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胚知识点整理组织各种上皮的分布: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的腔面;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管外表面;其它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微绒毛、柱状细胞)、子宫、输卵管(纤毛)、肾集合管、胆囊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内表面(输精管、附睾管:无纤毛)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排尿管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缔组织各类细胞的功能:成纤维细胞(活跃):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形成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合成分泌基质中的蛋白
2、多糖、糖蛋白。使创伤愈合。纤维细胞:功能不活跃,创伤修复、结缔组织再生时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成分。巨噬细胞:来自单核细胞,重要防御细胞。功能包括:趋化性的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浆细胞:由B细胞分化,合成、分泌抗体。肥大细胞: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除参与过敏反应外还有多种生理功能。三种纤维结构的区别:名称颜色形态是否有周期性横纹胶原纤维/白纤维新鲜时白色,HE着浅红波浪形,分支并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黄纤维新鲜时黄色,HE着淡红,醛复红/地衣红着紫/棕褐表面光滑,断端卷曲,可有分支,交织成网无网状纤维/嗜银纤维HE不易显示,PAS阳性,银染
3、黑色分支多,交织成网有软骨的分布:透明软骨:关节、肋软骨、呼吸道纤维软骨:椎间盘、关节盂、关节盘、耻骨联合、关节软骨肌腱附着处弹性软骨:耳廓、外耳道、咽鼓管、会厌、喉软骨各种骨细胞的功能:骨原细胞:骨组织的干细胞,骨的生长改建中,体积增大,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原细胞分化,在降钙素作用下合成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在促进钙盐沉积方面起作用。骨细胞:成骨细胞转变,在甲状旁腺激素刺激下,具有一定的溶骨作用。破骨细胞:多个单核细胞融合,溶解骨质,内吞分解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晶体。长骨的发生:以软骨内成骨为主,也有膜内成骨方式。1. 软骨周成骨:软骨膜血管增生内层骨原细胞增殖分化软骨膜下出现骨
4、领骨松质增厚延伸形成骨密质2. 软骨内成骨:软骨基质钙化初级骨化中心外周骨膜组织穿越骨领进入退化的软骨区骨髓、初级骨髓腔形成骨原细胞增殖分化、造骨形成初级骨小梁干部增粗,骨髓腔扩大骨两端形成次级骨化中心不断加长增粗血细胞功能:红细胞结合运输氧气、二氧化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抗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类似(肝素、组胺、白三烯)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杀菌,消除衰老、损伤细胞,参与免疫 淋巴细胞主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止血凝血三种肌组织的超微结构:骨骼肌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肌浆网发达,形成三联体,线粒体、糖原少心肌横小管与Z线水平,肌
5、浆网不甚发达,形成二联体,线粒体、糖原丰富平滑肌无肌原纤维,肌纤维间有缝隙连接,有大量密体、密斑、中间丝、粗肌丝、细肌丝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特点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形态长圆柱状,长短不一短柱,有分支长梭形细胞核多个,沿基膜排列一般为单核,细胞中央单核,细胞最宽处肌原纤维明显可见无横纹非常明显明显无闰盘无有无神经元分类:假单极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双极神经元(视网膜、耳蜗神经节)、多极神经元(数量最多)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氨基酸神经元、肽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名称分布功能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脑、脊髓白质构成胶质界膜,支持、营养、隔离,维持神
6、经元生存、功能,增生修复损伤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脑、脊髓灰质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灰白质形成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抑制再生神经元突起增长小胶质细胞中枢灰白质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室管膜细胞脑室、脊髓中央管腔面支持保护,形成脑脊液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周围神经系统保护、绝缘,再生中诱导卫星细胞神经节内保护神经节细胞器官、系统三种毛细血管比较:连续型有孔型血窦管壁较厚薄较薄,不规则间隙大小10-20nm不定较大细胞连接紧密连接或桥粒较厚处有紧密连接不明显基膜连续而完整连续不连续或缺如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肺、中枢神经系统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及肾血管球等处肝、脾、骨髓、内分泌腺大中动脉壁光镜结构特点比较:
7、内膜中膜外膜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厚度平滑肌弹性纤维厚度外弹性膜大动脉较厚不明显厚少多较薄不明显中动脉较薄明显较厚多层少较厚明显中动静脉结构比较:管腔管径管壁内弹性膜中膜平滑肌弹性组织结缔组织瓣膜动脉规则小厚,有弹性,平整明显厚丰富,环行丰富少近心腔大动脉有静脉常不规则大薄而柔软,弹性小,可塌陷不发达或无薄少,纵行,主要见于外膜内少多管径2mm以上者有胸腺组织结构:细胞功能皮质皮质上皮细胞被膜下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胸腺生成素,构成血-胸腺屏障星形上皮细胞诱导T细胞分化胸腺哺育细胞对T细胞发育有重要作用胸腺细胞处女型T细胞不能执行免疫功能,离开胸腺才可以髓质髓质上皮细胞髓质上皮细胞有些有合成分泌功能,
