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1102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 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

2、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

3、了教育的社会性1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传递生产经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

4、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 开而弗达则思蔡元培:思想自,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

5、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并阐述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

6、士教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按作

7、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3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

8、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

9、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内发论: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

10、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多因素相互作用轮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施太伦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体内机能。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影响人身心发

11、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5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养成

12、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学 定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函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教师

13、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16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认识发展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重本质说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14、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与上课的关系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课外辅导、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等一系列环节。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完成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重点)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 认识的交往性; 认识的教育性; 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1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

15、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熟悉学生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备课老师要做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与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要上好课,必须以现

16、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科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一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后作业 3、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计划学习,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挂进学习,防止慵懒或松懈;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18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或补课;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及时

17、向学生提示作业的要求,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进行帮助;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要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定义: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想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定义: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已达到对知识

18、的理解和掌握。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巩固性原则定义: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专门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该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循序渐进原则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19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浅入深,易到难,简到繁因材施教原则定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

19、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定义:教学要在科学地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量力性原则定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

20、.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20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

21、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 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4教育的起源与发

22、展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1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传递生产经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

23、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 开而弗达则思蔡元培:思想自,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

24、“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并阐述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

25、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

26、、根舍因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3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27、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和人的发展

28、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内发论: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

29、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多因素相互作用轮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施太伦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体内机能。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XX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