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60120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6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3年年高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 一、用法灵活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使用频率高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语法功能强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发展变化大。四、发展变化大。(一)语境推断法(一)语境推断法 要反复阅读前后

2、文,在具体语言中加以分要反复阅读前后文,在具体语言中加以分析,不要只看一点,望文生义,析,不要只看一点,望文生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强调强调“在文中的用法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章虚词不同用法的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章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能力。(1 1)采用语境推断法解释)采用语境推断法解释“乃乃”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示儿,1 1乃乃读之。至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 2乃乃翁翁”一句,一句,大为感佩,其真大为感佩,其真3 3乃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忠贞之士也!

3、然亦有人不齿,齿,4 4乃乃曰:曰:“此徒沽名耳。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其辞穷,5 5乃乃不得已而谢。不得已而谢。1 1乃:乃:2 2乃:乃:3 3乃:乃:4 4乃:乃:5 5乃:乃:答案答案1 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2、代词,可译为你的代词,可译为你的 3 3、副词,相当于副词,相当于 是是 4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5、副词,可译为才副词,可译为才(2 2)采用语境推断法解释)采用语境推断法解释“为为”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天行有常,不天行有常,不1 1为为尧存,不为桀亡。尧存,不为桀亡。”

4、此此2 2为为至理,当至理,当3 3为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 4为为巫所惑。巫所惑。巫者,以诡巫者,以诡5 5为为业,其所业,其所6 6为为皆皆7 7为为利也。故利也。故8 8为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 9为为天下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10为为?1 1、介词,可译为因为、介词,可译为因为 3 3、介词,可译为对、向、介词,可译为对、向 5 5、动词,可译为作为、动词,可译为作为 7 7、介词,可译为为了、介词,可译为为了 8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

5、为当 9 9、介词,可译为替、介词,可译为替2 2、动词,可译为是、动词,可译为是4 4、介词,可译为被、介词,可译为被6 6、动词,可译为做动词,可译为做10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句末语助,可译为呢(二)语气推断法:(二)语气推断法: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语气来推断。以下三例中的以下三例中的“其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1 1、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石何?“其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表反

6、诘语气,可译为“难道难道”。2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还是”。3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一定”。(3 3)采用语气推断法解释)采用语气推断法解释“何何”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徐公徐公何何能及君也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本谬也,懂其理者,何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何也?也?其所据其所据何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见,情之误,何何其大也!然其

7、大也!然何何人能忘情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何如?如?1 1、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 3 3、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 5 5、副词,多么、副词,多么 7 7、可译为凭什么可译为凭什么 2 2、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4 4、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6 6、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8 8、可译为怎么样可译为怎么样(4 4)采用语气推断法解释)采用语气推断法解释“乎乎”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 1乎乎?然吾曾见一?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人,其家世

8、代捕蛇,已多人死2 2乎乎是,然其仍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 3乎乎!而王胡为而王胡为4 4乎乎如此好乐?若恢恢如此好乐?若恢恢5 5乎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之6 6乎乎?1 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 2、相当于、相当于“于于”4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 5、助词,词尾,不译、助词,词尾,不译 6 6、句末语气助词,表

9、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3 3、助词,感叹语气,啊、呀助词,感叹语气,啊、呀(三)语法切入法(三)语法切入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对称关系来推断。来推断。如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谊过秦论过秦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诗经诗经东山东山)(5 5)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判断)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判断“以以”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

10、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1 1以以近则随众而游,险而近则随众而游,险而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闹天宫凌九霄以闹天宫”之勇,之勇,从而可醉乎从而可醉乎“木欣欣木欣欣2 2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之美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

11、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贤不见用,忠不见用,忠不见3 3以以”之叹。之叹。1 1、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2 2、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3 3、动词,可译为用、动词,可译为用 二是根据词语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来推断。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庄子秋水秋水)“仲尼之闻仲

12、尼之闻”是偏正短语,是偏正短语,“之之”用在定语和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的”。又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又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师说)“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是主谓短语,作“久矣久矣”的主的主语,语,“之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再如:辍耕之垄上(司马迁再如: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之垄上之垄上”是动补短语,是动补短语,“之之”是动词,是动词,“去去”“”“往往”的意思,的意思,“垄上垄上”是补充说明

