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敦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1.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2.积累文言词句。3.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目目 录录 01 01 作者简介0202 写作背景0303 预习检测0404 整体感知05 05 细读文本06 06 总 结作者简介PART 01PART 01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宋明理学开山鼻祖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1017年1073
2、年)写作背景PART 02PART 02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军”是来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知识链接说预习检测PART 03PART 03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可运用听读、自读、范读、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要求:诵读时,要读准字音;要注意语气长短、轻重的变化,读岀美感。水陆(l)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
3、。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m)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清涟(li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n)不枝,香远益(y)清,亭(tn)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n)有闻。莲之爱,同予(y)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乎众矣!读准字音整体感知PART 04PART 04水陆草木水陆草木之之花,花,可爱可爱者者甚甚蕃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晋陶渊明独爱菊。字词注释及译文的的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值得怜爱值得怜爱花花多多自自李唐李
4、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来,世人甚爱牡丹。字词注释及译文自从自从译文: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指唐朝。唐朝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皇帝姓李所以称为称为“李唐李唐”予予独独爱莲爱莲之之出出淤泥淤泥而不而不染染,濯濯清涟清涟而不而不妖妖,中,中通通外外直直,不蔓不,不蔓不枝,香远枝,香远益益清清,亭亭净,亭亭净植植,可可远观而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亵玩焉焉。字词注释及译文只,仅只,仅仅仅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5、啊。长出长出主谓之间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消句子独立性性树立树立更加更加沾染沾染洗涤洗涤水清而有水清而有微波,这微波,这里指清水里指清水美丽而美丽而不端庄不端庄贯通;通透贯通;通透挺立的挺立的样子样子玩弄玩弄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当于现代汉语“啊啊”“”“呀呀”,助词,助词清芬清芬予予谓谓菊,花之菊,花之隐逸者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君子者者也。也。字词注释及译文指隐居的人指隐居的人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道德品质高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尚的人的的人或物人或物认为认为噫噫!菊
6、!菊之之爱,陶后爱,陶后鲜鲜有有闻闻。字词注释及译文感叹词,相当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于现在的”唉唉”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语气助词,的语气助词,的少少听说听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宜乎众众矣!矣!字词注释及译文当然(应该)当然(应该)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众多众多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是从是从生长环境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方面来写的是从是从体态香气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方面来写的是从是从风度气质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方面来写的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
7、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亵玩焉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枝,枝,香远益清枝,香远益清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性高洁,不与生性高洁,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志洁行廉,仪态端 庄,令人敬重而不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敢轻侮。生长环境生长环境:“出淤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妖”体态香气体态香气:“中通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清”风度气质风度气质:“亭亭净亭亭净植,可
8、远观而不可亵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焉”细读文本PART 05PART 051、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是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写法。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照应上文“予独爱莲予独爱莲”,另一方,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3、本文
9、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这是运用了衬托衬托的写法。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正面衬托衬托莲的形象。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反面衬托托莲的形象。莲的形象。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
10、是作者对那时一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世态度的强烈讽刺。5、关于类比与衬托 “类比类比 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用“南阳渚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衬托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
11、区分为正衬、反衬,有时则无法区分)。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应属于反衬。但“菊之爱”究竟属 于何种衬托,就很难说清,“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气从前一重意义来看,本文作者与之相反,他不赞成避世,而主张入世,从后一重意义来看,则“菊之爱”与“莲之爱”亦似有相同之处。据此,我们不妨说作者以此来烘托的本意也许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至于这究竟是正衬还是反村,大可不必去管它。总 结PART 06PART 06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