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集体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作用于实践的方式,我们认为科学组织小班户外体育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目标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根据本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的一般目标,再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一学期体能发展总目标。做到体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保障实施。二、明确开展常规户外体育活动一般要求1、活动前的准备阶段:检查衣物,重点过长的吊饰、鞋子是否安全舒适等。根据幼儿个体身体情况进行脱衣准备。2、活动中的指导与帮助:包括集中体育游戏、分散自选器材进行体育锻炼、收拾整理运动。注意:集中游戏锻炼的动作内容与分散提供器械运动相互补充。(如锻炼下肢爬行的动
2、作与锻炼上肢投掷的动作相搭配。)分散玩耍器械注重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讲究美观、安全、经久适用,适合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如:小班的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我们刚开始用长丝袜装满填充物让幼儿触摸、捉尾巴,但考虑到丝袜不太美观,幼儿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到后来就不怎么想玩了,通过思考,后来改用彩色布条和棉花缝制成的长棉条,刚一拿出,孩子们就被它颜色鲜艳、柔软轻便可变形、易于抓握的特点吸引住了。他们争着问这是什么,老师鼓励他们为它起名字,并鼓励孩子们自由玩耍,看怎样玩。很快,孩子们玩出了许多新花样:一会儿变作尾巴揪着玩;一会儿变成虫子拖拉着玩;一会儿搭成小路走着玩;一会儿又变成
3、小河跳着玩还有我们刚开始利用冰混作成“米”字型的飞盘,但不安全,后来改用牛奶盒制作成飞盘,这样也更安全适用。废旧饮料瓶变成保龄球、手榴弹、障碍瓶等等。这些美观经济的自制玩具器械,即增强了户外游戏的趣味性,保证了安全性,又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爱不释手。另外在活动中要注重保教结合,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弱,调控活动的能力差,孩子们要么站着不动,要么满场地跑,玩得满头大汗。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加强幼儿的护理,帮助他们学习自我保护。如:在开展活动前,我们先准备一只衣物箱,一盒纸巾,毛巾若干。活动中发现幼儿活动量过大,及时为他们减
4、衣服,放入衣物箱,并用毛巾及时擦干汗水,提醒他们休息或玩活动量小的游戏。天冷了,孩子容易感冒,鼻子下常常会出现“长龙”,需要我们随时带好纸巾,及时擦去鼻涕。久而久之,孩子们学会自己脱衣服、自己取纸巾擦鼻涕了。有一次,好玩的鹏鹏坐在台阶上,托着腮帮看着别人游戏,我以为他不舒服了,然而他告诉我:“老师,我出汗了,要休息一会,不然会生病的。”我很欣慰,孩子懂得自我保护了。活动后:引导孩子用肥皂洗手、擦手,喝水,并做好擦汗、穿衣等保育护理工作。三、不断探索活动的组织方式1、以情景贯穿活动始终小班幼儿年龄小,易接受直观、形象地教学,他们会对一个游戏、一个情节所吸引,从而带着兴趣去游戏、去学习,使身体得到
5、全面锻炼。在实践中,我们都尽可能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游戏情节,找好主题,让幼儿尽情游戏。在游戏中准备、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放松。使幼儿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全面地进行身体练习。如学习游戏“小白兔钻山洞”,我们把场地美化成有花有草、有蘑菇的地方,幼儿和老师戴上头饰,在音乐伴奏下来到场地上,幼儿会被情境所吸引,因而有游戏下去的兴趣。在练习双脚行进跳时,不是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而是设置一定的情节,去采蘑菇,并让幼儿开动脑筋,突破重难点,在练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课在很自然轻松的气氛下结束了,幼儿的感觉是意犹未尽。通过游戏,现在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很大,为了每节课都能吸引幼儿,还得准备直
6、观、形象的教具,使幼儿的每次运动都有收获,都有提高。2、教师的动作、讲解、神态还应富于儿童特点,全面吸引幼儿,从而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3、关注幼儿兴趣,寻找互动契机,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小班刚刚入园,最喜欢的游戏要算是小孩小孩真爱玩了,每天户外活动的时候,都喊着要玩,有的孩子说要玩十次。但是由于每次都是老师来说孩子来做,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就不积极了。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了开展的一物多玩,为什么不能一个游戏玩出花样来呢?在以后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小动物走,于是开始让孩子们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回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所有的孩子都积极的参加进来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在说完摸摸这、摸摸那后
7、不在由自己来决定模仿什么动物,而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开始只有个别的幼儿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说开了,有的孩子说学小青蛙跳回来,有的说学小鹿走回来,小蝴蝶飞、袋鼠跳等。老师呢,也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这一下孩子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体育游戏不在仅仅是走、跑、跳,我们的游戏又加上了动脑筋、语言表达等等。孩子们的动作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这些发展都来源于一句话:让孩子自己来决定。4、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树立榜样的作用每个孩子都具有一定的潜能,为了使每个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针对性的引导。例如:对于活动能
8、力较强的幼儿,我们往往采用鼓励性、启发性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尝试新的方法,提高活动能力。而总有一些孩子胆小内向,不愿参与活动。这时,就让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结伴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能作出反应,而能力弱的在一边看后,也会模仿。如:一次曾老师在组织过小河的游戏时,胆小的一鸣一直只会在平坦的平衡木上走,而其余小朋友都在尝试走拱桥,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曾老师看到贝贝很羡慕,就鼓励她也试试,当贝贝走上桥后不敢往前走,旁边的小朋友都在说“不要怕,把手伸开。”馨怡还走上去说:“跟我这样走。”于是在她的带领和老师的搀扶下,贝贝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她也加入了走拱桥的队伍,提高了自己的平衡能力。正是因为同伴的榜样作用,使得胆小的孩子勇敢自信了。另外,活动前要注意与保育员做好沟通,商量好怎样配合开展活动,活动时教师引导、关注大部分幼儿,保育员则要配合关注个别幼儿活动。这样就能把把握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到保安全、促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