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ch c zh yn jio ch tn fn bin po( ) ( ) ( ) ( ) ( )o zhu x n yn xi si un jio huo ( ) ( ) ( ) ( ) ( )二、在加点的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6分)汤匙(ch c ) 都囔(nn nan) 肿胀(zhn zn)僧人(sn zn) 脱缰(jin jing) 演绎(z y)三、 选择题。(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闲熟 展览 烘堂大笑B. 糊涂 浓稠 随心所欲C. 扫除 年糕
2、 赞叹不已D. 猜想 粉碎 青面獠牙2. 北京的春天一文中新年彩排的时间是(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3.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A.表示说话中断。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C.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D.表示声音的延长。4. 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A.借物喻人 B.借景抒情C.托物言志 D.借古讽今5.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是( )A. 这两句诗写的是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B.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C. 诗句采用了白
3、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D. 这两句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6.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这句话说春节的“彩排”,也就是人们提前过春节。B. 这句话把人们过小年说成是春节的“彩排”,说明过小年很热闹,也预示着过春节更加隆重。C. “彩排”还不是真正的过年,还没有过年的味道。D.这句话是说北京人很重视过年,为了把年过好,提前彩排一下。7.“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
4、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这一段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8.下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B. 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C.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D.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9. .下列不是北京的春节元宵节里吸引人的民俗活动的一项是( )。A.买杂拌儿 B.观花灯 C.放花炮 D.吃元宵10.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庆祝丰收 B
5、.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祈求团圆四、判断题。(5分)1.“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一句是设问句。 ( )2. 腊八粥一课主要写了两件事等粥、喝粥,略写了等粥,详写了喝粥。 ( )3.“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句中的“老孩子”指的是长相显得比较老成的孩子。 ( )4. 藏戏表演时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 )5.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五、填空题。(13分)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 ,到处是 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 。除夕夜家家 , ,鞭炮声 。
6、(4分)2.腊八粥的作者 ,本文以“ ”为线索,写了 和 两件事。(2分)3. 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 。这首诗借 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之苦。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3分)4.寒食中描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诗句是: , 。(2分)5. 长歌行中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的诗句是 , 。(2分)六、阅读理解。(21分)(一)课内阅读。(8分)元(宵 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nzhn)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p)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7、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2分)2.从画线的句子中找出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语。(2分) 3.仿照画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2分)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2分)(二)课外阅读。(13分)欣赏是一种善良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
8、,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
9、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
10、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2“信”的解释有:音信,信息;信用;书信;听凭,随意。给下列加点的“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姑母写信( )信笔涂鸦( )言而有信( )通风报信( )3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1)钟爱有加:_(2)脱胎换骨:_4对
11、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_5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4分)故事一:_故事二: 七、习作。(25分)“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写出风俗的主要特点。题目:家乡的风俗。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200 300 200【参考答案】一、 看拼音,写词语。吃醋 眨眼 轿车 摊贩 鞭炮熬粥 细腻 咽下 塞灌 搅和二、在加点的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汤匙(ch c ) 都囔(nn nan) 肿胀(zhn zn)僧人(sn zn) 脱缰(jin jing) 演绎(z y)
12、三、 选择题。1. A 2. D 3. D 4. D 5. B6. B 7. C 8. C 9. A 10. A四、判断题。1. 2. 3. 4. 5.五、填空题。1.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2.腊八粥的作者沈从文,本文以“ 腊八粥 ”为线索,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3. 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之苦。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4. 寒食中描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
13、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5. 长歌行中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六、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宵 zhn彩 p2.一律 清一色 都是 通通3.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4.元宵节观花灯(二)课外阅读。1虽然但是 如果就2姑母写信()信笔涂鸦()言而有信()通风报信()3钟爱有加:格外地喜欢,照顾,对待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明显好于别人。脱胎换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4欣赏别人的人心中充满了善良与仁爱。而冷漠的人心中则有着不屑与敌意从而给别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5故事一:屠格涅夫欣赏列夫托尔斯泰。故事二:台湾作家林清玄欣赏小偷。七、习作。略。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5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