13、是补充说明“之之”的处所。因此的处所。因此“之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是虚词。(6 6)根据词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来推断“之之”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一僧欲一僧欲(1 1)之)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 2)之)之应。应。久久(3 3)之)之,此僧以箪食瓢饮此僧以箪食瓢饮(4 4)之)之助至南海,夸助至南海,夸(5 5)之)之于唐僧:于唐僧:“此何难此何难(6 6)之)之有?有?”唐僧曰:唐僧曰:“汝汝(7 7)之)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 8)之)之言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亦过矣

14、,君将骄而笑(9 9)之)之乎?乎?”1 1、动词,到、往、动词,到、往 3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 4、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这样 6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7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 8、结构助词,译为的、结构助词,译为的2 2、代词,可译为他、代词,可译为他5 5、代词,译为这件事、代词,译为这件事9 9、人称代词,译为我、人称代词,译为我(7 7)根据词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来推断“因因”在文中的意义。在文中的意义。1 1

15、因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 2因因旧制,此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乃曹操成大业之3 3因因。其常。其常4 4因因人不备,袭取之,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 5因因乘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 6因因许攸之力而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得,此正如7 7因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其尚8 8因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 9因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10因因其有非常之其有非常之量,故能

16、就非凡之业。量,故能就非凡之业。1 1、介,根据、介,根据 4 4、介,趁着、介,趁着 6 6、介,凭借、介,凭借 9 9、介词,可译为因为介词,可译为因为2 2、动,沿袭、动,沿袭 3 3、名,原因、名,原因5 5、连,可译为于是连,可译为于是7 7、介,经由、介,经由 8 8介,通过,经过介,通过,经过1010、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三是根据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三是根据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如常见的虚词“夫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词。又如“焉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

17、疑问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再如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再如“其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其李广将军之谓乎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因为“其其”不能作主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8 8)根据虚词)根据虚词在句子中在句子中的位置来推断的位置来推断“焉焉”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8、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 1焉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 2焉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大呼“且且3 3焉焉置土石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于是余有叹4 4焉焉,骄而轻敌,骄而轻敌,5 5焉焉能不败?如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 6焉焉?但以其人之傲,若?但以其人之傲,若斥斥7 7焉焉,则必无颜世上矣。,则必无颜世上矣。1 1、形容词词尾,译为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的样子 2 2、兼词,兼词,“于于”+“之之”,译为,译为“在这里在这里”3 3、兼词,兼词,“于于”+“

19、+“何何”,译为在哪里,译为在哪里 4 4、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 6 6、句末语助,译为呢句末语助,译为呢5 5、疑问代词,译为怎么、疑问代词,译为怎么7 7、代词,他们代词,他们(9 9)根据虚词)根据虚词在句子中在句子中的位置来推断的位置来推断“与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朝过夕改,君子朝过夕改,君子1 1与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人2 2与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 3与与!其!其4 4与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之力,寇尚难5 5与与也,应使众也,应使众6 6与与

20、其事,其事,7 7与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 8与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 9与与?1 1、动词,赞许动词,赞许2 2、动词,给予动词,给予4 4介词,译为和介词,译为和6 6、动词,参与动词,参与 3 3、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5 5、动词,对付动词,对付7 7、动词,结交动词,结交 8 8、动词,帮助动词,帮助 9 9、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四)标志确认法(四)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

21、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标志,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判断句的标志如判断句的标志“者者”“”“也也”“”“乃乃”等,表被等,表被动的动的“见见”、“于于”、“为为”、“为所为所”等,等,表宾语前置的表宾语前置的“之之”(“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是”(“惟利是图惟利是图”)等。)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是以”为为“以是以是”的倒装,译为的倒装,译为“因为这因为这”;“无以无以”意为意为“用来用来的的”;“其其之谓也(乎)之谓也(乎)”

22、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吧(吗)”。(1010)判断)判断“者者”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李白李白1 1者者,诗仙也。为当国,诗仙也。为当国2 2者者所拒,遂游所拒,遂游于此山。今于此山。今3 3者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妃,此数4 4者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

23、,其诗传于后世诗传于后世5 5者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1 1、放在词或短语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放在词或短语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2 2、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的的人人”“”“的事的事”“”“的东西的东西”“”“的想法的想法”“”“的做法的做法”3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 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个”“”“样样”之类之类 5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定语后置标志(1111)判断)判断“其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

24、义和用法。人言,蔺相如徒以人言,蔺相如徒以1 1其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秦王恐2 2其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 3其其仅口舌哉?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仅口舌哉?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当4 4其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观古今英杰之所为,5 5其其皆出于此乎?且吾意相如之

