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 1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 1.简要梳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繁盛的历程简要梳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繁盛的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3.3.理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4 4.归纳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归纳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5 5.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1.知知道佛教传入的过程和影响道佛教传入的过程和影响2.2.归纳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背景、表现和归纳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影响3.3.综合近代
2、西学入华的三个阶段和影响综合近代西学入华的三个阶段和影响4.4.列举中华文化对东亚列举中华文化对东亚文化圈的朝鲜、日本、越南在文字、制度、佛教和移民等上影响文化圈的朝鲜、日本、越南在文字、制度、佛教和移民等上影响5.5.简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影响简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影响6.6.简述简述1618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传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播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阶段阶段时期时期表现表现起源起源远古时期多元起源多元起源 ()奠基奠基先秦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发展发展秦汉秦始皇秦始皇推崇推崇()学说学说汉
3、武帝时,汉武帝时,()正统地位确立,成为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主流。魏晋隋唐()交汇融通,交汇融通,中华传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文化辉煌灿烂。宋元()形成。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传承与传承与转折转折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抨击抨击专制专制,倡导,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康雍乾时期()钳制了思想,钳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禁锢了文化。冲击与冲击与复兴复兴近代18401840年后年后向向西方西方学习,学习,以以()成为潮流。成为潮流。2020世纪初的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
4、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封建思想,追求追求()。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后()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多元一体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法家儒学儒学儒、佛、道儒、佛、道理理学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文字狱文字狱救亡图存救亡图存科学科学、民主民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2)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
5、收并蓄;(4)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发展(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7)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8)汉字的发明和使用。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以人为本,民本思想 2.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提倡爱国,家国情怀 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和而不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1)本土性;(2)多样性;(3)包容性;(4)凝聚性;(5)连续性 2.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
6、影响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3)维护团结统一,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1.“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下列思想与上述材料具有相似性的是()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可知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相符,故选A项。复习题跟踪训练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
7、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B.墨子C.孟子D.老子答案:D3.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
8、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主要表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A.已经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可知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这说明他们并未深刻认识到清政府落后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
9、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C项错误。5.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答案:C解析: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限民名田”的
10、方式来抑制土地兼并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商鞅变法与土地兼并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悬殊,董仲舒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缓和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并未否定帝王之制,故D项错误。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中国 8页 1.发展历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 佛、儒、道文化相融合隋唐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8页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
11、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二)西学东渐1.早期明末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知识)9页(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的冲击,天主教努力扩大影响;西方近代科学兴起。(2)内容: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明末,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2.全面开始鸦片战争以后 9页(1)学器物(地主阶级)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
12、冲击。内容: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增加:a.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 b.派遣留学生:严复、詹天佑 c.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成立(2)学制度(资产阶级)内容:维新派:康有为维新运动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3)学思想(资产阶级)内容: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思想。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0页(一)对东南亚的影响 10页1.文化汉字 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本国文字,如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儒学
13、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 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2.制度 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大化改新推行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3.其他 东亚和东南亚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深受唐文化影响。4.移民 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二)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 造纸术:促进欧洲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
14、动的发展。火 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中国热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1.下图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在山海與地全图里中国位于世界地图极东一角,而几年后他重新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勾勒了世界整体轮廓和经纬度,并将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央,呈现了长城、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这体现了当时中
15、国()跟踪训练A.地理测绘技术不断进步B.传统思想与西学融合C.国家主权观念日益增强D.融入世界的意愿强烈 1.答案:B 解析:坤奥万国全图将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心,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华夷观念对地理制图的影响,而长城、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在地图上的呈现,说明西方制图思想影响了中国,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主权观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当时的明朝施行海禁政策,排除D项。故选:B。2.“中山装没有采用开放式的敞领,而是采用关合式的立领,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服装领型的选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山装的这种设计()
16、A.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B.带有反专制的意义 C.没有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这种形式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中山装所借鉴的西式军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到了服装领型的选择”可知,反映了中山装既融合了西方文化又保留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3.中华民国设计的旗袍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而同时期,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
17、看出,中法之间的服饰都借鉴了彼此的元素,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被动还是主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相互影响,而不是文化传承,排除B项;“同质化”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同质化,排除C项。故选D项。4.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D.家庭凝聚力阻碍了国家的经济
18、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亚洲模式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亚洲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儒家文化,说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指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故选:B。5.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响。法国著名油画家布歇此时绘制了中国风作品中国捕鱼风光,这幅油画反映出()A.“西学东渐”成果斐然B.启蒙运动汲取东方营养C.“中学西传”成为主流D.文艺复兴借鉴中国文明答案:B解析: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们从东方
19、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影响西方,属于“中学西传”,不是“西学东渐”,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学西传”已成为主流,排除C;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能力爬升:材料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材料一(1)上图为某位教师上课时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任选b点或d点中的一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点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发展情况进行简要评价。(1)示例:评价:宋明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究自我节制,凸显人性尊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对整个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
20、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二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无缥缈的。摘编自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2)主张:孔子的“为政以德”(或“德治”);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评价:进步性: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从道德上约束君主专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局限性:民本思想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