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长与山海经一、词语积累悚:害怕。掳:把人抢走。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郑重:严肃认真。渴慕:非常思慕。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惶急:惊慌急迫。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烦琐:繁杂琐碎。空前:前所未有。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粗拙:粗糙低劣。二、需掌握的字的读音骇(hi) 疮疤(chung)掳(l) 诘问(ji)孀(shung)惧惮(dn) 玑(j) 霹雳(p l)震悚(sng)懿(y) 僧恶(zng)颈(jng)灸
2、(ji)矩(j)三、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四、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五、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六、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1、
3、本文主要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事人物性格“我”的感情变化写作手法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不大佩服欲扬先抑摆成“大”字的睡相粗俗、不拘小节令人厌烦的规矩善良真诚不耐烦讲“长毛”的故事无知、淳朴特别的敬意为“我”买山海经热爱关心孩子新的敬意2、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七、写作特色1欲扬先抑,真实写人作用:使描写的人物阿长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2详略得当,
4、突出中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3叙述语言的妙用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八、内容要点简答1.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
5、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阿长,对阿长没抱希望的心理。3.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4.为什么不详细描写阿长去买书的过程?答: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
6、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里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爱戴。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答:这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的书,得之心喜;阿长将作者无意说的话放在心上,并找来书,体现阿长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以及她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之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敬佩之情;对儿时、对阿长的回忆。所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7. 统观全文,作者想要表达内心对长妈妈的感情到底是怎
7、样的呢?作者这样谋篇布局有什么用意呢?答: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先抑后扬,这种手法就是“欲扬先抑”,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一方面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8.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吗?答: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一是写作时的眼光。“憎恶”“讨厌”是儿童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是很不适合儿童心理的,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
8、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9. “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赏析。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10.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如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视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46岁的中年人的口气。九、语段阅读 (一)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 ;(2) ;对阿长产生敬意
9、的原因又是:(3) ;(4) ;(5) 。(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3)常常对我讲“长毛”。(4)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5)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二)阅读课本42页19段第27段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10、她确有伟大的神力”。3.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朴实,善良,关爱孩子。4.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5.“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6.“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省略。7.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由鄙视到敬意。?六、中考链接8、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答: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
11、乃至轻视。 9、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10“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 ;11、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
12、的宝书” 老王一 生字词肿胀(zhng)(zhng) 翳(y) 干校(gn)骷髅(k)(lu) 滞笨(zh) 攥着(zun)缠(chn) 惶恐(hung) 荒僻(p)取缔(d) 镶嵌(xing)(qin) 捉摸(zhu)(m)侮辱(w)(r) 愧怍(ku)(zu)二、多音多义落下(l) 绷带(bng) 转身(zhun)落 沦落(lu) 绷 转 转动(zhun)落枕(lo) 绷脸(bng) 转文(zhui)(说话时喜用文言词句)勉强(qing)强 强国(qing)倔强(jing)三、形近字伛(y):伛偻 怍(zu):愧怍 僻(p):荒僻 缔(d):取缔枢(sh):枢纽 炸(zh):炸弹 噼(p)
13、:噼啪 谛(d):谛听讴(u):讴歌 诈(zh):欺诈 避(b):避难 蹄(t):马蹄四、词语解释伛:弯(腰)曲(背)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凑合:将就。攥住:用手握住。凑合:将就。五、文学常识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六、文章主旨。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
14、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2、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七、人物形象概括:1、“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概括。明确: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2、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
15、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八、结尾的含义。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剖析: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和对老王的无比同情与敬爱。九、老王的“苦”与“善”。1、老王的“苦”(14段):(1)生活艰苦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16、2)精神凄苦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穷苦卑微、凄凉艰难)2、老王的“善”: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苦:逻辑顺序。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十、作者的“善”。照顾老王的生意
17、,常坐他的车;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同情、尊重老王)十一、重点语段阅读:(一)阅读第17段,完成下列习题。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测,表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也不被人重视。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
18、,直到眼睛瞎掉,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2、“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幽默风趣。3、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剖析:此句通过语言表现了老王淳朴、善良、讲仁义的性格特征。“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老王的善良,“哑着嗓子”“悄悄”“还不大放心”等词语再现了老王淳朴、憨厚的性格,读后令人感
19、动。(二)阅读816段,完成下列问题。(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9)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10)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
20、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12)他只说:“我不吃。”(13)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1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15)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16)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
