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唯物史观.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4143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唯物史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唯物史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唯物史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唯物史观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唯物史观,即唯物史观。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导历史教学,以论导教;二是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和评价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培养能力;三是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寓论于教。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2、,创立了唯物史观。“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这种科学理沦说明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唯物史观的诞生为历史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历史研究成为一门科学。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唯物史观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而是“能说服人”,“能掌握群众”的“彻底”的理论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自觉地以唯物史观原理来指导历史教学。因为

3、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说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史实,获得知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唯物史观原理指导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讲述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有利于培养人才这一根本战略目标的实现。课标指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4、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必须自觉地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学说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中外历史的无数事实中,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的准则。生产力标准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什么说封建社会中的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换言之,

5、一切重大的政治斗争都是起因于经济物质利益的冲突。因此我们在分析历史上重大的政治斗争、现象时,要注意挖掘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基本观点。试以意大利为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一些城市在反封建主斗争中获得自治,并建立了一些城市共和国。14、15世纪意大利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教科书语)这是经济上的变化。随着这一变化的发展,“从城市的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

6、阶级分子。”这是政治上的变化。在这样的经济、政治基础上,l4至16世纪的意大利首先进发出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许多知识分子涌现出来,从各方面冲击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近代世界的曙光在意大利升起的伟大时代”(恩格斯语)一一文艺复兴开始了。而文艺复兴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就可说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内在联系,并说明为什么是意大利而不是其他地区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中。”而不能超越时代的条件,以今铸古,这是历史教学中必须

7、始终遵循的又一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奴隶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残酷、野蛮的阶段,怎样理解这一时期却是人类文明的发端,它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同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后,为什么要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为什么意大利的分裂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而德意志的分裂却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障碍?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只有以唯物史观原理指导才能加以科学的说明。时势造英雄,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历史人物具有比一般群众更大的作用,他的活动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历史的进程,影响历史的局部面貌。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

8、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判断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主要是应该综合考察他一生中全部活动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科益。归根结底,要看实践的检验,要对历史人物作具体分析,全面辩证地评价,实事求是地说明其功过是非,瑕不掩瑜,功不掩过,既不拔高,也不贬低。恩格斯指出,要把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唯物论也就是历史辩证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辩证的观点、方法来说明诸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事件和人物,既有分析,又有综

9、合。从宏观的高度,高屋建瓴驾驭全局,微观分析做到入木三分,鞭辟入里。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告诉我们:历史是一条无穷无尽永不停息的巨流,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进行和实现的,又是经过一系列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前进的。由于历史是循着曲折的道路螺旋式发展,因此历史上一些复杂离奇情况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必须引导学生以运动变化的观点,而不能以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分析历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各地区、国家历史发展的各自特色表现为多样性、丰富性的关系。如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社会从经济上讲都是自给自

10、足的自然经济为主,都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是封建主阶级统治,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这是共性。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社会又各有特点,中国是地主经济,地主将士地分租给农民,又对农民实行地租剥削,农民除交租外还受封建政权某些赋税(如丁税)和徭役剥削;西欧是领主经济,以封建领地、农奴制、庄园经济为特色,这就是个性。两者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区别。19世纪六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在全球各地大踏步前进,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在这一历史的横断面上,美国的南北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沙俄的农奴制改革、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都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具

11、体表现。当时正在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也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尽管主办者洋务派是不自觉地充当了这一历史工具。因为历史趋势是不以人们(当然也包括洋务派)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师在分析历史现象和事件时,必须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讲清普遍性,又说明特殊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历史现象和事件的认识更深入一步。历史潮流与逆流,历史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也是历史教学中经常碰到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会有回流与曲折,会出现暂时的反复和局部的倒退,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斯图亚特王朝、波旁王朝的复辟。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

12、义,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遇到的暂时困难不会也不可能阻止它的继续发展。“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时的挫折和反复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也是如此。统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主流,分裂是支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祖国的文明,共同努力不断把我国历史推向前进。各民族友好交往,互相融合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由统治者挑起的掠夺战争毕竟是支流。用历史辩证法分析、看待历史,才能分清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历史现象和本质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什么叫全面?抓住本质才

13、是全面。假象也是一种现象,用历史辩证法分析现象,去伪存真,才能找出本质。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历史上真正强大的不是表面上看来气势汹汹而行将灭亡的反动派,而是暂时看来还很幼小,但代表着时代前进方向的新生事物和进步力量。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不是说明他们有力量,而正是垂死前的疯狂挣扎。历史的必然性寓于历史的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恩格斯指出:“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1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l9世纪四十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长足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

14、成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并且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这一切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一任务如果不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也会由别人来完成。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历、天赋、才干,使他们具备了完成这一任务的条件。正是这两位年青人,而不是别人担当了这一历史重任,这又是历史的偶然。历史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量变与质变两种形式,既有量的渐进,又有质的飞跃,两者还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历史事件的产生或发展往往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历史事件往往又是另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它们互有联系互相作用。必须注意这种联系,而不能孤立

15、、片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需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辩证分析,才能趋于完整、全面的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侵略封建制度的国家产生的两重结果是需要认真分析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别一个方面他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l2从根本上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既对立又统一,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又摧毁当地落后的自然

16、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使之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又是历史的进步。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殖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先进的侵略落后的,问题就复杂在这里。历史教师切忌以主观的感情好恶来代替对历史的客观分析,只有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才能真实地说明历史。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唯物史观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落脚点。从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应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注意

17、学和思的统一。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教学关系上的体现,它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事实证明,以唯物史观基本观点作指导,教给学生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国情,认识当今世界的能力与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愈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它不仅是历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而且是高中历史课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关键。进行唯物史观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突出原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中外历史的无数事实证明了的,教师只要善于挖掘,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了先进的生产

18、力,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则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而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起到了维护革命成果的作用。在革命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也不能否定克伦威尔作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而克伦威尔的两面性正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在他身上的必然反映。这里就包含着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等。再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例,其中也有许多唯物

19、史观教育的因素,如:时势造英雄,人与环境的关系,历史潮流不可抗拒,个人才干与群众作用的关系,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等。突出原理,特别是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在唯物史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资本主义必然战胜封建主义,旧式农民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必须弓l导学生在掌握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找出这些包含唯物史观原理的规律。进行唯物史观教育,教师必须精心设疑,启发释疑。历史疑点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唯物史观教育的“教眼”。高明的教师独具慧眼,善于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当然,这种释疑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和盘托出,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他们尝试用唯物史观原理为指导进

20、行分析思考的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教师在这种“教眼”处切勿疏忽了事,或者为了赶进度一略而过。而应该有疑必启,在启疑中突破,并要举一反三,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既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又使他们从某一答案出发联想、延伸,扩大知识面,从而更好地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结合历史教材可由学生思考“用史实说明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什么既要肯定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正义性,又要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为什么说哥伦布、麦哲伦既是凶残的殖民海盗,又是杰出的航海家?”等问题。类似的“教眼”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独具慧眼,善于挖掘

21、。进行唯物史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必须统筹全局,合理安排。既要结合具体教材有所侧重,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来进行。总的要求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进行;而具体作法则是深入浅出,力求通俗易懂,化深奥为浅显。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有收获。历史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呕心沥血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通古今之变”。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但在当时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真正科学地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客观规律。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才使“通古今之变”这一追求可以变为现实。当然,从追求变为现实,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首要的是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唯物史观这门科学,使自己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再次是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特长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笔者愿与各位同行共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唯物史观.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