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 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 的一个分文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写作背景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
2、,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注释之:助词,的甚:很,非常蕃:多独:只自:从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释予:我染:沾染(污秽)濯
3、:洗清涟:清水。涟,水波 而:而,连词,表转折妖:艳丽,妖艳翻译我只喜欢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贯通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远:形容词作动词,远闻益:更加植:竖立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不旁长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认为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 说菊花不与别的花 争奇斗艳。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4、莲,是花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鲜:少 同:相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多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 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应当人很多了。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句式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判断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蔓”“枝”活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香远益清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l生长环境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l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l风度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KINGSOFT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莲花的这些特征分别象征了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正直不屈,美德永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仪态端庄,洁净美好君子富贵者,追名逐利隐逸者,离世隐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文章中多次出现“独”字有何作用?表现作者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作者写莲花,为何要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花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华贵反面衬托莲花质朴自然。知识链接正衬用类似的
6、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运用反问。表面上说爱莲者少,其实是感叹像自己一样不追名逐利,洁身自好的君子太少。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借莲花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2.对莲花的描绘生动传神,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赞美君子的品格。3.巧用衬托,排比等修辞手法。主旨归纳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诗人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