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青山横北郭, 。 李白送友人3.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无题4.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 , ”为画面配字幕。(16分)1.初日照高林 (七上) 2.白水绕东城(六下) 3.东风无力百花残(九上) 4.先天下之忧而忧(九上)
2、 5.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八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古诗、词、曲、文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小,一般错在汉字书写上。古诗文默写 2011-2013年:18分 2014-2019年:15分 14年出现了综合运用2020年:16分 增加理解性默写易错字,一是字形相近(如“戊”“戌”和“戍”“匹马戍梁州”),二是音同、音近(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写成了“汉”),三是字词理解错误(“身老沧洲”的“洲”容易写成“州”,这个错误综合了前三项易错点,“洲”为水中陆地,大陆,而“州”是行政区域。“沧洲”是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沧州市,简称“沧”,是河北省辖市,因东
3、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四是因语言习惯干扰出错(如“身世浮沉雨打萍”中的“浮沉”写成“沉浮”,巧记作者最终沉水,所以是“浮沉”),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
4、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 ,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 家的经典著作。(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
5、的人。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 和 的特点。(4分)(二)(12分)6.(2分)晏子春秋 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 善言【解析】 6.第一题常考的是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课内翻译靠的是死记
6、硬背,忘记的话根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逐字逐句翻译,翻译不通的考虑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翻译第一注意的是省略,第二注意动词翻译准确。注意“固”的含义,翻译的时候保持同样的问句形式。8.A.“王笑曰”及其说的话是自我解嘲,为无可奈何,是尴尬的笑,自嘲的笑,痛苦的笑。B.“公输盘服”说明他并非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C.晏子用比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以反问的语气指出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诙谐幽默;墨子的论辩逻辑性强,准确类比,层层推理,论辩有力量和气势。故选D在选文上,注重选用经典作品,课内文言文橘逾淮为枳(六下)公输(七下)皆是经典作品。在形式上,往年是一首诗歌鉴赏(4分
7、),和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8-9分)。最新改为对比阅读(12分),形式更灵活可以古诗+古文,古诗+古诗,古文+古文对比阅读。(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注】刘伟明弇(yn):弇是刘伟明的字。爵里:爵,爵位;里,故乡。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
8、畏的人。剧:痛快。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 (2)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 , ,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三)12分10.(4分) (1)是 (2)名声、名望11.(3分) A(3分) B (1分) C (1分)12.(5分)
9、欲以折服之 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 嘉其才气【解析】【10题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先背诵145个实词,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义项。“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大约伟明开始不知道那人是东坡。为:是;“自谓名不下人”:自认为名声不居于别人之下。名:名声、名望。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为:爲,从手,从象,手牵着象,替人干活,本义是“作”“服役”做,干(有点类似万能动词,根据后面搭配对象翻译,如为文就是写,为宫室就是修筑)(雕刻,制作,制造)(修筑,修建)(堆积)(酿造)(写,署,题)(叫作,称为)(担任,充当)作为,当作是变成,成为(形成)(做成)名:夕指暗处,口传声以示存在。有说晚
10、上看不清,因此喊名字来辨明。还有说天黑了,喊孩子回家。名字,名称命名,给取名名声,名望有名,出名说出,指出【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注意事项:通读全文,找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省略句、动词居多)。将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原
11、文:“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复”在问之前,为副词,结合文意,是第二次问,所以翻译为“又,再”;B、D“反复”错,故排除;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翻译为“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根据所学的区推断能排除C。【12题详解】内容理解,第一空,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如“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根据这一点可以回答出来,加了引号必须使用原文。第二空,抓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中“遽”可以知道伟明的急不可耐,自负傲气可见;根据“公徐应曰:“罪人苏轼”可以得知答案,也可以联系2017年徐汇一模课外文言文:复问公何姓,
12、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这篇文章讽刺了傲慢无礼等(意思对既可,如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夸夸其谈、自以为是)这一类人。第三空,从“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这句可以找出答案。“相与”句是相互畅谈,非东坡单方面的行为,因此选前句,因为已经有了主语,所以注意去掉主语和辅助的“亦”字。14、1618、20年12分 15、19年11分课外文言文选取的也是学生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故事,没考道理启示和人物形象,整体难度不大。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植物也“聊天”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
13、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
14、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
15、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13.第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4.本文-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6分)。 ; ; 。15.第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分) 16.下列对文章
16、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17.第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4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一)(18分)13.(2分)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14.(6分)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15.(3分)“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
17、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16.(3分) C17.(4分)评分说明:例子概括;指出不同国别;指出不同的物理信号;说明效果。【答案示例】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分析其语境义。热闹,景象繁盛活跃;纷繁盛大、气氛活跃;欢快、兴高采烈的;人群聚集、喧哗吵杂。结合语境来看,这里的热闹是相对应“安静”来说,指植物“聊天”的情形
18、,然后分析植物聊天情况,根据首段和下文可以知道,植物聊天方式多样,并且在不同情况下都会交流。【14题详解】应学会筛选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材料,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分析,准确把握。题目已经给出范围,至段分为三层,段一层,从第段首句即可找出关键信息。段首句也是关键信息,找出即可。【15题详解】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关于删除词语的思路:(1)表态(删还是不删,本题已经说明不能删除,故跳过)。(2)理解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上下”“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表猜测的词:也许、可能、估
