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生理复习资料(考前冲刺版)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应基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适应性:生物体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年人,每搏输出量为70毫升
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或为深吸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正常成人肺活量平均值,男性为3500毫升,女性为2500毫升。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氧离曲线: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而不是直线相关。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
3、025条件下)下的能量代谢。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的反射活动。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动作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有氧工作能力: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有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完成工作的能力。无氧工作能力: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
4、进行运动的能力。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无氧功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身体素质: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乃里,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更确切地讲,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延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无氧耐力:机体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极点: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
5、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而产生非常难受的感觉。第二次呼吸:植物性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机能水平达到新的平衡。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速度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的现象。EPOC: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ILAT: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的拐点。MAOD:最大氧亏积累,人体从事极
6、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是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激轴)HP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Gn:下丘脑垂体性腺轴RM:最大重复次数,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指人体从事不习惯运动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由于这种疼痛不是发生在运动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后2448小时,所以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EIMD:运动性肌肉损伤,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简答论述1.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1)形态学特征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收
7、缩蛋白。慢肌纤维含有较多肌红蛋白,因此慢肌纤维通常呈红色。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慢肌纤维含有较多线粒体,线粒体体积较大。慢肌纤维由较小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运动神经纤维较细。(2)生理学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快肌纤维运动单位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得多。(3)生物化学特征快肌纤维主要以无氧代谢方式供能,与无氧代谢有关酶系统的活性高。慢肌纤维有氧代谢供能比例高,氧化酶系统活性高。2.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1)窦性心动徐缓 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是可
8、逆的,耐力训练是安静时心率下降,是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可将其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2)运动性心脏增大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别于病理性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并具有专项性。(3)心血管机能改善 有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每搏输出量大,心率下降,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升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增强,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快,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3.简述三个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能源系统名称底物贮量(mmol/Kg)可合成ATP量(mmol/Kg)可供运动时间供给ATP恢复的物质和代谢产物体育项目磷酸原系统ATPCP46151710068秒
9、(35分钟12小时糖CO2+H2O脂肪CO2+H2O蛋白质CO2+H2O+尿素马拉松4.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阶段有什么特点?教师应如何指导教学?在泛化阶段,学员只对运动技能有感性认识,对动作的内在规律还不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还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学员做动作时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做动作费力。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应该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学员做动作时
10、,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学员能比较顺利的连贯的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的刺激时,多余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员体会动作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是动作更加准确。此时已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学员做动作时,准确优美,某些动作环节可出现自动化,环境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到破坏,完成练习时感到省力。为了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5.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1)氧运输系统对VO2ma
11、x的影响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 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 心脏的泵血机能及其每搏输出量的大小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代谢特点有关。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被认为是决定VO2max的外周机制。(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遗传因素:VO2max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训练因素:耐力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2max水平年龄、性别因素:VO2max在少儿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于青春发育期出现性别差异。6.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肌纤维横断面积:面积越大,力量越大
12、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快肌纤维占的百分比越高,力量越大 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动员的数量越多,力量越大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纤维处在最适初长时,力量最大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越高,力量越大 年龄与性别:2030岁时力量最大,男性大于女性7.试述动作速度素质,反应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主要由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13、。8.试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力有时也称为无氧能力。 无氧耐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肌肉内糖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缓冲乳酸的能力以及脑细胞多血液PH值变化的耐受力。(1) 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长跑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中跑居中,短跑最低,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的活性却相反。(2) 缓冲乳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碳酸氢钠的含量及擦、碳酸酐酶的活性。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血液中碳酸酐酶的活性。(3) 脑细胞对酸的耐受力经常进行无氧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脑细胞对血液中代谢产物堆
14、积的耐受力提高。9.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1)皮质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大脑皮质出现保护性抑制的结果。(2)衰竭学说:认为运动时能源物质耗尽与疲劳过程有直接关系。(3)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4)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5)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关系改变所致。(6)自由基损伤学说: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破坏。10.判断疲劳的生理指标有哪些?测定肌力,测定神经系统机能,测定感觉机能,生
15、物电指标,主观感觉测定,测定运动中心率,测定CK值,测定血尿素等1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规律1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规律?(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孩在15岁左右,女孩在12岁左右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最快,幅度最大。(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每种素质都是由增长阶段过度到稳定阶段,速度素质最先过渡,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3)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各种素质增长速度不同,敏感期一般男子在716岁,女子在713岁(4)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男子为1922岁,女子第一次为1114岁,第二次为19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