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0101020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第第1010课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1.秦朝秦朝(3)(3)南方:南抚夷、越,南方:南抚夷、越,设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2)(2)北方: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概念解析(1)(1)设设典客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机构(设置机构-中央机构)中央机构)(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乃分处(匈奴)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霍去病墓霍去病墓 昭君墓(青冢)昭君墓(青冢)和亲和亲战争战争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2.汉朝汉朝(1)(1)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机构设置机构-中央机构)中央机构)(2
3、)(2)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设设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西域西域)和和护护乌桓校尉乌桓校尉(东北东北);(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3)(3)政策:政策:从从和亲和亲到到战争战争;屯戍政策。屯戍政策。屯戍政策:屯田,戍边。屯戍政策:屯田,戍边。汉书汉书食货志载食货志载:文帝时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匈奴数寇边,晁错晁错上言上言:“:“以陛下以陛下之时之时,徙民实边徙民实边,使远使远方无屯戍之事方无屯戍之事;塞下塞下之民之民,父子相保父子相保,无系无系虏之患。虏之患。”探究: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
4、田的影响?屯田的影响?抵御匈奴的入侵。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推动了民族交流。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汉王朝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的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摘编自马
5、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探究思考:汉朝经略边疆的方式、特点及意义?方式:和亲、武力进攻,实行屯戍政策,边疆设立郡县进行管理、设置特殊机构进行管理、采取宽松的羁縻统治方式进行管理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汉化,封建化汉化,封建化;南方的开发与发展南方的开发与发展中原人
6、口南迁中原人口南迁;“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具体史实安南都护府二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d.d.加强与琉球的联系。加强与琉球的联系。(2)(2)隋朝的民族关系:隋朝的民族关系:c.c.在边疆在边疆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b.b.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1)(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
7、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1.1.隋唐时期隋唐时期a.a.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设置机构设置机构-中央机构)中央机构)(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3)(3)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民族关系:a.a.与边疆民族地方政权联系密切与边疆民族地方政权联系密切,西,西北边疆各族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b b.西南,与吐蕃和西南,与吐蕃和亲政策(唐蕃会盟),册封;亲政策(唐蕃会盟),册封;c.c.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州。(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
8、机构)羁羁縻府州縻府州“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俗而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自治区。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
9、散管理方针,材料一: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丰盛的嫁妆,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释迎佛像、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丰盛的嫁妆,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珍宝、金玉书橱、360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60种,治种,治404404种病的医方种病的医方100100种,医学论著种,医学论著4 4种,诊断法种,诊断法5 5种,医疗器械种,医疗器械6 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种。还
10、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材料二:材料二: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探究: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起到什么作用?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起到什么作用?(1)(1)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2)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3)(3)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文
11、化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4)生活习俗上:各民族的衣、食、住、行也都程度不同地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生活习俗上:各民族的衣、食、住、行也都程度不同地相互吸收、相互促进。二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并并结合两结合两幅地图,幅地图,你认为宋你认为宋朝的民族朝的民族关系有何关系有何特点?特点?(1)(1)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并立,时战时和;辽、西夏、金、大理等政和;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2.2.宋朝宋朝
12、(2(2)局部政权割据,征战状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中断局部政权割据,征战状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中断(2)(2)民族政策:民族政策:“行汉法行汉法”,对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四等人制);西藏设宣政院,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赋役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傅乐成中国通史三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1)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3、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1.元朝元朝(3)(3)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卫(2)(2)防御:修长城,布置军镇防御:修长城,布置军镇;三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1)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培养民族文字翻译人才);2.2.明朝明朝(3)(3)交流:在边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交流:在边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在西藏通过在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4)(4
14、)边疆管理:边疆管理:a.a.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因地制宜设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因地制宜设都司、卫、所、土司都司、卫、所、土司,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b.b.西藏:敕封西藏:敕封“王王”“”“法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明代推行的土司制度,对稳定南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
15、权而仇杀、内讧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权而仇杀、内讧,于是明朝廷在一,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则是到清代才得以完改土归流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则是到清代才得以完成的。成的。白寿彝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一 明朝自建国以来,就不断受到蒙古的骚扰,这一状况延续了两百余年。明政府虽把对付蒙古势力作为边防的重点,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无论是进取,还是防御,都一直未能消除明朝北方的祸患。然而,俺答封贡互市后,“三陲晏然,曾无一矢之警,境土免于蹂躏,生民免于虔刘,客兵不调,帑藏不发,即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即胡利之入
16、,不下数十万,纵使虏酋明岁辄渝盟,而我中国今岁之利亦已多矣。”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军事上防御蒙古的措施,并说明“俺答封贡”对明朝的积极影响。土尔扈特部回归三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设立设立理藩院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管理边疆民族事务;3.3.清朝清朝(设置机构设置机构-中央机构)中央机构)(2 2)管理:管理: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进行在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设置机构设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蒙古:蒙古:联姻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加强对漠南蒙
17、古的控制。西北:西北:军事斗争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巩固了西北边疆。西藏:分别西藏:分别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和和“班禅额尔德尼班禅额尔德尼”。(1)(1)机构:机构: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清代前期,理藩院还兼管中外 交涉事宜,为使管理规范化,制定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上,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 制,而不强求划一。对少数民族上层,清政府采取如封爵、给体、
18、年班朝靓、联姻等措施,其中 笼络、安抚首先重视蒙古是清政府的基本国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 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设设置专门的机置专门的机构官职、构官职、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戍戍通通婚杂婚杂居居册册封封、开、开展贸易展贸易、改、改土归流等土归流等【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华夏族国力强大,战争取胜,长城暂时保护农耕生产,驻军设官和移民军屯能够管辖开发边疆地区,朝贡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华夏族国力衰落,和亲暂时缓和矛盾;华夏族内乱,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民族通婚交融、最终
19、形成汉族,等待北方新的力量崛起。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与清军发生冲突。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6年中俄双方在雅克萨进行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尼布楚条
20、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该条约遏制了俄罗斯的侵略扩张,极大地维护了清政府的领土权利。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指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派遣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历史事件。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
21、这次外交活动最终失败。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朝贡体系是公元前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 3世纪到公元世纪到公元19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
22、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德化来远”
23、,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19世纪后期最终世纪后期最终解体。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探究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特点:特点: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的区域性国际
24、体系;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崇尚睦邻友好。崇尚睦邻友好。原因: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鸦片战争前后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体系内在的缺陷;清朝国力的衰落;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参参考考答答案案公元前公元前221年年220年年581年年907年年960年年1368年年1840年年秦汉秦汉隋唐隋唐宋元宋元明清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时时空空坐坐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