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50236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39.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文化cultureculture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物质产品和精神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精神产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选必2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选必3选必1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第1 1、2 2课)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第3 3、4 4、5 5课)课)三、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与认同 (第(第6 6、7 7、8 8课)课)四、商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流

2、(第(第9 9、1010课)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第1111、1212、1313课)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第1414、1515课)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活动课)教材知识体系教材知识体系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传承、保护、共享传承、保护、共享多样性多样性交互性交互性传承性传承性文化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

3、艺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之历史、艺术、哲学文化,就是中国之历史、艺术、哲学之总和体。之总和体。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是指1840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

4、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多年的智慧结晶。尊祖敬宗尊祖敬宗忧国忧民忧国忧民团圆和睦团圆和睦 四合院四合院和谐有序和谐有序社稷坛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农本、民本观念 黄帝陵黄帝陵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以下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传统节日和建筑体现体现了中华优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第第1 1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2.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一)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1 1、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2 2、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

6、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1 1)多元)多元:由于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地域条件的差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形成了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形成了特征各异特征各异的的文化,这些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文化,这些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2 2)一体:)一体:中原中原华夏族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体中华文化的形成(西周)(西周)。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

7、在的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民族单位,经过接,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成的共同过程。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格局1 1.华夏认同: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

8、文化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夷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力的汉民族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中华民族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多元走向一

9、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了血与火的冲突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华夏族一直是主体核心,只,华夏族一直是主体核心,只是不断在扩大容量。是不断在扩大容量。(二)奠基:先秦时期(二)奠基:先秦时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经济经济政治政治阶级阶级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文化文化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分封宗法制破坏,诸

10、侯争霸士阶层的活跃,受到诸侯国的重用。礼崩乐坏,私学兴起(2)表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仁仁德德礼礼教教仁者爱人,核心观念是仁者爱人,核心观念是“仁仁”,顺应,顺应民心民心.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身作则,道德感化,治理国家。,以身作则,道德感化,治理国家。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推动私学发展。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推动私学发展。经经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整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战国战国: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11、和主张。学派学派代表代表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儒家孟子孟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荀子荀子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天天行有常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家老子老子哲学思想(哲学思想(“道道”、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庄子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不不相胜相胜”)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术、

12、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兼爱;非攻;尚贤(3 3)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仁、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构成了200020

13、00年传统思想的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一个时代特征:两大历史趋势:三种治国思想:四个思想派别:总结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人治: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局面(三)发展(三)发展(2)汉代: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内容目的“春秋

14、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限制君权“德刑并施”“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 意义: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外儒内法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春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15、知所守。臣愚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董仲舒学说之一:春秋学说之一:春秋大一统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实质上: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专制,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是一种文化的专制,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趋势: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1)(1)材料一体现董仲舒

16、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材料一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材料材料1 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屈民而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君,屈君而伸天。”材料材料2 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

17、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因此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仁因此君主要遵循天道,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政。要求统治者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学说之二:学说之二: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仁政君权神授;仁政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君主实行统治有所畏惧(天谴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降下灾异君主实行统治有所畏惧(天谴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降下灾异(2 2)材料材料二二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

18、么?如何评价其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思想?这一思想?“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和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保证了皇权权威的合法性,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国家统一;但同时对君保证了皇权权威的合法性,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国家统一;但同时对君主的权威施加了一定的限制,主的权威施加了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抑制暴政。而且也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抑制暴政。而且也为儒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带有迷信色彩儒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带有迷信色彩材料三材料三 “新王必改制新王必改制”,但,但“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

19、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义尽如故”“”“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道天道”就就是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

20、阴”。(3 3)材料材料三三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学说之三:学说之三:提出三纲五常提出三纲五常评价:评价: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利于构建规范了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但是,为维,但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晋僧慧远居东林寺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时,送客不过溪。一日一日陶潜陶潜(陶渊明陶渊明)、道士陆修静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来访,

21、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后人于此建三笑亭。虎溪三笑虎溪三笑(1)背景: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2.发展:魏晋隋唐(2 2)表现:)表现: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盛行。盛行。思想上,思想上,宣扬宣扬“无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政治上,主张,主张“无为无为”;社会风气上社会风气上,崇尚,崇尚“清谈清谈”。特点:特点:儒、儒、道结合道结合。唐朝唐朝佛学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同时也,同时也促

22、进了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材料材料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念,巩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念,巩固儒学主流思想

23、的统治地位。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摘编自中国历史纲要摘编自中国历史纲要.上册上册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辉煌辉煌灿烂,灿烂,为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新儒学。的新儒学。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理学形成,心学兴起理学形成,心学兴起(1 1)背景:)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

24、、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派理学形成。实质: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3.繁荣:宋元时期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流派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程颐、程颢程颐、程颢朱熹朱熹陆九渊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道德观道德观相同主张相同主张实质实质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都继承了孔孟“仁仁”“”“礼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

25、自然欲求自然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内心反省,从而为善内心反省,从而为善理是世界本原理是世界本原(客观唯心客观唯心)心即理心即理(主观唯心主观唯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影响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材料一材料一 理学家将理学家将“天理天理”和和“人欲人欲”对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