8、分泌胸腺激素胸腺小体上皮细胞表达淋巴细胞生成素,刺激树突细胞成熟胸腺巨噬细胞吞噬不能成熟而凋亡的T细胞,分泌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淋巴结组织结构及功能:皮质浅层皮质(主要含B细胞,淋巴小结)、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通过)、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髓质淋巴索(主要由B细胞组成,多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走行)、髓质淋巴窦(具有较强的滤过作用)功能:滤过淋巴液,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胸腺依赖区)、脾小结(即淋巴小结)红髓脾窦(腔内充满血液,窦壁附有巨噬细胞)、脾索(含淋巴细胞、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一些浆细胞)边缘区(白髓红髓的移行区
9、,具有很强的吞噬滤过作用)皮肤相关: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散在基底细胞之间,胞质内含黑素体,把酪氨酸转为黑色素。 郎格汉斯细胞散在棘层浅部,树枝状突起,含Birbeck颗粒(参与抗原的 处理),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 Merkel细胞贴附于基膜,基底部胞质内含许多有膜包被的有致密核心的 颗粒。功能不明。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激素;滤泡旁细胞-降钙素(降血钙)甲状旁腺: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束状带细胞-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网状 带细胞-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髓质去甲肾上
10、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素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细胞-催乳素 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脂素/促性腺激素 中间部(鱼和两栖类:黑色素细胞雌激素) 结节部嗜碱性细胞:促性腺激素(FSH、LH)视上核、室旁核:抗利尿激素、缩宫素松果体:褪黑激素三大唾液腺结构特点:腮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短。下颌下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闰管短,纹状管发达,闰管与纹状管之间有颗粒曲管。舌下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无闰管,纹状管不明显。胰腺分部及分泌物:外分泌部:腺泡(浆液性腺泡,合成分泌胰蛋白酶原、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
11、导管(泡心细胞,分泌水、电解质)内分泌部(胰岛):A细胞(胰岛周边,胰高血糖素),B细胞(胰岛中央,胰岛素),D细胞(A、B细胞之间,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肺导气部组织结构功能比较:名称结构功能上皮杯状细胞混合腺软骨平滑肌导气。上皮渐薄,上皮中分泌物分解管腔内粘液利于排出。平滑肌渐多,其收缩和舒张以调节进出肺泡气流量。导气部叶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有有段分散段支气管渐薄渐少渐少片分散小支气管渐薄渐少少少肌束细支气管单层纤毛柱状很少很少很少环行肌束终末细支气管单层柱状消失无无完整环行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单层立方无无无少有肺泡开口,具有气体交换功能。肺泡管单层立方或扁平无无无少
12、肺泡囊单层扁平无无无少肺泡部分: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扁平,含核部分厚其余部分薄,胞质内有吞饮小泡气体交换;参与构成气血屏障II型肺泡细胞:大,立方形,核圆,胞质色浅,含嗜饿性的板层小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分化成I型细胞肺泡隔含丰富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巨噬细胞参与气血屏障构成;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弹性回缩及防御保护作用肺泡孔肺泡间的气体通路侧支通气作用,防止肺泡萎陷肾小管各段比较:近曲小管近直小管远曲小管远直小管上皮大立方(锥)较近曲小管矮小小立方较远曲小管矮小腔面微绒毛、顶小管顶小泡发达欠发达微绒毛短小、稀少微绒毛短小、稀少基面质膜内褶发达质膜内褶欠发达质膜内褶发达质膜内褶非常发达功能重吸收,分
13、泌氢离子、氨、肌酐、马尿酸等继续吸收离子交换,吸收钠和水分,分泌K+、 H+、 NH3主动转运钠离子调控不受激素调控醛固酮、抗利尿激素调控肾血液循环:肾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被膜毛细血管网星形静脉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微动脉(浅表、髓旁肾单位均有)血管球毛细血管出球微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髓旁肾单位出球微动脉直小动脉直小静脉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男性生殖系统各结构功能:Ad型精原细胞:干细胞,一部分可转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经多次分裂分化向初级精母细胞转化。支持细胞:对生精细胞支持、保护、营养;精子形成中脱落的残余物质可被其吞噬消化;微丝微管收缩、分泌的液体有
14、助于精细胞移动;在FSH和雄激素刺激下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使睾丸酮转化为雌二醇;参与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附睾输出小管:纤毛细胞的纤毛摆动有助于推动精子向前移动。附睾管:重吸收;分泌甘油磷酸胆碱、唾液酸、肉毒碱;合成;免疫屏障功能。女性生殖系统各结构功能:初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共同形成透明带。次级卵泡:颗粒层分泌糖胺多糖,和渗入的血浆形成卵泡液;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在垂体分泌的FSH、LH作用下协同合成,由膜细胞分泌雄激素,在颗粒细胞芳香酶系作用下转为雌激素。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酮和松弛素。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闭锁卵泡:晚期次级卵泡闭锁形成间质腺,分
