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3922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2 2、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 3、唐朝时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盛世的、唐朝时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盛世的4 4、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5 5、中晚唐政治危机的具体表现、中晚唐政治危机的具体表现温故而知新第第7 7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制度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战国战国两汉两汉九品中正魏晋魏晋科举制察举制军功爵制世官制西周西周隋唐隋唐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

2、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苏轼苏轼论养士论养士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材料一: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材料一: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加考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需要经过考试而后始能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需要经过考试而后始能量才录用。量才录用。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材料二: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材料二:

3、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人当地的士人舆论,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 张鸣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白油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晋)葛洪抱朴子抱朴子审举审举1、两汉察举制中央:考试选拔地方:考察举荐品 德选拔形式:考察与考试相结合选拔依据:乡里清议、德才兼备后期情况:世家大族干扰人才选拔,所选官员无才无

4、德。才 能从材料当中,从选拔形式、依据及制度后期发展情况的角度了解察举制。一、选官制度选修一:p30影响一、选官制度的变化: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2 2、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被士族控制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被士族控制选拔标准:从家世、道德、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选拔标准:从家世、道德、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门阀士族朋友圈特权:门阀士族朋友圈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崇尚清谈

5、,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发展历程: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 考试分为常举、制举并增加考试科目如秀才、明法、明算等科,但仍以进士、明经为重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3、科举制选拔权力选拔权力:中央掌握中央掌握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依据:考试成绩、才能选拔依据:考试成绩、才能 打破士族垄断,相对公平打破士族垄断,相对公平局限性:(1)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范畴,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学技术

6、的新发展。时间制度方式标准趋势先秦世官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一、选官制度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袭血缘中央任免军功自下而上推荐品行中正官评定授官初家世道德才能后门第分科考试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步演变为考试,渐趋严密、科学。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才学,走向制度化、公平、公开、客观。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1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 2)隋文帝时,中央正

7、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3 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二、三省六部制2 2、三省六部作用:、三省六部作用:积极:(积极:(1 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2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政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

8、政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 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消极:推诿扯皮、影响行政效率消极:推诿扯皮、影响行政效率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全国官吏全国官吏的任免、的任免、考察、升考察、升降、调动降、调动等等 事务;事务;天下土地、天下土地、户籍、赋税、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财政收支等掌管国家典章法度、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

9、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接待外宾等事务;武将选用、兵籍、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军械、军令等掌管法律、刑狱掌管法律、刑狱事务事务掌管山泽、屯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田、工匠、水利、交通、各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项工程等等 时期中枢机构设置权力配置秦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掌管行政西汉武帝前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掌管行政武帝后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实权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各自的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型隋唐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中国古代中枢机构演进中国古代中枢机构演进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10、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土地和和人口数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叫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叫做赋税制度(也叫赋役制度)。赋税制度(也叫赋役制度)。1.秦汉赋役制度三、赋税制度l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l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是国家赋

11、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租是土地征。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l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l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2.魏晋时期的赋役制度租调制3.唐初:租庸调制每每丁丁每年要向国家

12、:每年要向国家:1 1、交纳粟二石,称做、交纳粟二石,称做租租。2 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做调调。3 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则每丁可交一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庸。特征:征收对象以人为主,不误农时,轻徭薄赋。以庸代役保证农业生产时间,保障政府财政收入4.两税法(唐中后期)扩大收税对象,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简化税收项目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丁和财产并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划分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缴纳

13、货币,代替缴纳实物;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积极:积极:(1 1)两税法)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2 2)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 3)以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展。消极:消极: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长期不调整户等长期不调整户等;两税税额不断增两税税

14、额不断增加,农民负担加重加,农民负担加重。取消租庸调和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杂税、杂役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人丁和财产并重时间制度内容春秋末西汉魏晋隋、唐前期唐中后期初税亩初税亩履亩而税履亩而税编户制度编户制度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租调制租调制受田农民缴纳租、调,服徭役、兵役受田农民缴纳租、调,服徭役、兵役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纳绢或布代役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两税法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夏秋两季收税取消一切杂税、杂役,夏秋两季收税古代赋税制度总结古代赋税制度总结【本课小结本课小结】一、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二、中枢政务机构:三公九卿制中朝出现三省制雏形三省六部制三、赋税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14.(1)根据史料一归纳出该税制的特点。(8分)按丁征税;以实物税为主,或实物地租;纳绢代役,称为庸;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2)史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史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5分)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