26、义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轻利观念。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结合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理学的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理学的认识认识材料三材料三 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夫有责”的感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在异族强权及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感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在异族强权及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理学”的精神价值和道德

27、理想。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情操、注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情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文文天祥天祥贞节牌坊贞节牌坊材料二材料二 第二次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是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提提出了出了新儒学新儒学;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思考:在古代

28、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展分别是什么?第一次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提出礼法并施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以礼教为主的主张主的主张;第三次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展到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哲学化阶段。阶段。(2 2)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科技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4 4、传承与转

29、折:、传承与转折: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 1)传承)传承 明中期以后,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2 2)转折)转折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机的坚强回应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既不是什么“启蒙启蒙”,”

30、,也不是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以呼唤。武道房武道房 1616至至1717世纪的中国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唐甄们黄宗羲、唐甄们,而只能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31、封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最终在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李宪堂李宪堂(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局限:局限: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材料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清稗类钞(3)禁锢: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 1)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2 2)新文化运动,抨

32、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代表人物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史实思想阶级层面自主性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维新君主立宪制,开国会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器物器物制度制度思想文化思想文化走他人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5.近代到现代:文化冲击与复兴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形成形成成熟成熟发展发展井冈山瑞金:“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延安:1938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 194

33、5中共七大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北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井冈山井冈山延安延安西西柏柏坡坡(3 3)五四运动以后,)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4)走向复兴:现当代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阶段阶段理论理论形成邓小平理论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阶段阶段时期时期概况概况起源起源上古上古多元起源多元起源-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多元

34、一体中华文化形成。奠基奠基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儒家文化核心形成。儒家文化核心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形成形成秦汉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汉武帝时,儒家思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主流。想成为正统和主流。发展发展魏魏晋晋-隋隋唐唐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被挑战,也促进了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被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的创新与发展。繁荣繁荣宋元宋元理学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形

35、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传承传承与与禁锢禁锢明中后期明中后期路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路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康雍乾康雍乾君主专制、文字狱君主专制、文字狱,禁锢文化。,禁锢文化。冲击冲击与与转折转折18401840年后年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成为潮流。1915-19171915-1917年年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复兴复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

36、国得到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总结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思考点【思考点P3】通过】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学习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

37、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1)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科举制度发展完善;(2 2)经济:)经济:高度发达的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为文化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为文化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3 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主导地位的确立;确立;(4 4)教育教育:书

38、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5 5)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 6)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7 7)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件。(8 8)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9 9)文字:汉字文字: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交往提供

39、了便利条件,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文明的连续。感、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文明的连续。(10)(10)中华文化自身的特点(中华文化自身的特点(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1 1、伦理观和政治观:以人为本、伦理观和政治观:以人为本(1 1)伦理观:)伦理观:人本含义:人本含义: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主张积极入世。生活,主张积极入世。(2 2)政治观:)政治观:民本含义:民本含义: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

40、为维护和巩体现;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表现为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表现为以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民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意义:意义:后世儒学思想家依据后世儒学思想家依据“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建立起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体系。建立起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体系。意义:意义: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人本思想(相对神本,实用人本思想(相对神本,实用主义)主义)周公周公“敬天保民敬天保民”孔子孔子

41、“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士可杀不可辱士可杀不可辱民本思想(相对君本、官本)民本思想(相对君本、官本)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荀子:荀子:“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周公周公孟孟子子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人与君的关系协调人与君的关系二、推宗明本二、推宗明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2.自然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 1)内涵:)内涵: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

42、,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夏商时期: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老子提出“道道”的概念,指出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荀子提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的思想。道

43、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2 2)意义:)意义: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有利于建立人与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3.3.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孟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44、乐。范仲淹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顾炎武意义:意义: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贡献力量。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贡献力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4.4.价值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价值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意义: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故鼎新的大变

45、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度产生了深远影响。5.5.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厚德载物。周易周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屈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后汉书列传列传张衡列传张衡列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韩愈进学

46、解意义:意义: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西周统治者主张西周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自省也”。墨子主张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以为官长”。孟子主张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礼记: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

47、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协调人与贤的关系协调人与贤的关系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6.6.处世观:和而不同处世观:和而不同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认为“和和”,才能产生,才能产生新事物。新事物。孔子、孟子:孔子、孟子:视视“和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等思想。意义:意义:“和和”的思想作为人们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的思想

48、作为人们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协调人与他人的关系协调人与他人的关系思考:中国在此次抗疫伟大斗争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思考:中国在此次抗疫伟大斗争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价值。价值。材料材料1 1:“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不计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报酬,无论生死。”“”“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材料材料2 2: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着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

49、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材料材料3 3:新冠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新冠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中国秉持人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中

50、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谐大同,命运共同和谐大同,命运共同。概念辨析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你能列举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吗?畅所欲言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 、穷则思变、居安思危、穷则思变、居安思危、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概念辨析本土性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发展具有本土性性。包容性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兼收并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4)-(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