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2702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 )AA BB CC DD3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

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AH3SbO4 BHSbO3 CSbO2 DSb2O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2O=H2+CO,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Mg CH D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点燃H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2的纯度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

3、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8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

4、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氧化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10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化学方程式为:HC

5、OO2=CO2H2O11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4H6S BC4H4S CC4H4S2 DC8H8S12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5O2P2O5 化合反应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u + 2AgNO3Cu(NO3)2 +2Ag 置换反应C用硫酸除铁锈 Fe2O3 +2H2SO42 FeSO4 +3H2O 置换反应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aO + CO2 分解反应13下列关于燃烧

6、和灭火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点燃前都要验纯 B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燃烧 D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1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X、Y、Z分别表示镁、锌、铁 B铁消耗的盐酸质量最大C镁、锌、铁过量,盐酸不足 D镁、锌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15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

7、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二、填空题16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_(写出一条即可)17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分解反应_;(2)化合反应_。1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

8、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20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原子_; (2)2个氧分子_;(3)碳酸镁_; (4)+3价的铝元素 _;(5)3个钠离子_; (6)2个硫酸根离子_三、实验题21竹炭包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

9、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是一种净化空气的产品。对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友情提示: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2)甲同学认为应在A、B装置之间,再增加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填编号),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3)对E装置a处进行尾气处理,可行的方法是 (填编号)。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a处套上一个气球 (4)都能直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装置为 (填编号)。(5)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6)

10、A装置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22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没蘸水的小棉花团燃烧,蘸水的小棉花团没燃烧(3)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

11、件:_。四、推断题23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1)每一片“花瓣”上的物质都能与“花心”中的物质甲发生反应,且它们属于同一类物质。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X_。(2)请写出P、Fe、S与甲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 _,_。上述反应均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24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气体肥料,D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_;D的名称为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五、计算题25为了分析石灰石的纯度,小明同学取石灰石样品25g,加入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

12、后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试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64g/L)。(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6氯化钠、碳酸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碳酸钠7.012.521.539.749.0氯化钠35.735.836.036.336.6(1)20时,30g碳酸钠和30g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_(填“是”或“否”)有固体剩余。(2)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夏天晒盐(氯化钠)”、“

13、冬天捞碱(碳酸钠)”,其冬天捞碱依据的原理是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3)将300g碳酸钠溶液和150g石灰水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白色沉淀50g,则所得的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多少_?。12 / 22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故A正确。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不一定是碱,碱性盐也可,故B错误。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CO2遇水生产酸,故C错误。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灭火须控制这三个条件之一即可,故D错误。考点:考查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2

14、A【解析】【详解】浓硫酸属于腐蚀品,所以A符合。故选A。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保持不变可知,反应后有2个Sb,4个H,7个O,而反应前只有4个H,4个O,所以X 的化学式为Sb2O3。故选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B【解析】化学反应过程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而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也不变。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故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B。5B【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Mg,表

15、示金属镁这种物质,表示某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氮气,氧气,氢气是由双原子构成的物质。点睛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个原子表示一种物质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时。6A【解析】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而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错误;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正确;C、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满CO2,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正确;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正确。故选A。点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吸热,防止炽热的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而磷和硫在氧气中

16、燃烧,放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7A【解析】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A. 一个三聚氰胺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6146126。故B正确。C.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为12361466 :1 :14。故C正确。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10066.7%。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8B【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X中一定含有

17、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表中“待测”值为6,C错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4:36,D错误。考点:质量守恒定律9B【解析】【详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1个“萘胺”(C10H9N)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钛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萘胺”(C10H9N)由三种元素组成,且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滤纸和

18、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该试纸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是解题关键。10B【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2O+O2CO2+H2O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CH2O+O2CO2+H2O不属置换反应,错误;B、该反应能将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不属氧化物,

19、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2O+O2CO2+H2O,错误。故选B。11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0、0、1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硫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选:B。12B【解析】试题分析: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是氧化汞的分解;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u + 2AgNO3Cu(NO3)2 +2Ag 置换反应;用硫酸除铁锈,反应产生的物质不是硫酸亚铁,而是硫酸铁

20、,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aO + CO2 分解反应。该反应没有标注反应的条件。故选B考点: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13A【解析】A、为了防止爆炸,可燃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不是所有的可燃物点燃前都要验纯,错误;B、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燃烧 ,正确; D、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之一,就可灭火,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正确。故选A。14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A正确;由图可知,铁生成的

