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声现象审核人: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具环节复 习 过 程教师活动知识梳 理 、 基础巩固 填写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传播,_不能传声声音的特性音调的高
2、低与_有关响度的大小与_有关音色由_决定人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双耳效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划分噪声的单位_减弱噪声的途径_声的利用利用声音可以获得_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 声现象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图1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知识点二:关于乐
3、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例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B(2)(4)C(1)(3) D(3)(4)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传播的. 3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 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09黑龙江鸡西)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
4、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5(2009湖北仙桃市)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知识点三:环保问题例题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婚庆时的爆竹声,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 B C. D. 2(2009甘肃天水)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
5、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3(2009福建惠安)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声耳罩B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D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2)列举超声波的其它用途(至少两个);这种
6、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课堂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我还有这些疑惑:达标检测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
7、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4.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甲乙丁丙抽气5.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小刚:“你怎么知道水快满了?”小刚说:“凭经验听出来的。”请你用物理知识向小红解释其中的道理。作业设置第二章 光现象审核人: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 光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学习目
8、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作图。4. 能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5.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解释相关现象。学具环节复 习 过 程教师活动知识梳 理、 基础巩固1.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 km /s。2.白光经三棱镜分解后,形成: 七色按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这说明 不是单色光。3.色光的三基色是:红、 、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 、蓝。4.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决定
9、。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该性质来 6.光在传播途径中斜射到不同或不均匀介质表面会发生 射和 射。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于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3平面镜成像:成的是 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像特点简记为: 成 大的、 立的、对称的、 像。4平面镜应用: 、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5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转角处的反光镜等。6凹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应用:太阳灶、牙医的头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等。7反射光路 。光的反射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
10、同一平面内,折射光和 分居于 两侧,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 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2.不经光学仪器的自然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一般为虚像。如:岸上观鱼、池水“变 ”、水中的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人所见都是虚像。3. 折射时光路是 的。4. 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都是应用光的 原理磨制成的。光的折射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考点1.光源和光速例1.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10 8 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 太阳 月亮 燃烧着的蜡烛 镜子A. B. C. D.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
11、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树在水中的倒影 考点3.光的反射例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A.4040 B.4050 C.5040 D.5050例5. 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 )A. 75 B.60 C. 15 D. 45。例6. 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 )A.45。 B. 90 。C. 6
12、0。 D.30。 考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填“亮”或 “暗 ”)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考点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9.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选填
13、“变大”、“变小”、“不变”)。例10.一人站在平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例11. 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考点6. 反射光路图作图或应用例12.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例13.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 界面的 方是空气, 方是玻璃。例14.如图
14、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完成此光路图 考点7. 光的折射现象例15.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例16.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因为从 射向 的光线,从水面处发生 的缘故。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惑还有:达标检测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 ,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度,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2某人的身高是1.58米,站在穿衣镜前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米,像高_米;
15、当他向镜面前进0.5米,人与像间距离是_米,像的大小将_(填变化情况)。3某同学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去测量一烟囱的高,他测出直立米尺的影子长为0.2米,同时测出烟囱在地面的影子长为12米,则此烟囱的高为_米。4.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 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6. 在纸上剪一个
16、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C.它是太阳的像 D.是长方形的7. 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8所示,请完成光路并确定S的位置。 8.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尾灯的反射面示意图,夜间行驶时,后方汽车的灯光照射到尾灯上,尾灯变得十分明亮,便于司机看见,请画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作业设置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审核人: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 透镜及应用单元复习课型 复习课学习目标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重点光路图会
17、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学具环节复 习 过 程教师活动知识梳 理 、 基础巩固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2、凸透镜的几个要素:主光轴、光心O、 F、 f、(物距u ,像距v 。)3、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 过焦点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5、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7、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的组合使用。透镜及凸透镜成像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18、。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眼睛和眼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2fu=2fv=2f等大倒立实像fu2fuf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考点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FF1. 完成下列光路图。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
19、,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5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20、)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 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
21、成像原理(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考点四:眼睛和眼镜9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0如图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
22、立”)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我的疑惑还有:达标检测1 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2 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3.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命圆”就是把冰制成_镜,要得火,应把“艾
23、”放在镜的_位置。例如_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仪器 4.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4所示,他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地方,逐渐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他发现:物距增大时,像_,像距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 、放大的像。(选填“倒
24、立”或“正立”)作业设置第四章 物态变化编写者: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学具 环节复 习 过 程教师活动知识梳 理 、 基础巩固(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二)夯实基础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 熔化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
25、出汗” 凝固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 汽化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 液化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 升华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 凝华 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方法一:如何辨别物态变化的现象? 例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C.秋天,雨后的路面被风吹干了 D.冬天,空中大雪纷飞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
26、现象例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将会(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类比练习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不会熔化 D.无法判断方法归纳 辨别物态变化现象,我的方法是:方法二:如何识别物态变化的图像? 例3.在图中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 方法归纳(1)区分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方法是:(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方法是:拓展延伸如图是某种物质
27、加热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 (2)它的熔化过程用了 _ min。 (3)用字母表示_段图像反映该物质是固态和液态共存,且温度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方法三:如何设计或改进物理实验?例4.如图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如果想要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缩短实验的时间,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例5.一杯很烫的开水,要使这杯水冷却的快一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办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达标检测1.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
28、,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4. 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5.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作业设置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审核人:石军清 授课日期: 课题电流和电路 单元复习课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知道
29、摩擦起电,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工作的原理。2.知道电路的组成,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识别复杂的串、并联电路,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3.理解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重点画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区分;电路中的电流关系。难点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学具环节复 习 过 程教师活动知识梳 理 、 基础巩固回顾基础知识,填空:1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是 。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 。 4验电器的原理是: 5电荷的 形成电流;
30、我们把 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6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7电流的单位有 ,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是 ,它用符号 。 8.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是: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 ,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电流表要 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 柱流入, 流出,否则指针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 。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 ,原因电流表相当于 。 9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是指 断路是指 短路是指 10电路图: 图叫做电路图。11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
31、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1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
32、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它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13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 ;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 。典型示例 、 抽取规律考点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 一个物体不带电, 是因为它( )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多余的电子也不缺少电子 D.是绝缘体2. 硬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33、A.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B.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D.毛皮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3将A、B、C、D四个带电的通草球悬挂起来,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D带正电,试判断其余三个带电通草球所带的电荷。考点二:导体和绝缘体4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红柱与电 路相连,其中( )A. 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 B. 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C. 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D. 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5.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六种物质;铜条、玻璃丝、 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
34、请你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其特征是_;另一类包括_,其特征是_。考点三:电路6按如图连接好电路闭合闭合开关后,发现L3不亮,S123456L1L2L3L1,L2都能发光,则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AL3灯座短路 B导线4断路 C导线5断路 DL1的灯丝断路7图A是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与这个实验电路对应的电路图是图B中的( )8下图所示的实物连接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1、L2是串联B. L1、L3是串联C. L1、L2、L3是串联D. L1、L2、L3是并联考点四:电流9一位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时候,本应使用“”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和“0.6”两接线柱接入电路,并使电流从“0.6”接线柱流入,他这样做的结果是( )A. 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小了B. 指针偏转的角度变大了,电流表可能被损坏C. 指针反偏,电流表可能被损坏D. 指针不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