15、泌雌激素。门细胞:分泌雄激素。眼和耳相关:眼球壁分为三层: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角膜分层: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视网膜分层:由外向内为色素上皮细胞、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感光细胞:视杆细胞感受暗光或弱光,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颜色。中央凹无视杆细胞,视盘无视细胞。耳的感受器: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位觉斑(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直线运动开始和终止以及直线加速和减速时的刺激,也感受头部静止时的位置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其它:色素上皮细胞与感光细胞之间缺乏连接结构,视网膜剥离的好发处;黄斑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视锥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视力最敏锐;血管纹能
16、分泌内淋巴。名词解释组织纤毛 cilium: 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深处的较长突起,并具有向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可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一定方向推送。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中央为2条完整的微管,周围为9组成对的双联微管。微绒毛 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指状突起,电镜下表面为细胞膜,中轴为含微丝的细胞质。其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的接触面,有利于吸收。基膜 basement membrane: 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膜状结构,不同类型上皮中厚薄不一。电镜下基膜近上皮处为基板,下方为网板,二者分别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
17、胞产生,基膜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同时也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分子筛: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小于孔隙的物质可以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大于孔隙的物质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屏障。骨单位 osteon: 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内,由十余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呈圆筒状,中央管内有骨膜组织、微血管和神经纤维。骨单位在内外环骨板间沿骨的长轴排列,增强长骨的支持作用。同源细胞群 isogenous group: 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结构特点,软骨内尤其软骨中部,软骨细胞成群分布,2-8个细胞一群。毎群细胞源自软骨膜内的一个骨原细胞,即骨原细胞
18、边增殖边分化,边从软骨膜移向软骨中部,同时不断产生纤维和基质,使软骨增长变大。骨领 bone collar: 软骨周成骨中,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裂增殖,并分化成成骨细胞,进行造骨。软骨中段软骨膜下出现如同领圈般的环形骨组织,称为骨领。其外侧软骨膜即改称骨膜。骨领是长骨发生中最早出现的骨组织。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外周血中除了大量成熟的红细胞,尚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其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胞质内残留有核糖体。成人的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贫血病人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说明治疗有效。三联体 triad:由一个
19、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横小管由肌细胞膜凹陷形成,有传导兴奋的作用。终池是肌质网靠近横小管两侧膨大呈环形扁囊,有储存、释放钙离子的作用。人和哺乳动物位于明暗带交界处,两栖类位于Z线水平。闰盘 intercalated disk:位于Z线水平。由相邻两个心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许多短突起相互嵌合而成,呈阶梯状,在连接的横位区域,有中间连接、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同步舒缩成为一功能整体。尼氏体 Nissl body: 神经元胞质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的神经元尼氏体较发达,电镜下可见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
20、质的场所。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尼氏体。朗飞结 Ranvier node:髓鞘分为许多节段,两段之间较细,称朗飞结。有髓神经纤维的轴膜传导呈跳跃式,即从一个朗飞结跳到下一个朗飞结,相邻朗飞结间距离越大,传导速度越快。突触 synapse:包括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息。化学性突触:电镜下由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组成。突触前膜为轴突终末与后一神经元相接触的细胞膜,比一般细胞膜略厚。突触小泡成圆形或椭圆形,内有乙酞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或肽类等神经递质。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含有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状物质。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
21、出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当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贴附在突触前膜上,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引起后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器官、系统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或称束细胞,该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这种细胞比心肌纤维短而粗,细胞中央有1-2个细胞核,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且多位于细胞周边,相邻细胞之间有发达的闰盘相连。纤维的末端与心肌纤维相连续,具有将冲动快速传至心室各处,引发心肌同步收缩的功能。血-胸腺屏障 blood-th