21、氢气质量最大,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守恒,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可以判断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B正确;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明镁有剩余,锌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有剩余,C错误;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相同的,D正确。故选C。15A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是错误的叙述,因为该反应是两种反应物质生成两种生成物;B选项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A考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6隔离(清除)可燃物;燃烧时

22、要有足够多的空气【解析】【详解】(1)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离(清除)可燃物;(2)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提供充足的空气,可将固体粉碎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172H2O2MnO22H2O+O2;CaO + H2O =Ca(OH)2【解析】【详解】(1)分解反应生成气体同学们学习过,过氧化氢分解时会放出氧气,使气球膨胀,滴管中是过氧化氢,锥形瓶底是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2H2O2MnO22H2O+O2;(2)物质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溶液的温度升高,使气体膨胀,气球变大,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18(1)试管(2)2KMnO4K2

23、MnO4+MnO2+O2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气管(3)3Fe+ O2Fe3O4【解析】试题分析:(1)a是试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防止氧气流吹着高锰酸钾移向试管口而堵塞导气管,在试管口口放一团棉花考点:化学仪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用语19(1)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2)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3)A、C【解析】(1)两只蜡烛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当将其中的氧气消耗掉时就会因满足不了燃烧的条件而熄灭(2)甲同学认为

24、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燃烧放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气体的密度会减小导致气流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而导致下层蜡烛先熄灭(3)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因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生存的机会不是很大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燃烧的条件,以及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除了解燃烧的条件外也对一些防火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 2H 2O2 MgCO3 3Na+ 2SO42- 【解析】(1)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氢原子:

25、2H; (2) 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个氧分子:2O2;(3)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镁:MgCO3; (4)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3价的铝元素: ;(5)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3个钠离子:3Na+; (6)2个硫酸根离子2SO42-。21(1)Ca(OH)2 CO2 CaCO3 H2O (2)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3) (4

26、)C E (5)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6)、【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和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由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可证明有CO生成;(2)甲认为应在A、B装置间,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已除尽;(3)CO具有毒性,a处进行尾气处理,可行的方法有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或a处套上一个气球 (4)都能直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的实验装置为CE(5)产生的CO进入D,产生气泡。(6)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生石灰与水作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属

27、于复分解反应。考点: 实验探究。22(1)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需要达到它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再通过(1)(2)(3)组实验的对比,由发生燃烧和不燃烧的现象分析,不难推断燃烧的条件。(1)小木条是可燃物,在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后,就可燃烧;而小石子不是可燃物,就是燃烧的其他条件都具备了,它也不能燃烧故结论为:可燃物才能燃烧。(2)棉花团是可燃物,没蘸水的

28、棉花团容易达到着火点,而蘸水的棉花团不易达到着火点(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所以只有没蘸水的棉花团燃烧。结论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燃烧。(3)玻璃杯内外燃着的蜡烛对比,是想说明玻璃杯内蜡烛熄灭是因为杯内的氧气耗尽,故设题意图是: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结论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即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三者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条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本题还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结论的总结等能力的考查。23C P + O2 P2O5 Fe + O2

29、Fe3O4 S + O2 SO2 化合反应 【解析】【详解】(1)由图即题意可知,x应该是一种具可燃性的单质,常见的可燃性的单质为碳,故填碳(或C)。(2)花瓣上的物质都是具可燃性的单质,所以甲应为氧气,单质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符号表达式写为:P + O2 P2O5;铁与氧气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符号表达式写为:Fe + O2 Fe3O4;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符号表达式写为:S + O2 SO2;由几种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反应都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24CO2,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CaO+H2O=C

30、a(OH)2。【解析】【分析】根据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A是一种气体肥料,所以A是二氧化碳,D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化钙,B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详解】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O2;D的名称为碳酸钙;A与B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转化为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点睛】在

31、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25(1)8.8g,4.48L;(2)80%【解析】(1) 石灰石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和去掉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所得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密度、体积与质量的关系求解;(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完全反应时碳酸钙的质量,再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体积为:8.8g1.964g/L=4.48 L;(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 + 2HCl =C

32、aCl2 + H2O + CO2100 44x 8.8g x=20g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80%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 L;(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只能使用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6 是 降温结晶 .【解析】(1)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故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故有固体剩余;(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冬天捞碱依据是降温结晶;(3)设生成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Na2CO3+Ca(OH)2 = CaCO3 + 2NaOH 100 80 50g x10050g=80x x=40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300g+150g-50g=400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400g100%=10%答:所得的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沪教版(2024新) > 九年级全册(旧)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 18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