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题研究明清社会转型与迟滞1.(2015全国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3.(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2、。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4.(2014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2016全国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
3、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6.(2017全国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2018全国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
4、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8.(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9.(2018全国卷,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
5、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10.(2014全国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1.(2015全国卷,27)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2.(2018全国卷,27)昆曲在
6、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3.(2013全国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
7、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B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积聚,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如徽商、晋商等地域性商帮;同时,由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京杭大运河所发挥的黄金水道作用,跨区域长途贸易十分繁荣,故B项正确。明代的国家统一早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完成,A项不符合史实。明代是区域性商帮的形成阶段,将首都迁到北京在政策上也没有起到抑制的效果,故C项错误。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南一直是我国经济、文化的重心,故D项错误。2.A试题要求学生明确明初与中后期中央权力变化和转移的脉络。前期,宦官不得干政,禁其读书是最直接的方法。明中后期,出于对外廷官员的不信任,皇帝便利用宦官对其实行制衡,而
8、这也对宦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间接促进了宫廷中宦官教育的发展。宦官识字的情况逐渐制度化,他们干政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说明这一时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即由原来的皇帝与外廷直接发生关系,转变到宦官可以票拟,进而再转入外廷。因此A项正确。虽然宦官有票拟权,但是并不能代替皇帝进行决策,B项不正确。同时内阁依然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议政机构,宦官并未真正掌握决策权力,C、D两项均不正确。3.B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分设都司、按司和布政使司,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明中后期,地方民变不断,为了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明政府派
9、遣巡抚总理一地的军政、民政事务,随着时间的流逝,巡抚最终在清代成为定制,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一职的设置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巡抚的设置是地方行政的变革,与中央官制无关,故C项错误。巡抚的设置也没有缓解或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明政府设置巡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4.B本题考查学生对明代“内阁”地位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仅是皇帝顾问,没有决策权,且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其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故内阁的设立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不会威胁皇权;材料中“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
10、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的现象,正是皇权高度集中带来的后果,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5.A本题从明代中后期雇工劳作、生活变化这样一则较为生活化的材料入手,考查学生对明末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明中后期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特别是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在生产领域出现了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故A项正确。政府推行重农政策并不体现在雇工生活的变化上,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干所表达的含义。6.B明前中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严格规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等级观念也渐趋减弱
11、,可以说,经济发展直接冲击了等级秩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虽与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但是商品经济发展并未将传统的伦理瓦解掉,只是使其受到冲击,因此C项不正确;D项只涉及低级官员,与题干所言之主体官员群体以及普通人家不符。因此,只有B项是正确的。7.D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雕印风气日盛,文稿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不少人是附庸风雅,不能反映当时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A项错误。材料是强调社会崇尚文化,不是士人地位提高,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因
12、此不能说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C项错误。8.B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D项错误。9.B观图可知,图中绘画仍属于中国传统宫廷写实绘画,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并未出现新类型,A项错误。“麒麟”是中国自上古以来民间传说的吉祥动物,是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郑和大船带回的“长颈鹿”,其长相与传说中的麒麟相似,加之当时君臣对长颈鹿知之
13、甚少,因此用传统文化对其进行解读,认定长颈鹿就是麒麟,B项正确。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加剧,海禁政策愈加严格,故海禁政策解除说法错误,排除C项。“厚赐外国使臣”,是因为把“长颈鹿”视为“麒麟”,而“麒麟”是“瑞兽”,仍然是传统观念,没有变化,D项不正确。10.A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教材中的明清时期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内容。清初实施海禁前,“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表明“外国银钱”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基本可以判断A项正确。B项因为当时
14、中国还没有资本市场,故可以排除。C项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进口货物无法冲击,所以中国才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所以D项亦可排除。11.B题目以唐、宋、明、清四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变化的比较,说明经济发展与文化兴盛的关系。B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是正确答案。A项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非影响各地区文化发展差异的基本原因,所以不是正确项;C项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和D项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不符合唐、宋、明、清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都是错误项。12.D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了士大夫的文化品味,D项正确。材料与陆王心学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即是流行剧种,京剧是在清代道光年间形成的,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方文化对士大夫文化品位的影响,与社会等级观念是否弱化无关,C项错误。13.C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题中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C项符合题意;A项中“宗教传播载体”,D项中“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对材料的误解;B项,材料无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