25、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皆出于此乎?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仅其一二。6 6其其是耶,其非耶?是耶,其非耶?1 1、代词,他代词,他 5 5、副词,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大概副词,表示推测语气,译为大概 6 6、连词,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连词,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还是2、代词,译为他代词,译为他3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副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4 4、指示代词,那指示代词,那(五)删换替代法(五)删换替代法“删删”指将加点的虚词删除,若不影响意思,指将加点的虚词删除,若不影响意思,该虚词一般作连词;该虚词一般作连词;“换换”指将虚词前后两个词交指将虚词前后两个词

26、交换位置,若意思不变,表明该虚词起的作用是并列换位置,若意思不变,表明该虚词起的作用是并列关系;关系;“代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加点的词,看语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加点的词,看语意是否发生变化,则可推断出其用法。意是否发生变化,则可推断出其用法。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修饰修饰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并列并列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却却 惑而不从师惑而不从师却却 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表表结果结果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

27、予人来来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把(1212)采用删换替代法解释)采用删换替代法解释“而而”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跪1 1而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诸君2 2而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然青,取之于蓝3 3而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博学4 4而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 5而而思也。思也。三思三思6 6而而后行

28、,故有抗敌之大捷。非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 7而而所谓小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 8而而。2 2连词,假设,如果连词,假设,如果 4 4连词,递进连词,递进 7 7、代词,同代词,同“尔尔”,你,你 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吧吧”“”“啊啊”1连词,并列关系连词,并列关系3 3连词,转折,然而连词,转折,然而5 5连词,修饰连词,修饰6 6连词,承接连词,承接8 8、语气助词,放语气助词,放(1313)采用删换替代法解释)采用删换替代法解释“且且”在文中的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和用法。“存者存者1 1且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偷生,死者长已

29、矣”,此岂石壕一,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 2且且委政非人。则李唐委政非人。则李唐3 3且且亡,必矣。于斯世,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河水清4 4且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危。纵有“死死5 5且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1 1、副词,暂且副词,暂且 3 3、副词,将要副词,将要 5 5、连词,尚且连词,尚且2 2、连词,递进,并且连词,递进,并且4 4、连词,并列连词,并列句意分析法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

30、在文中的用法和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根据句意“不是挟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就可确定确定“以以”是连词是连词“来来”,表目的。又如,表目的。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一句的“因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确定“因因”是连词是连词“于是,就于是,就”,表承,表承接关系。接

31、关系。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一句,这里的“乃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

32、尊重,“设九宾于廷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只有才才”的关系的关系,因此,因此,“乃乃”是应解释为是应解释为“才才”,表条件。,表条件。代入筛选法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我们知道“何何”的主要用法和义

33、项有:疑问代词,译为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疑问代词,译为“什么什么”“”“哪里哪里”“”“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等;等;副词,译为副词,译为“怎么能怎么能”“”“什么什么”“”“多么多么”等;等;通通“呵呵”,“喝问喝问”;复音虚词;复音虚词“奈何奈何”“”“何何如如”“”“何乃何乃”“”“何其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多么”这个义项了。这个义项了。交换理解法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否

34、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为”是介是介词词“替替”“”“给给”,代入第一句理解:,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为”也

35、也作介词作介词“替替”“”“给给”讲。讲。结构推断法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以”也该和它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中所

36、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两句,第一句的“其其”在句中作主语,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成语联想法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组或短

37、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一句中“是是”的意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中的

38、“相相”,我们可以用成语,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相”是虚指代是虚指代词词“他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标志确认法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者”“”“也也”“”“乃乃”等,被等,被动句的标志动句的标志“见见”“”“于于”“”“为所为所”等,宾语前置等,宾语前置的标志的标志“

39、是是”“”“之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中的“也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这个标志,就能确定确定“也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犹不如人”中的中的“也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句例推断法句例推断法 作为作为“常见虚词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它们在课

40、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常见虚词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朝野服焉,号为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独立使君”的的“焉焉”,我们就,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微波入焉微波入焉”“”“观人风者得焉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得出此处的“焉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他”。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

41、”“”“合合情合理情合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正确率更高。常见复音虚词一览常见复音虚词一览 1、比及、比及: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由两个同义介词并列构成的复合结构,做介词,意思是,做介词,意思是“等到等到时候时候”。例:比及三年,可使足矣。例:比及三年,可使足矣。2、不然、不然: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由副词加复指上文的代词构成,做连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词,表示否定前文所说,意思是“如果不如此如果不如此”例如:不然,籍