19、计等。(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4)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或与()的客观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删去。【16题详解】A.原文首句“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所以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为错。B.写了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的结果和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互相竞争,因此说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错。D.结尾是对第段的总结,这个内容在第七段已经讲过,非全新。故此选C。【17题详解】这算是一个新题型,之前常考的是句段归位,删除内容,这里增加内容也是按照先
20、概括材料,然后思考与第五段“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要讲内容的关系,原文已经举了一个声信号的例子,这里再举电信号的例子,原文是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这里是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类似议论文采用不同国别,不同职业、身份的事例更充分论证论点),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也能在结构上照应本段首句的总括句。试卷的选文富有人文情怀。说明文植物也“聊天”让考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进植物“聊天”的世界。近几年常考题型:词语含义,信息提取,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段落互换(说明顺序与结构)。15年、18年:18分 2016:19分 14年、1718年:20分 2013:21分 2012:2
21、2分 14、15年,1719年说明文13年、16年议论文(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0分)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
22、,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
23、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傍晚
24、,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8.下面对第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C.为文章第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1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分)20.阅读第-,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1) 艰辛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2)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这种生活状
25、态造就了孩子们(3) ,(4) 的性格。21.第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 , (4分)2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5分) (二)20分18.(3分) D19.(2分)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20.(6分) 孩子们上学之路道阻且艰 (2分) 孩子们的午餐缺油少荤,十分单调 (2分) 坚忍、纯朴、乐观 (写出任意两点,2分)21.(4分)“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 “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22.(5分)评分说明:点明“念念不忘”的对象;揭示“必有回响”的两层含义。【答案示例】“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孩子们对“我”念念不忘)。支教会
26、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支教也促使“我”持续地关注孩子们,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解析】【18题详解】用选择题的形式考环境描写,又因为是首段,还要考虑首段作用。16年中考也考了环境描写的选择题,使用排除法更简单一些。BC两个选项很容易看出是对的,而D选项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来之前我是想改变孩子的,是怀着梦想而来的。A选项的雨的特点比较符合春天的特征。环境描写常见作用交代作品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节令等);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感情、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突出、深化主题。开头作用具体从三个
27、方面思考对上:和标题的关联,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原因等渲染气氛(结合环境描写的句子);或突出表现了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开头引起兴趣,问句引起读者思考等) 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总领全文 对下: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9题详解】此题有“复古”倾向,用填空的形式考查修辞手法及效果。12年采用过这种形式,18年也采取这种定向考查修辞的方式。考表达效果,句子赏析,或者语言表现力的形式较多。赏析句子,一般从如何写(手法),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效
28、果,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使用何种手法,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学生容易忘记的反而是最简单的内容,就是,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突出刷锅时间长,结合前面内容可以看出支教生活的艰难。【20题详解】连续两年(18、19年)的记叙文没有考概括这一约等于必考的题型,今年又考了这一题型,且与人物性格放在一起考,概括类型的题目较为简单,根据范围去原文中找,“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据此可以答出。孩子的性格可以从前面概括的内容去提炼,他们过着艰辛生活(坚忍),却讲
29、出那么多离奇的传说(乐观),虽然是吃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却闷着头大口吃着(坚忍和纯朴)。【21题详解】内容理解,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结合前文“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 我是大一学生,即使学生让我留下来,我自己也想留下来,但是但不得不离开。【22题详解】虽然只考句子的丰富内涵,但是最后一题,或者结尾部分的句子含义,一般都和主旨相关。“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重点关注的句子是:意义比较含蓄、内涵
30、较为丰富、蕴涵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1.理解句子含义的思路、方法(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甚至可以把理解句子变成理解关键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3)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抓住其特殊表达的意图,比如倒装句,使用修辞的句子等。(4)联系背景、
3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评分说明:点明“念念不忘”的对象;揭示“必有回响”的两层含义。【答案示例】支教前“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支教后“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因为
32、支教我再看到别的孩子也会特别关注。关键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找出“念念不忘”的对象,还有回响的内容,我为了孩子付出的一切,得到回报是他们对我的挽留;我因为支教关心学生,以至离开后持续关注孩子,其实也是因他们而引起的行动。16年,19年,20年都直接考了句子的含义,都是结合主旨去考的。近几年常考题型:词语、句子含义,段落作用,概括题,标题,句子鉴赏,人物形象。15年、19年:22分 14年、2017-2018年:20分 2016:21分 2013;27分2012:26分 三、综合运用(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2分)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
33、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唱响经典”曲目单乐章主题歌名经典歌词解说词第一乐章传承千年文化知否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之间,岁月悄然走过。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第二乐章歌咏当代精神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花飞溅在海面,祖国根植于心中。23.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 )。(3分)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A BC D24.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4分)25.
