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3980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 不断发展。(2)政治、社会矛盾: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 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 ,宣传马克思主义。(6)主观条件: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民主工党社会民主工党火星报火星报2.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 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布尔

2、什维克因在组织原则上存在分歧,党内形成了以因在组织原则上存在分歧,党内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是俄语是俄语“多数派多数派”的音译。的音译。与与“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对立的派别对立的派别“孟什维克孟什维克”,是俄语,是俄语“少数派少数派”的音译。的音译。布布尔尔什维克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什维克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观点被批评为列宁的观点被批评为“雅各宾主雅各宾主义义”);”);孟什维克认为当时俄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应该与资产阶级合作,孟什维克认为当

3、时俄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应该与资产阶级合作,推翻沙皇,推翻沙皇,进行自由化改革。进行自由化改革。1912 1912 年,列宁决定在组织上与孟什维克决裂,年,列宁决定在组织上与孟什维克决裂,驱除了孟什维克,公开出版真理报。自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驱除了孟什维克,公开出版真理报。自此,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党。)布尔什维克党布尔什维克党3.主要内容(1)最高阶段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不平衡论: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3)一国胜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

4、家内获得胜利”。(4)暴力革命论:工人阶级要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革命将不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比较大量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

5、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夜”。由于俄国是。由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选集列宁选集多国胜利论多国胜利论发达的工业和生产力发达的工业和生产力一国胜利论一国胜利论俄国处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敌人力量弱小,革命能获得胜利俄国处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敌人力量弱小,革命能获得胜利列宁主义是否抛弃了马克思主

6、义?请说明理由,继承和创新的点各在哪里。列宁主义是否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请说明理由,继承和创新的点各在哪里。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目标及方式,同时创造性提出帝国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目标及方式,同时创造性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和一国胜利论。主义理论和一国胜利论。4.意义(1)历史地位:列宁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7、设理论。(3)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客观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催化剂)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8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马列主义(2)主观条件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2.过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

8、23日)首都爆发起义。3月12日,起义获得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当晚,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3月15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组成。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指明了从资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3)七月流血抛幻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但加紧战争的进程,而且残酷的镇压国内工农群众。19171917年年7 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引发国内5

9、0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行。(4)十月革命现曙光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革命武装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召开。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结束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通过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10、国家诞生。(苏俄时期的苏维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行政机构,即立法与行政合一。)3.意义(1)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2)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 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沉重打击了 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现实现实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项目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不同点任务推翻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

11、主义革命结果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同点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斗争方式武装斗争关系两者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1)实施的背景(内忧外患)外患:帝国主义威胁。(十月革命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十月革命后,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日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革命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政权,法

12、美日不满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革命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政权,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内忧:国内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内战:帝国主义干涉者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苏俄进入内战时期。(2)目的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提出提出“一一切为了前线切为了前线”的口号的口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1919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

13、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因卢布迅速贬值,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因卢布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政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

14、民的利益。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劳动:强制劳动,实行(4)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将整个国家生活纳入战争的轨道,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积极:是在战争逼迫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为保证国内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a.理论上的错误: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规律。b.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当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把它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方法和途径,结果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5、在战争环境下实施的非常政策,它是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实施的。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概念阐释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原因(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经济危机: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工人队伍人心涣散。政治危机:工人、农民暴动。直接原因:苏俄水兵兵变。(广大农民、工人的不满牵动着军队士兵

16、广大农民、工人的不满牵动着军队士兵(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19211921年年2 2月月2828日,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日,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这事件表发生水兵叛乱。这事件表明,明,国内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国内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因此,必须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弦更张。策,改弦更张。)(2)前提:无产阶级政权控制了经济命脉。(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1921 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4)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7、,纳税后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a.关系的企业仍归。b.部分和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以租让的形式由本国或外国经营。c.允许恢复。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5)目的: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6)特点: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7)意义: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的发展,了苏维埃。理论的重大。1924 年列宁去世后,布哈林成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但1928年该政策被斯大林废除,全面开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

18、经济政策。,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了生产力水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1924年1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18791953)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农业化”。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体制(高度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a.1922年底,正式成立。b.年,列宁逝世,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c.面临帝国主义的。d.苏联

19、经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2)措施: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时间: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内容: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目的:增强国防力量,有效保卫政权。增强国防力量,有效保卫政权。)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缺点:a.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忽视民生,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b.

20、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c.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主要靠殖民掠夺和向外国借债。知识拓展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2)国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政策。(3)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农业集体化”时间: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内容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21、。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农庄的首要义务是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成就:a.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b.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和劳动力,有力地配合了工业化。缺点:a.为追求集体化速度,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了自愿的原则.b.把农民的住宅、牲畜、家禽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c.对富农实行过左的消灭政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c.忽视农业发展,对农民剥削过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业发展长期停滞,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自上而下地强行改变生产关

22、系,实质上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时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自上而下地强行改变生产关系,实质上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期的“直接过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做到社会主义的做法法。斯大林认为这是。斯大林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的必要举措。在当前俄国的教科书中,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必要举措。在当前俄国的教科书中,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称为“第二个农第二个农奴奴法法”。)斯大林模式(1)概念: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表现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人治代替法治;自上而下的干部委

23、任制和终身制;清洗异已;缺少监督。思想文化上:个人崇拜,思想控制,学术问题政治化。(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济上:一定程度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显露,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政治上:维系了政权,巩固了苏共的领导地位。高度集权,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破坏。思想文化上:统一了全国民众的思想。思想专制,学术和文化一片死寂;个人崇拜盛行。大国霸权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恶化了国际关系。总之,这种体制日益僵化,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后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深化拓展 苏联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1)促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苏联模式的创立取决于当时苏联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2.教训(1)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协调发展。(4)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5讲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