22、ymus barrier: 是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由以下五层组成:1.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内皮间有紧密连接;2.内皮外完整的基板;3.血管周间隙,间隙中可有巨噬细胞、周细胞、组织液等;4.胸腺上皮细胞基板;5.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这种屏障结构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抗原物质)很难与胸腺细胞接触,故不引起直接的免疫反应。淋巴小结 lymphoid nodule: 分布于淋巴结的浅层皮质和脾的白髓。淋巴小结是以B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形淋巴组织。功能活跃的淋巴小结中心浅染,可见细胞分裂相,称生发中心。发育成熟的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内侧份为暗区,该区聚集着大量染色深的大淋巴细胞,外侧份为明区,聚集
23、着中等淋巴细胞、较多的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染色较浅。周边为小淋巴细胞,在近被膜侧的小淋巴细胞常聚集成帽状结构,称小结帽。淋巴小结的功能是产生B细胞参加机体的体液免疫。胸腺小体 Hassalls corpuscles: 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中,外层上皮细胞较幼稚,可见分裂的细胞,细胞核呈新月形,细胞质嗜酸性,细胞间有桥粒;中层的细胞较成熟,细胞质内含较多角蛋白;中心的细胞退化解体,结构不清,呈嗜酸性染色。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清楚,一说表达淋巴细胞生成素,刺激树突细胞成熟。副皮质区 paracortical zone: 主要位于皮髓质交界处(皮质深层),由含大量T细胞的弥散淋巴组织组成
24、,为胸腺依赖区,另外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此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通过。此处可见淋巴细胞出入,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真皮乳头:真皮乳头层的结缔组织向表面底部突出,形成的乳头状突起,借基膜与表皮相连,使表皮与真皮的交界面呈凸凹不平状,扩大了两者之间的连接面。乳头内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毛细血管较丰富,并常有游离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毛球 hair blub: 毛根和毛囊下端融合并膨大形成毛球。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其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毛球由毛母质细胞和黑素细胞构成,毛母质细胞形成毛根和内根鞘,黑素细胞产生并输送黑素颗粒至形成毛干的上皮细胞中。垂体门脉
25、系统 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漏斗在该部形成第一级毛细血管网,再由这些毛细血管网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至远侧部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呈锥体形,核圆或卵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三五成群或单个分布于肠腺底部,是小肠标志性细胞。潘氏细胞分泌防御素、溶菌酶、磷脂酶A2及生长因子等与防御有关的蛋白质,参与粘膜免疫。主细胞 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体的底部和体部。主细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
26、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胞质基部强嗜碱性,电镜下基部胞质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颗粒内含胃蛋白酶原,以胞吐方式释出后,由盐酸激活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分布于胃底腺的颈部和峡部,细胞体积大呈圆锥形,细胞核圆形居中,胞质嗜酸性。电镜下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细胞内分泌小管,小管腔面有大量微绒毛。细胞内分泌小管周围胞质有光滑的小管和小泡,称微管泡系统。胞质内还有大量的线粒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等。壁细胞分泌盐酸,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盐酸也具有杀菌作用。人的壁细胞还分泌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
27、成复合物,有利于回肠对其吸收,促进红细胞生成。M细胞(淋巴小结相关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上皮内有散在的淋巴小结相关上皮细胞,其基底面的质膜内陷形成穹窿状凹腔,凹腔内含有一至多个淋巴细胞。M细胞下方基膜多不完整,有利于淋巴细胞通过。电镜下可见其胞质很少,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丰富的囊泡,囊泡是细胞转运抗原物质的一种形式。M细胞内吞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并将其传递给下方的淋巴细胞。肝门管区: 位于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小叶间静脉是肝门静脉的分支,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分支,小叶间胆管在肝门处汇合成左右肝管出肝。足细胞 podocyte: 体积较大,胞体
28、突向肾小囊腔,细胞核染色较浅,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扫描电镜下可见伸出几个大的初级突起,再分成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次级突起相互穿插成指状相嵌成栅栏状,紧贴在基膜外,突起之间有裂孔,裂孔上覆盖裂孔膜,突起内含较多微丝,其收缩可以使突起活动改变裂孔的宽度。表面覆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共同构成滤过屏障。球旁复合体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位于肾小体的血管极处,大致呈三角形。致密斑为三角形的底,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为两个侧边,球外系膜细胞位于中心。球旁细胞由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来,分泌颗粒内的肾素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能产
