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二)精心组织,加强联动。要按照整体建设方案,明确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人、建设措施、建设时限,按计划有序推进,特别是要组织骨干力量,对重点建设任务进行攻坚。加强部门间协
16、调联动,主动争取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信息资源等方面支持,积极构建“大应急”工作体系。(三)强化考核,全面提升。县安委办将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纳入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对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考核、检查;要注重挖掘典型、发现亮点,及时提炼经验,以规范化建设实际成效带动应急指挥整体工作提升,形成规范的应急指挥体系。附件: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附件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序号项目任务任务要求完成时间1推进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标准化应急指挥场所县级指挥场所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乡镇(街道)结合实际需求设置.2024年6月底前1应急指挥大厅指挥大厅涵盖应急指挥调度各项主要指挥功能,县级指挥大
17、厅面积不少于75平方米。2023年12月底前指挥大厅配置大屏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视联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融合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UPS 后备电源等子系统。2023年6月底前2应急值班室值班室外部有明显的标识,名称统一为“应急值班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2023年3月底前满足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需求,接入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相关部门的灾害事故分析研判信息系统及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具备视频会议室功能。2023年6月底前3会商室(第二指挥室)会商室设置大屏并接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专业扩声发言系统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具备独立指挥调度
18、功能。2024年6月底前4其他相关场所争取设置新闻发布室,满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功能。2024年6月底前设置休息室,满足平时值班人员和启动应急响应期间进驻人员休息需要,具备卫浴等功能。设置技术保障用房,包括设备机房、音控室、UPS蓄电池室、应急装备储存室等。设置其他备用房,作为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等应急期间其他各组别、各部门进驻人员工作用房。5推进值班值守队伍专业化落实专业化值班结合实际,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专业化值班,确保专编专用。2023年3月底前加强值班力量,县应急管理局实行“三个一”模式(即1名带班领班,1名在编干部,1名专业值班人员),保证值班值守质量。2023年3月底前6开展值班业
19、务培训制定值班业务培训计划,常态化开展值班值守、应急处突及相关业务系统和单兵、布控球、卫星便携站设备应用等培训,至少每月组织一次。2023年6月底前创新培训方式,对新进人员通过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应知应会”模块开展培训,使新进人员尽快熟悉值班业务。2023年3月底前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活动前的应急值班值守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重要时期值守任务。2023年3月底前7健全值班值守制度上墙制度: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工作职责、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各类登记本:值班安排表、值班记录本、交接班记录本、常用工作指南等。2023年6月底前对值班值守文件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一套完备的值班值守规章制度汇编;202
20、3年9月底前做好台账资料归档,做到一事一档,电子档、纸质档需同时保存,实施应急值班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2023年6月底前8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推动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共用汇集公安、自然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消防、气象、林业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2023年12月底前9提升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依托丽水市应急指挥融合通信平台,切实发挥视频汇聚、音视频集群调度、会商调度、GIS调度、即时通讯、风险研判、扁平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复盘评估等功能模块,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火点卫星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
21、等各类应用场景,提升丽水市应急管理融合指挥能力,达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目标。2023年6月底前10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大力加强可视化装备建设,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单兵/布控球配备100%全覆盖。提高综合救援、森林防火队伍智能头盔、无人机等可视化装备水平,提升工业园区、多灾易灾乡镇高空瞭望摄像头覆盖率,确保实现遇到突发事件30分钟内上传现场画面的目标。2023年12月底前推进370M窄带无线通信系统建设,达到部-省-市-县四级贯通;视情逐步配置Mesh自组网,购置应急通讯指挥车等设备,提高极端天气下的可视化保障能力。2024年6月底前加强与消防救援队
22、伍对接,实现应急管理部门与119等突发事件警情、防汛防台等视频数据资源共享,充分运用消防救援队伍应急响应的快速性,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音视频数据实时互通。2023年6月底前11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实现全灾种预警信息归集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建设、林业等部门的对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林业火灾、企业安全风险等多灾种数据整合和风险识别,实现不同灾种预警信息的快速有效汇聚。2023年6月底前12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在接到红色或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后,通过浙政钉、电话等不同方式及时“叫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街
23、道)负责人。2023年6月底前针对强降雨、雷雨大风、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不同类别预警信息,提前编制叫应方案,向相关人员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发布及时、精准、高效。2023年6月底前13构建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县级层面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扁平化传播,确保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户到人。2023年12月前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作用,协调广电等部门健全完善高级别预警与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向受影响区域群众全覆盖广播,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2023年6月底前加强对区域内基层防汛责任人“六问”抽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
24、、灾害防范到岗到人。长 期14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提升硬件保障水平充分考虑汛期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环境下维持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应急指挥大厅实现电源、音视频、电脑主机等双备份。2023年12月底前建立重点时期保障机制,防台防汛期引入电力、通信运营等专业力量,提供可靠电力和通讯保障。2023年6月底前15强化技术力量保障加强与地方通信运营商、电力、铁塔等公司和无人机专业服务队伍等合作,落实技术队伍力量,确保24小时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支撑服务保障。2023年12月底前加强应急管理局自身技术人员培养,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专家保障。2023年12月底前16加强
25、日常演练和抽查制订规范的指挥语言体系,经常性开展双盲演练,模拟极端天气指挥场所断网、断电、断通讯等特殊情况,协调国家电网和通讯运营商安排应急供电、应急通讯保障车辆,通过实战演练持续改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2023年12月底前指挥调度人员熟悉使用各类可视化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可视化演练(配合完成市应急管理局对各县市区可视化抽查,县对乡每月可视化抽查演练不少于2次)。2023年6月底前遇到突发事件,相关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携带可视化设备赶到现场,30分钟内将现场画面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调度100%连线成功、100%三十分钟响应、100%连线质量达标。长期17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强化部门联动积
26、极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县应急管理部门参与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2023年6月底前以县社会治理中心平台为依托,构建以公安、应急和政法委等为主要单位的应急联动领导组织和调度体系,统筹推动各部门高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2023年12月底前逐步推动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本级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共享119接处警电话。2024年6月底前18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强化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省应急处突系统”作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启动相应机制,上下级应急管理部门持续开展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2023年6月底前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长 期19强化区域联动落实协作机制,与毗邻县(市、区)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2023年底前,与毗邻县(市、区)建立区域联动机制。2023年12月底前探索建立跨县(市、区)联动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应急联动区域合力,强化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最大化利用。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