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668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6.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血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生理学-血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l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l血细胞l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l血型和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l5岁男孩.其母述患儿常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皮下大片瘀斑.轻微碰伤后常出血不止,可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周.有时自发出血.患儿的父亲,叔叔,也有类似现象发生.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血浆凝血因子VIII活性极低.l 诊断:甲型血友病l问题与思考:l为何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但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l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与凝血时间延长,血浆凝血因子VIII活性极低有何关系?l你考虑患儿患有何种血液疾病?你的诊断依据是什么?4l1、运输功能、运输

2、功能l2、缓冲功能、缓冲功能l3、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维持体温相对稳定l4、参与生理性止血和机体的防御机能、参与生理性止血和机体的防御机能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功能5l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血血 浆浆呈淡黄色的液体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和血小板6(一)、血浆的化学成分:(一)、血浆的化学成分:水水 90-91%白蛋白白蛋白 血浆血浆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6.5-8.5%球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电解质电解质 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2%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 激素激素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l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蛋白质的浓度。血浆与组织液

3、的主要区别是:血浆蛋白质的浓度。7(二)血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l 概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l 正常值正常值:男性为男性为4050,女性为,女性为3748l 变变 化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l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l 例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血浆量红红细胞比容细胞比容l 贫血贫血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血液血液血细胞(血细胞(45)白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99)血小板血小板血浆(血浆(55)水(水(91)晶体物质晶体物质:无机物及小分子有

4、机物无机物及小分子有机物(如代谢产物和某些激素)(如代谢产物和某些激素)胶体物质胶体物质:蛋白质蛋白质 白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球蛋白(G)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F)l血量血量(blood volumeblood volume)人体内血液的总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l 包括包括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和和储存血量储存血量。正常成人的血。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量相当于体重的7 78 8,约,约707080ml/kg80ml/kg。一次急性失血一次急性失血2020,将显著影响人体生命活,将显著影响人体生命活动;动;3030,则危及生命,需及时输血

5、抢救。,则危及生命,需及时输血抢救。11(一一)血液的颜色血液的颜色l动脉血:鲜红动脉血:鲜红 静脉血:暗红静脉血:暗红l进餐后:混浊进餐后:混浊(二)比重(二)比重l血液血液 1.0501.060,与红细胞数目有关。与红细胞数目有关。l血浆血浆 1.0251.030,与血浆蛋白质含量有关。与血浆蛋白质含量有关。l红细胞红细胞=1 0901.092l白细胞白细胞=1 0501.060l血小板血小板=1 0301.042l(三)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表现出的(三)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表现出的流动缓慢流动缓慢的性质)的性质)l全血全血 45(主

6、要决定于血中红细胞数主要决定于血中红细胞数)l血浆血浆 1.62.4(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12l1 1、概念、概念:溶液所具有的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吸引水分子透过透过半透膜半透膜的力量的力量 2 2、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 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 颗粒的大小无关。颗粒的大小无关。3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构成:构成: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的Na+

7、和和Cl-。作用:维持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形态和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形态和功能。功能。血浆液晶渗压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引起 细胞肿胀细胞肿胀血浆液晶渗压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引起 细胞皱缩细胞皱缩 构成: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构成: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蛋白质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的来自血浆中的白蛋白白蛋白。生理作用:维持生理作用:维持血管内外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的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4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水进

8、入组织间隙水进入组织间隙组织组织水肿,血浆容量水肿,血浆容量5 5、比较:、比较: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主要为NaCl)(NaCl)(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压力大(300mmol/L(300mmol/L或或770KPa770KPa)小小(1.3mmol/L(1.3mmol/L或或3.3KPa3.3KPa)意义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

9、和维持血浆容量l思考:如大量丢失白蛋白,会出现什么情思考:如大量丢失白蛋白,会出现什么情况?况?l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850.85的的NaClNaCl,5 5的的glucoseglucose,1.91.9的尿素。的尿素。l高渗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l低渗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l等张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积和形状的盐溶液。l注意注意: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但等渗溶液不一

10、定: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但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输液时必须输等张溶液。如是等张溶液。输液时必须输等张溶液。如1.91.9的尿的尿素是等渗液,但不是等张液。素是等渗液,但不是等张液。21l l1.1.正常值正常值:pH:pH为为7.357.357.457.45l pHpH 7.35=7.35=酸中毒;酸中毒;pHpH 7.45=7.45=碱中毒;碱中毒;l2.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l (1)(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l 主:主:NaHCO3/H2CO3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缓冲系(比值为201201););l 次:次:Na2HPO4/N