29、生红细胞生成因子。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增高变窄形成,能敏锐地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内Na+浓度变化。球外系膜细胞与球内细胞相延续,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透明带 zona pellucida: 在卵泡细胞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的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卵周间隙,两者均向间隙伸出微绒毛并形成透明带。目前认为透明带由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形成,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伸入透明带内的微绒毛以桥粒和缝隙连接相连,这些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物质交换,沟通信息、协调功能;受精过程中透明带对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特异性结合具有重要作用。黄体 corpus luteum: 排卵后,残
30、留在卵巢内的卵细胞壁塌陷,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分化为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为黄体。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这两种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结构特征。颗粒黄体细胞主要分泌孕酮和松弛素,膜黄体细胞主要分泌雌激素。若排出的卵未受精,则仅维持两周便退化,称月经黄体,受精后可维持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称妊娠黄体。两种黄体最终都会退化为白体,白体被吸收消失需数月或数年。胚胎学植入 implantation: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的过程。开始于受精后的5-7天,完成于11-12天。正常植入于子宫体或底部。植入分粘附、滋养层外延生长、侵入及内膜上皮修复
31、四步。开始时,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粘附;与内膜接触的滋养层得到营养物质,分裂增殖并向周围扩展;扩展的滋养层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分解子宫内膜,形成缺口,胚泡从此侵入;侵入后周围的上皮增生延伸,封闭缺口,植入完成。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胎儿血液与母体血液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功能主要为进行物质交换机分泌数种激素,维持妊娠。卵黄囊 yolk sac: 由胚外内胚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人的卵黄囊不发达,卵黄蒂由羊膜包入脐带后,第六周时与原始消化管相连处封闭,卵黄囊也逐渐退化,但人体的造血
32、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分别来自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和胚外内胚层。脐带 umbilical cord: 连于胚胎脐部和胎盘间的索状结构,表面为羊膜,内为体蒂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在结缔组织内除了有闭锁的卵黄蒂和尿囊外,还有脐血管。脐动脉有两条,将胚胎血液运至胎盘绒毛内,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只有一条,将胎盘绒毛的血液送回胚胎。脐带内含有脐血,内含大量造血干细胞。论述神经冲动在运动终板的传导:躯体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纤维接触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电镜下,运动终板出的肌纤维内含有较多的细胞核和线粒体,肌纤维向内凹陷形成浅槽,轴突终末嵌入浅槽内。槽底基膜即突触后膜,又凹陷形成许多深沟和皱褶,使突触
33、后膜表面积增大。突触后膜上含有乙酰胆碱N型受体,当神经冲动达到运动终板时,突触前膜的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轴突终末内,使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借出胞作用释放其内的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N型受体结合后,肌膜两侧离子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肌纤维收缩。肝小叶的结构和功能:结构: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管壁由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但无平滑肌,管壁上有许多血窦开口。肝板:由肝细胞单行排列成板状,凹凸不平,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板上有孔。肝细胞体积大,呈多面体形。细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染色浅。肝细胞的细胞器发达,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结
34、构。滑面内质网,有多种酶系,参与合成胆汁、糖原、低密度脂蛋白等;参与胆红素、脂类和激素的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的灭活;有解毒作用。高尔基复合体参与合成蛋白质的浓缩加工、溶酶体的形成和胆汁的分泌。微体内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清除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线粒体也很多,为肝细胞提供能量。另有糖原、脂滴、色素等内含物,含量随机体状况不同而有差异。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的腔隙内。血窦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有孔,细胞间隙大,内皮外无基膜。血窦壁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浆的通透和与肝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血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和NK细胞,肝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有丝状伪足,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重要防御作用,还能吞