42、何以至此。例如:不然,籍何以至此。3、不啻、不啻:由副词加动词构成:由副词加动词构成.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做状语,表示不限于某范围,意思是“不止不止”、“不仅不仅”。例如:不啻增二十倍焉;例如:不啻增二十倍焉;做谓语,意思是做谓语,意思是“不及不及”、赶不上。、赶不上。例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例如:虽连城拱璧不啻也。4、不亦、不亦,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由副词加语气词构成,做副词,常构成成“不亦不亦乎乎”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的句式,表示反问,意思是“岂不是岂不是吗吗”。例如:吾射不亦精乎。例如:吾射不亦精乎。5、得无、得无,由助动词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由助动词

43、加上动词构成,相当于一个副词,表示委婉反问。副词,表示委婉反问。意思是意思是“是不是是不是”、莫不是。、莫不是。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意思是意思是“难道能没有难道能没有”、“怎么能没有怎么能没有”。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6、而后、而后,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然后然后”,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做连词,表示承接,意思是“如此如此”、“以后以后”。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7、而已、而已,由连词加动词构成。,由连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意思是“就停止就停止”。如:臣请三言而已矣;如:臣请三言而已矣;虚

44、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虚化为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急读则为“耳耳”,意,意思是思是“罢了罢了”、“就是了就是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尔来、尔来,由代词加动词构成,由代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意思是“从那以来从那以来”。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如:尔来有二十有一年矣。9、否则、否则,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由否定副词加连词构成,意思是,否定的是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上文所说的整个内容,相当于“不不+前句前句”,所以,所以,“否否”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实际上是个否定性假设分句;“则则”是个连词,引是个

45、连词,引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出下句结果,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如果不这样,就”,“否则否则”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凝固成一个关联词,连接的两部分是正反并列关系。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如: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10、何况、何况,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由副词加动词构成,意思是“怎么能怎么能”,做连词,用,做连词,用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于后一分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与“而况而况”同。同。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如: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11、何其、何其,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性,由疑问副词加动词构成,有疑问句中或感叹句中表

46、性状至极,意思是状至极,意思是“怎么这样怎么这样”、“多么多么”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如: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2、何如、何若、何如、何若,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由疑问代词加动词构成的偏下词组,表示询问,意思是,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怎么办,怎么处置,怎么对付等”,也可倒置为,也可倒置为“如如何何”、“若何若何”,表示强调。,表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做状语,译为“怎么怎么”。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如: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做定语,译为做定语,译为“什么什么”、“什么样什么样”。如:此为何若人也?如:此为何若人也?做谓语,也写作做谓语,也写作“如之何如之何”

47、、“若之何若之何”,意思是,意思是“怎么办怎么办”、“怎么样怎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寇深矣,若之何?做谓语带宾语,译为做谓语带宾语,译为“比比怎么样怎么样”、“哪赶上哪赶上”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13、何所、何所,是由,是由“所所”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字结构作主语和疑问代词作谓语的判断句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构成的倒装,表示询问。如:问女何所思?如:问女何所思?14、何为、何为,是,是“为何为何”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倒装,表示强调,用以表示询问或反问,包括两类:,包括两类:是由动词是由动词

48、“为为”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加疑问代词构成的动宾结构,意思是“一一干什么干什么”,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用反问表示否定,既可以加在另一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后,做句子的另一个连动谓语,这时“何何”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也要提到另一个动词前,构成前,构成“何何+动动+为为”的格式。的格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也可以加在用也可以加在用“以以”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构成的介宾词组后做句子的谓语,这时“何何”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也要提到介宾结构前,构成“何以何以为为”的格式,表示

49、的格式,表示“用用做什么做什么”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由介词是由介词“为为”和疑问代词和疑问代词“何何”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意思是意思是“为什么为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如:若何为生我家?15、何也、何者、何则、何欤、何也、何者、何则、何欤,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疑问代词加语气词构成,由判断句式句式“则何则何”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发展而来,做判断谓语,询问原因,意思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为什么”。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如: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欤?

50、16、何以、何以,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由疑问代词加介词构成的介宾结构,是是“以何以何”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的倒置,表示疑问,以示强调。做状语,译为做状语,译为“凭什么凭什么”、“怎么怎么”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如:何以战;何以至是乎?做谓语,译为做谓语,译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吾欲辱之何以也?17、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既而、已而、俄而、久而、始而、继而,由,由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动词加连词构成,表示在前一个动作之后不久的动作动作 18、可得、可得,由两个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57张.ppt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