11、aH2PO4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血浆蛋白等l (2)(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通过肺和肾的调节:l 可使血浆可使血浆pHpH值保持相对稳定值保持相对稳定;l 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一、造血过程及其调节一、造血过程及其调节(一)造血:血细胞(一)造血:血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生成由造血干细胞生成的过程。的过程。(二)(二)造血器官造血器官1.在在胚胎胚胎早期,造血中心在早期,造血中心在卵黄囊卵黄囊。以后转移。以后转移到到肝、脾肝、脾,再逐渐转移到,再逐渐转移到骨髓骨髓。2.到到婴儿婴儿出生时,几乎完全

12、依靠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骨髓造血。造造血。造血需求增加时,肝,脾才参加造血。血需求增加时,肝,脾才参加造血。3.成年成年后则完全依靠后则完全依靠骨髓(扁骨和长骨近端骨骨髓(扁骨和长骨近端骨骺的骨髓)骺的骨髓)造血,髓外造血则属异常。造血,髓外造血则属异常。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造血部位的迁移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造血部位的迁移(三)(三)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造血必须的特殊环境:造血必须的特殊环境 造血干细胞(能够)定居、存活、增殖、分造血干细胞(能够)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组织内的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造血组织内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基质细胞分泌的胞外基质胞外

13、基质和多种和多种造血调节因子造血调节因子,以,以及进入造血组织的神经和血管。及进入造血组织的神经和血管。(四)造血过程(四)造血过程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多系祖细胞多系祖细胞 单系祖细胞单系祖细胞 可辨认的前体细胞可辨认的前体细胞 成熟血细胞成熟血细胞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造血干细胞的特点自我更新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多向分化:增殖潜能大:增殖潜能大:表面标志:表面标志:第一阶段第一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干细胞阶段1 1干细胞干细胞 1 1干细胞干细胞+1+1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能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能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9090以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以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通过自我复制可保持通过自我复制可保持

14、自身细胞自身细胞数量的稳定,数量的稳定,通过多向分化形成通过多向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各系定向祖细胞。CD34+CD38-Lin-CD34+CD38-Lin-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 造血细胞已经限定进一步的分化方向,包括造血细胞已经限定进一步的分化方向,包括红系定向祖细胞,粒红系定向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单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祖细胞数目大量扩增祖细胞数目大量扩增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前体细胞阶段前体细胞阶段 造血细胞已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造血细胞已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各系各系幼稚细胞。幼稚细胞。(五)造血干细胞的生

15、成调节(五)造血干细胞的生成调节 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旁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局部调节。的局部调节。促进促进增殖()增殖():Flt-3Flt-3配基,促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配基,促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 1、3 3、6 6,干细胞因子等,干细胞因子等抑制增殖(抑制增殖(-):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干扰素等,干扰素等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的共同来源,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的共同来源,是生成血细胞的原始细胞。是生成血细胞的原始细胞。骨髓移植目的是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骨髓移植目的是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30l二二.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一)(一)数量

16、、形态数量、形态lRBC正常值正常值 男:男:5.01012/L l 女:女:4.21012/Ll血红蛋白正常值血红蛋白正常值 男:男:120-160g/L l 女:女:110-150g/Ll 新生儿:大于新生儿:大于200g/Ll贫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31意义:意义:使红细胞使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增大,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面的距离缩短,有利于气体进出细胞;面的距离缩短,有利于气体进出细胞;有利于红细胞进行可塑性变形。有利于红细胞进行可塑性变形。形态:双凹圆碟形,直径约形态:双凹圆碟形,直径约78m。无细胞核,无线粒体。无细胞核

17、,无线粒体。(二)(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概念: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概念: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胞内容物粘度:胞内容物粘度:红细胞膜弹性:红细胞膜弹性:比值大,易变形。比值大,易变形。Hb浓度浓度粘度粘度变形能力变形能力弹性大,变形能力大弹性大,变形能力大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衰老和异常的衰老和异常的RBC难以通过脾窦而被清除难以通过脾窦而被清除RB

18、C通过脾窦的过程通过脾窦的过程1.未成熟的未成熟的RBC变性能力差,难以通过骨髓血窦,变性能力差,难以通过骨髓血窦,不易进入血液循环。不易进入血液循环。(2)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的特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简称简称血沉血沉),以红,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正常值:男性为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女性为020mm/h 异常情况:妊娠、活动性结核、风湿热、异常情况:妊娠、活动性结核、风湿热、肿瘤时血沉加快。肿