35、噬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NK细胞具有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细胞间的间隙,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肝血窦面的微绒毛进入其中。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窦周隙内有散在的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贮脂细胞有贮存维生素A和产生网状纤维的功能,慢性肝炎时增生活跃。胆小管:肝板内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薄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电镜下胆小管腔面有许多微绒毛深入腔内,胆小管周围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桥粒以封闭胆小管。功能:合成多种蛋白质、糖原、胆汁、低密度脂蛋白等;参与脂类、激素、胆红素的代谢,及激素灭活功能;有解毒作用;贮存维生素A;有防御保护作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
36、每个月经周期分为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三个时期。增生期:周期的第5-14天。在向成熟卵泡发育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刺激下,基底膜增生修复子宫内膜。增生后期,腺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核下区糖原集聚。增生末期,子宫腺开始分泌,腺腔变宽,螺旋动脉更加伸长弯曲。至14天时,通常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分泌期:周期的第15-28天。排卵后黄体形成,在黄体分泌的孕酮和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变厚,子宫腺进一步变长弯曲,腺腔扩大,糖原以顶浆分泌方式排入腺腔,固有层内组织液增多成水肿状态,螺旋动脉继续增长弯曲深入内膜浅层。分泌晚期部分细胞增大变圆,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称前蜕膜细胞,妊娠时此细胞变为蜕膜细胞
37、。未妊娠则转入月经期。月经期:周期的第1-4天。卵巢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酮含量骤然下降,引起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子宫腺分泌停止,组织液减少,功能层萎缩坏死。继而螺旋动脉突然短暂扩张,致使功能层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积聚在内膜浅部,最后与内膜一起剥落并排出。月经期结束前,内膜基底层残留的子宫腺上皮迅速增生并向子宫腔表面推移,使上皮得以修复。月经期结束,其他组织也开始增生而转入增生期。受精作用及其意义:受精是精子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内,头部的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称为精子获能。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与卵子周围卵丘细胞接触,顶
38、体的外膜与精子的细胞膜融合,形成小孔,水解酶被释放出来。顶体酶先解离放射冠的卵泡细胞,继而分解透明带,形成一个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完全进入卵子后,卵子透明带结构发生硬变,阻止其他精子穿越。精子入卵后,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精子和卵子细胞核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染色体混合,形成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胚胎基因组形成,控制胚胎发育。受精的意义在于:受精刺激合子卵裂;恢复二倍体,维持物种稳定性;决定性别;受精卵接受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经过重新组合,使新个体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形成:第三周初,上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并不断向胚盘一端中线处迁移,形成一条增厚
39、的细胞索,称原条。原条头端膨大称原结,中线的浅沟称原沟,原结中心的浅凹称原凹。原条增殖并向头端和两侧迁移,在内胚层和上胚层之间形成了胚内中胚层。原结细胞增生,向头端迁移,形成的一条细胞索称脊索。脊索向头端生长,原条相对缩短,最后消失。胚内中胚层和脊索形成后,上胚层改成外胚层,在脊索头侧和原条尾侧,内外胚层直接相贴成薄膜状,分别称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分化:外胚层,脊索诱导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神经板,神经板随脊索的生长而增长,头侧宽于尾侧。神经板中央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侧隆起为神经褶,两侧神经褶在中线愈合并向头尾两端延伸成神经管,神经褶与外胚层相连处上皮细胞与神经管分离分化成神经嵴。前后神经孔于第25
40、天和第27天封闭。神经管头端膨大呈脑原基,尾端细长,为脊髓原基。神经嵴将形成脑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嗜铬细胞等。外胚层还将演变为表皮、毛发、指甲、角膜上皮、晶状体、内耳膜迷路、外耳道上皮等。中胚层,在脊索两旁从内向外依次分化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侧中胚层。轴旁中胚层断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将分化为皮肤的真皮、脊柱和肋骨及骨骼肌;间介中胚层将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主要器官;侧中胚层在口咽膜头侧汇合为生心区,迅即裂为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和肢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结缔组织,脏壁中胚层分化为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两层之间的腔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胚层间充质将分化为结缔组织、心血管、肌肉等。内胚层,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分化为消化道、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鼓室、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阴道等的上皮组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