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早期国家期国家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典型文化遗存 私有制的产生 国家的产生 文明的诞生 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时间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017【】24西周
2、分封制 与文化认同37.北京礼乐制度3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2.上海二里头文化 1.江苏青铜器20182018【】24商汤政权的合法性4.浙江宗族制的特点28.浙江土地制度20192019【】24王位继承制度【】24宗法制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4.江苏二里头文化1.天津青铜冶炼业 1.江苏土地制度20202020【】41.西周的政治制度1.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江苏手工业(冶金业)1.天津土地制度 1.海南分封制20212021【】24西周采邑制度1.广东西周文化传播 1.湖南诗经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距今约距今约70007000至至5000500
3、0年年前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物。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源头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距今约50005000年年前前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化重要的文化遗存重要的文化遗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石器时代时代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从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途径及特征及特征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史料一史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1)(1)阅读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文化遗阅读图示并结
4、合所学知识,人类文化遗址址在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哪哪些特点些特点?【史料探史】【史料探史】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史论形成】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的特点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3.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明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明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
5、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从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途径及特征及特征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史论形成】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生产力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角度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的关系课
6、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早期国家的统治期国家的统治夏朝的统治夏朝的统治(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国家管理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商朝的统治商朝
7、的统治1.权力世袭:沿用王位世袭制 2.王权特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左传成公十三年成公十三年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礼记表记表记 3.商朝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商王地位 是至高无上的,设立相、卿士等内服官。“外服”:指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册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为外服官,有 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定期纳贡和奉命征伐。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四)周朝的统治(四)周朝的统治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四)周朝的统治(
8、四)周朝的统治1.分封制背景:维护周王朝统治内容:周王 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内容:授土(封地均称国)、授民 诸侯 权利: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在领地再分封;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族统治色彩;(以同姓亲族为主)周王乃天下共主,诸侯有独立性。特点:(综综合了选择性必修合了选择性必修1 1)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四)周朝的统治(四)周朝的统治1.分封制影影响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
9、天子权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含义: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宗法”意为宗族之法、宗族法规。宗法制是用父系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四)周朝的统治(四)周朝的统治内容:u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u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u 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其领地内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宗法与分封2.宗法制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3.礼乐制:“礼”的部分主要从形式上规范什么是正确的外向社会举止,包括每个身份的人应当履行何种礼仪和
10、义务,最终形成等级制度。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乐”指服务于“礼”的音乐、舞蹈等,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器物也不一样。影响:2.宗法制对当时对当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对后世:家族家谱的修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宗法观念和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忠”“孝”观念深入民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2019全国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
11、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0全国卷T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农业生产工具:多为木、石、骨、蚌质,青铜农具极少。(2)土地制度:商周时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
12、制),土地名义上是周王的且不能随便卖卖,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手工业的发展(3)通过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夏人制作“夏历”辅助农业生产。青铜冶铸业: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商周青铜制造技术高超。玉器:制作工艺精致,种类较多。纺织:考古出土大量用于纺织的陶、石纺轮。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2020江苏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0江
13、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3.商业的发展(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五)夏商周经济的发展商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人工货币。4.城市的发展村落集镇原始社会时期城市 “匠人营国,方九里,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涂
14、九轨;左祖右社,左祖右社,前前朝后市朝后市,市朝一夫,市朝一夫。”考工记考工记(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 3)(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 3)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政治经济思想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15、。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劳动;土地国有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敬天保民。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2020全国卷高考41)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16、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
17、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 (2019江苏高考24)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
18、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2)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19、其原因。(2分)(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2)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阶段特征命题探究(2017.4浙江高考31)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4分)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分)(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2分)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