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次幼儿科学区角设置的反思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邵阳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我中班年级在科学活动区更新了探索活动内容,并在对幼儿活动反映的基础上做出反思,进行调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前几次幼儿的游戏活动后,我们发觉活动反馈出几个设置中的不足。一、活动材料投入不够恰当。材料投入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调动幼儿参加科学活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对材料的投入考虑不周。在“你能让硬币漂浮在水面上吗”中,
2、虽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硬币,但是能在水面上漂浮的小重量硬币并不多,幼儿在活动中反复进行试验,很少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幼儿干脆把注意力转移到硬币的外形、图案的比较上来,或者放弃了这个活动。还有的游戏缺乏材料的刺激,活动“谁的力气大”和“你能站起来吗”是以幼儿身体作为实验主体的,没有其他的活动材料。这导致了幼儿的兴趣时间相当短暂,浅尝辄止。缺乏活动材料,使幼儿没有深入探究的愿望,也没有能让幼儿继续探究的条件,幼儿不知道该怎么样继续拓展这两个活动,显得虎头蛇尾。二、活动缺少背景支撑且难度不一。本次活动缺少相应的活动情境中,幼儿许多时候像是在完成任务,而且幼儿的操作过程反映出的实验难度有明显差异
3、,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搭桥”这个活动中,绝大部分幼儿都能利用折纸的方法,将杯子稳稳的架在两个杯子中间,他们有的用反复对折,有的用正反折,还有的将纸折成十字方块,都能完成这个实验活动。最难的活动当属“你能让水停在漏斗里吗?”,幼儿钻进控制水流这个牛角尖中,他们想尽办法,尝试各种大小的水流,但都以失败告终,很快幼儿就对这个活动失去兴趣。三、教师指导方式不当。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更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但是老师的指导有时过于直接,使幼儿失去探索的机会。这反映出教师更加注重活动的结果,而非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比如当幼儿在活动
4、“你能让水停在漏斗里吗?”无法获得应有活动结果,我们焦急之下就把正确的操作方式告知幼儿,幼儿简单的做完操作便离开活动角,仿佛是完成了一项任务,没有讨论、没有探索。而在“接水管”中我们直接把PVP管的连接方法介绍给幼儿,然后简单的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当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只能想象出几种拼接的图案,缺少给幼儿在建构上的指导,导致幼儿在前几次活动中,在探索PVP的构图方面上,没有多少进展。对此现状我们对照纲要精神与幼儿实际的操作水平做了对应的改动,以使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一、投放适当的材料,将教育目标隐藏于材料及操作活动中。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活动
5、的材料应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对“你能让硬币漂浮在水面上吗”的材料进行了改动,增加了多种样式水缸、能改变水的密度的固体和液体(糖、盐、熟石灰,各种油),能托放硬币的物质(各种硬度的纸、橡皮泥、大树叶等),还有更多的质量较轻的硬币等等。给幼儿更多的选择,让幼儿有更多的组合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猜想。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将硬币浮在水面上想了许多的办法,并且将成功的方法用简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为其他实验的幼儿铺路搭桥,更进一步激发后来的幼儿想想更多的办法,幼儿的思维十分的活跃。二、我们将科学活动生活化。科
6、学活动实现生活化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比如“接水管”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多幅水管连接图,请幼儿找找向对应的水管连接方法,然后再加深难度,请幼儿尝试为一座房子设计水管连接图并连接水管。幼儿发现水管的连接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很感兴趣,他们自觉地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讨论并尝试连接一组水管,还会不时与其他组的幼儿进行交流,活动
7、气氛十分热烈。三、我们将科学活动游戏化。科学活动实现游戏化既是科学活动的内容,又是科学活动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科学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至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科学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或许同时也张开想像的翅膀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科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由主动的学习。比如“搭桥”,我们将其设置为“小杯子”在参加智力运动会的情境中,请幼儿为“小杯子”想办法快速搭桥通过小河,把活动目标改为更贴合幼儿发展的快速过河,并加入活动情境,使幼儿更乐于参加这项活动。以上是关于本次幼儿科学活动改进的一次反思,其根本在于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落实纲要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精神,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幼儿自己的科学教育。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结合,不断转化,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切合幼儿科学活动的发展趋势,引导其向深层次完善地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