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知识竞赛知识竞赛 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 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B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 姆渡人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的是( D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 坡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B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2、 C玉米的种 植 D小麦的种植 5、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 是( C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 人 D. 北京人 6、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 屋 D使用陶器 7、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 平的是( C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8、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样重要成就是种植粟 能 制造陶器 种植水稻 铸
3、铁器、发明陶器 (A) A. B. C. D. 9、 原始社会的耕作工具按材料分分为 石农具、 木农具、 骨农具。 10、原始社会的耕作品种,主要是 水稻和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培植 水稻和粟 的国家。 11、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从单位规模上分,主要采用 集 体耕作的方式。 12、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长江流域 。 13、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是 石器锄耕 。这一时期的松土工具是 耒耜。 14、耕作技术是合理利用地力、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方法。我国 古代最重要的耕作技术是 垄作法、代田法 等。 15、垄作法产生于 春秋战国 时期。 16、垄作法是在高于地面的
4、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 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 组成。 17、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 的显著提高。 18、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 的运用是我国农 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19、郑国渠和都江堰建于 战国时期 。 20、两汉时,牛耕广泛使用,并有了改进,出现了 两牛抬杠 式 和 一牛挽犁式,铁农具和牛耕都向边疆传播。 21、西汉时发明了 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2、西汉农学家 赵过 发明了播种机械耧车。 23、三国时, 魏国马均 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 24、在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开始以 家庭 为单位。 25、 唐 朝 ,发
5、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26、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如明朝的 “一条鞭 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利 于农业的发展。 27、据考证,乾隆年间江南水稻产量已达 9000 万石,居全国之 首。 28、江苏省从光绪十八年,1892 年就有了用机器辗米的工厂。 29、 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 式, 包括 单种、 复种、 休闲、 间种、 套种、 混种、 轮作、 连作 等。 30、奴隶社会耕作者是 奴隶、平民,主要是奴隶。 31、奴隶社会生产工具有了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32、工具改进 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
6、,经济发展最根本 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 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33、 封建经济的特点是 自然 经济, 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它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兴衰存亡,因此,历 34、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工程一 万多处。 35、我国赋税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 以人丁为主 逐 渐变为以土地为主,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 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地租 ,说明我国商品经济 在不断的发展。 36、 1952 年春,贫农、下中农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 苏州先是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或常年互助
7、组, 继而发展 为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7、 1956 年苏州又进一步实行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集体 化,改建为社会主义性质的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时,手工业生 产也基本实现全行业合作化,戽水机船实行公私合营。 38、1982 年春全吴县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9、1983 年,在三不变、四统一原则下,改为按人口分口粮田、 按劳力包责任田、按生猪派购任务定饲料田,三田包干到户。承包户 按合同出售粮食、上交款项。分配方式是:交够国家的 农业税、定 购粮、留足集体的 公积金、公益金、义务工 、剩下都是自己的。 40、
8、 1962 年 4 月,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陈永康来吴县郭巷公社长桥大队作水稻高产示范试验。之后,辗转望 亭、龙桥等地,历时数载,极大地推动了吴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传 播。 41、唯亭草鞋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炭化粳、籼稻谷表明,早在 6000 年前境内先民就开始种植水稻。 42、 1969 年,双季稻、三熟制在县内全面铺开,粮食总产大 幅度提高。 43、民国期间,县内素以水稻、小麦为主要作物,并有少量大元 麦、油菜、绿肥和杂粮,经济作物零星分布。 44、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使用磨制石器 。 45、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46、
9、农业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 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47、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 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 48、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是 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础,又是宋代以前中国农业文化的轴心。 49、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亚洲稻和非洲稻两种。 50、小麦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冬小 麦。江南为冬小麦。 51、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谷 则排名第三。 52、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 异,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河姆渡遗址
10、和半坡遗址分别是长 江、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 53、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础,又是宋代以前中国农业文化的轴心。中 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54、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做型农耕文化, 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桑蚕业也很发 达,北方农业是麦黍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粒子,高粱, 玉米,谷子,豆类,以梨耕为主和渠双灌等。 55、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 个新时代:农耕时代。 56、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进入原 始农耕时代。 57、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11、为“新石器时代”。 58、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种植。 59、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分哪三种? 答:有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的小土地 所有制。 60、什么是农业? 答: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61、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分哪三种形式? 答:屯田制、王田制和均田制。 62、三农问题是什么? 答:农村、农业、农民。 63、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答:约 7000 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南方) 64、农民一般情况的一年的劳作过程为什么: 答:春耕,夏作,秋收,冬储。 65、 一种古老的用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提水灌 溉的工具是什么
12、? 答:水车。 66、 出现在唐代江南地区的江东犁较好地适应了南方水田耕作的 需要,那它属于直辕犁还是曲辕犁? 答:曲辕犁。 67、什么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 答:农耕文明。 68、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是哪里? 答:中国。 69、世界上种植粟最早的国家是哪里? 答:中国。 70、什么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答:齐民要术。 71、半坡遗址是我国哪个流域的农耕文化典型代表? 答:黄河流域。 72、什么遗址作为太湖流域古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该遗址中 发现了中国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答:草鞋山遗址。 73、耧车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农耕工具? 答:播种工具。 74、1974 年 8
13、月,吴县的哪里与山西大寨、湖南韶山一起被中 国科学院列为国家民用重点科研项目试验单位, 着重进行水稻种植全 盘机械化试点。自此,国家级的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试验在吴县 绵延不辍。 答:越溪公社一大队。 75、民国期间,吴县县内以一年稻麦两熟为主,低洼圩区一年一 熟。夏种秋粮以粳稻为主,秋播夏熟以三麦为主,油菜次之,搭配一 定量的蚕豆、绿肥。其中三麦分别指什么? 答:小麦、大麦、元麦。 76、 吴县县内人、 畜力水车始于唐朝, 那风力水车起自什么时候? 答:元初。 77、 吴县湖田围垦, 发端于什么时期, 并且延及秦、 汉、 魏、 晋? 答:春秋战国时期。 78、在什么遗址出土的“单刀三角形大石犁”,说明了在五千年 前太湖地区就出现了犁耕? 答:吴县洞庭西山消夏湾遗址。 79、耙在什么时期已在南方水田地区普遍使用? 答:唐代中后期。 80、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哪个流域的农耕文化典型代表? 答: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