34、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右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5分) 三、综合运用(12分)23.(3分) A24.(4分)评分说明:结合经典歌词;句式;表达。【答案示例】月亮时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25.(5分) 评分说明:明确放入乐章;结合歌词要点(大爱、世界);结合乐章主题(当代精神)。【答案示例】应放入第二乐章。歌词中的“共风雨”“共追求”“同一样的爱”等所表达的大爱情怀,符合当下倡导的“同一个地球”的理念,具有时代精神。【解析】23.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或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
35、好”,作为开场白放在第一句;“为了让经典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这两句有逻辑上的先后,为了什么,所以做什么事情;“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这两句抓住关联词不仅也即可判断出先后。24.根据诗歌内容,还有例子进行仿写。两句诗歌的含义“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抓住美好祝愿这个点去写。25.第一乐章是传承千年文化,都是经典的古诗词,而让世界充满爱抓住歌词内容,找出与歌咏当代精神相关联的点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四、写作(60分)26.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1)写一篇60
36、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题目分析】作文题“有一种甜”,没有设置选材和立意表达的限制,让考生有话可说。关键词是“甜”首先要拓展甜的内涵,“甜”属于味觉,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声音可以“甜”,记忆可以“甜”,“甜”与苦相对;引申义有美好、幸福、快乐等。可以借鉴2018年金山区一模作文,舌尖上的滋味,滋味有酸甜苦辣,这里只是限定为甜。【可写素材】1.学习方面的:经过努力尝到成功的甜头;畅游知识海洋的甜2.能力(爱好)方面的: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好;苦尽甘来;体会到乐趣3.友情、亲情方面的体会到真情【方法总结】1.找准题眼法。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
37、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花落
38、”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3.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例如“美文如画”这个题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在“画”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画、美文如一幅写实画、美文如一幅水墨画”这样一种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所要论述的中心,注意在审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
39、便自己从中筛选一些作为文章的要素;又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在“花”和“春”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成功之花凋落,自信之春犹在;机遇之花逝去,希望之春犹在”这样的语境,使其成为我们文章的要素。4.化大为小法。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我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时我们就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精神小屋”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一间装满梦想的小屋、充满亲情的小屋”等等。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40、试卷结构内容分值题量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5(二)古诗文阅读(一)12分4(三)古诗文阅读(二)12分3二、现代文(38分)(一)现代文阅读(一)18分5(二)现代文阅读(二)20分5三、综合运用综合运用12分3四、写作作文60分1合计(100分钟)150分26因为试卷结构有所调整,默写从15分变成16分,增加了理解性默写,诗歌鉴赏和课内古文阅读合成古诗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减少2分,综合运用增加2分,除此之外整张试卷变化不大。即使说明文最后一题算是新题型,也是新瓶装旧酒,运用知识迁移也可以做。 2020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0分)(一)(16分)1.初日照高林 2.白水绕东城。 3.东风无力百花残。 4.先天下之忧而忧5.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二)(12分)6.(2分)晏子春秋 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 善言(三)12分10.(4分) (1)是 (2)名声、名望11.(3分) A(3分) B (1分) C (1分)12.(5分) 欲以折服之 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