21、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1、概括816段的主要内容:明确:老王在去世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表现老王始终不忘他人,知恩图报的善良无私。2、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明确: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3、选文第一句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并请说明理由。明确:用“镶嵌”更好些,因为“镶嵌在门框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更可以强调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读后令人如见其状。4、“十个还是二十个”都能点得清,为什么说“在我记
22、忆里多得数不完”呢?明确:鸡蛋的个数有限,可老王寄寓在鸡蛋里的情谊却是无限的。写出了“我”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体现了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5、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的好处是?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6、他只说:“我不吃。”明确: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中的邻居,表现了老王无上的善良。7、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明确: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知恩图报,在病危之际
23、,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8、从上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明确:“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9、“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中“害怕”包含什么意思?明确:一是被老王的可怕样子吓着了;二是对老王健康状况极为担心。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明确: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11、以善良体察善良是选文的一大特色。从选文中看
24、,“老王”和“我”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明确:“老王”的善良表现在他平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我”的善良表现在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而给了钱,担心他摔倒,老王走后,为没能想到请他喝口茶而自责,心上不安。12、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明确: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1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明确: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14、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像老王这样的人?明确:
25、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以关爱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在整个社会建立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同情、关爱他们。台阶 一 生字词凹( o )凼( dng) 硌( g) 涎(xin)水 揩( ki)汗 嘎 ( g )叽筹( chu )划 黏( nin )性 撬 (qio)开 尴尬 (n g ) 过瘾( yn) 唿( h )嗒(da) 熬 (o )住 憋( bi ) 住 门槛(kn ) 烦躁(zo)胯骨(ku) 烟瘾( yn) 晌午(shng ) 头颅(l) 庄稼茬(ch)二、多音多义字 着数
26、(zho)计策,办法 倔头倔脑 (ju) 踏实 (t) 着 着凉 (zho) 倔 踏 着落 (zhu) 倔强(ju) 踏青(t) 电钻(zun) 空调(tio) 钻 调 钻研(zun) 调查(dio)三、形近字胯(ku):胯骨 槛(kn):门槛 涎(xin):垂涎欲滴 跨(ku):跨越 滥(ln):泛滥 诞(dn):诞生 垮(ku):垮台 尴(gn):尴尬 挺(tng):挺立 奖(jing):奖励 磕(k): 磕碰 掺(chn):掺和 浆(jing):豆浆 瞌(k): 瞌睡 渗(shn): 渗透 桨(jing):船桨 嗑(k):嗑瓜子儿 惨(cn): 惨叫 四、词语解释 1、安置:使人或事物有
27、着落,安放。 2、若有所失:好像失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 3、醒悟:从迷惑、迷茫中清醒觉悟过来。 4、低眉顺眼:低着头,用顺从的眼光望。形容对人害怕或驯服的样子。 5、筹划:筹措,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6、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非常细小,不值得一提。 7、大庭广众:在众目注视中。 8、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五、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衢州人。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2、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1)人物是小说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
28、面还有尾声。这几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卖油翁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人。“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选文出处:欧阳文忠公文集 归田录(答题时可直接填写欧阳文忠公文集)二、主旨把握。(以现代文品读及文言文点击的答案为主)本文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业精于勤、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应牢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点击P85)简言之: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要谦
29、虚不要骄傲。三、关键词句理解。1.关键词。(1)善射:善于、擅长。(2)自矜:自夸。矜,夸耀。(3)尝:曾经。(4)家圃:这里指家里射箭的场地。(5)释:放。(6)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7)但微颔之:但,只;颔,点头。(8)知射:懂得。(9)忿然:气愤的样子。(10)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看轻,轻视。(11)徐以杓酌油沥之:徐,缓慢地,慢慢地。(12)唯手熟尔:唯,只,不过。(13)笑而遣之:遣,打发。2.一词多义。(1)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尔,你。(2)汝亦知射乎:射,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射,射箭的本领(技艺)。 尔安敢轻吾射:射,射箭的
30、本领(技艺)。(3)公亦以此自矜:以,凭,靠。 以我酌油知之:以,凭,靠。 以钱覆其口:以,用。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1)公亦以此自矜。译文:康肃公也凭这一点自夸。(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译文:有个买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一边,斜着眼睛看他射箭,久久地不离开。(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译文:你也懂得射箭?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湛(高超)吗?(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译文: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5)以我酌油知之。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6)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译文: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4.“之”字的指代用法。(1)
31、睨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2)但微颔之:“之”,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3)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4)徐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代葫芦。(5)笑而遣之:“之”,代词,指代,卖油翁。四、内容要点理解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3.忽啼求之:指代书写工具。4.传一乡秀才观之:指代方仲永写的诗。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指代陈尧咨射箭
32、。4、康肃笑而遣之:指代卖油翁。6、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7、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不行。“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其
33、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9、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陈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10、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睨、颔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11、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12、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五、拓展题: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向其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