19、瘤时血沉加快。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彼此之间以凹面相贴红细胞彼此之间以凹面相贴 总表面积总表面积/总容积总容积的比值的比值 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血沉加快血沉加快 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与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与红细胞本身无关红细胞本身无关 抑制叠连:白蛋白、卵磷脂抑制叠连:白蛋白、卵磷脂 促进叠连促进叠连: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测定血沉的意义测定血沉的意义:血沉愈慢,悬浮稳定性愈好;血沉愈快,血沉愈慢,悬浮稳定性愈好;血沉愈快,悬浮稳定性愈差。悬浮稳定性愈差。测定血

20、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依据。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依据。(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概念:将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概念:将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低渗溶液低渗溶液中,中,将引起红细胞将引起红细胞膨胀破裂膨胀破裂,即发生,即发生溶血溶血,表明红细胞具,表明红细胞具有一定的渗透脆性。有一定的渗透脆性。指标:用引起溶血的指标:用引起溶血的NaCl溶液的浓度来衡量溶液的浓度来衡量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正常值:正常红细胞在正常值:正常红细胞在0.42%NaCl溶液中,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开始

21、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溶液中,完全溶血。溶血:溶血:在低渗溶液中,由于水在低渗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造成分进入造成RBC(膨胀)破裂,(膨胀)破裂,Hb逸出。逸出。小结:小结: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等渗溶液:溶液:渗透压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相等的溶液的溶液等张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正常体积和形状的溶液的溶液等张等张溶液一定是溶液一定是等渗等渗溶液;溶液;等渗等渗溶液未必是溶液未必是等张等张溶液溶液举例:举例:0.9%NaCl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故称为生理盐水。

22、故称为生理盐水。1.9%尿素溶液虽是等渗溶液,但尿素溶液虽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不是等张溶液。张力张力: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所造成的渗透压: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所造成的渗透压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代谢几乎停止代谢几乎停止Na+-K+泵泵 活动活动血浆血浆K+浓度浓度 因此,临床输血应引起注意,防止高血钾。因此,临床输血应引起注意,防止高血钾。临床临床(三)(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红细胞在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平均寿命为平均寿命为120天天,因,因此每天有此每天有0.8%的红细胞需要更新。的红细胞需要更新。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

23、的原料 (1)蛋白质和铁蛋白质和铁是合成是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的基本原料基本原料。(2)在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必须有)在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必须有维生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和叶酸作为作为合成合成DNA的辅助因子的辅助因子。(3)其他: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其他: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元素。(1)铁铁 成年人体内贮存量:成年人体内贮存量:3-4g铁铁 存在方式:存在方式:65存在于存在于Hb;15-30 Fe2+脱铁铁蛋白脱铁铁蛋白铁蛋白铁蛋白 需要量:需要量:20-30mg/day(成人)(成人)来源:来源:外源性铁:外源性铁:5%,食物供应,食物供应 (蛋黄、

24、肝、豆类、菠菜和铁制炊具)(蛋黄、肝、豆类、菠菜和铁制炊具)内源性铁:内源性铁:95%来自体内来自体内RBC破坏后铁的破坏后铁的再利用再利用。利用形式:利用形式:Fe3+需还原成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才能被利用。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缺乏症:缺铁性贫血 慢性出血疾病、月经过多、铁摄入不足、慢性出血疾病、月经过多、铁摄入不足、胃肠道吸收障碍、妊娠儿童生长等引起体内胃肠道吸收障碍、妊娠儿童生长等引起体内铁的供应绝对或相对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铁的供应绝对或相对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不足,导致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2)叶酸叶酸 来源:叶酸存在于肝脏、绿色蔬菜及多来源:叶

25、酸存在于肝脏、绿色蔬菜及多种水果中。种水果中。作用作用:在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叶在幼红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叶酸作为酸作为合成合成DNADNA的辅酶的辅酶,促进细胞分裂和血红蛋白,促进细胞分裂和血红蛋白的合成。的合成。缺乏症: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缺乏叶酸骨髓幼红细胞骨髓幼红细胞DNADNA合成受阻合成受阻分裂增殖分裂增殖能力能力成熟缓慢成熟缓慢胞浆胞浆RNARNA合成不受影响合成不受影响成分相对成分相对胞体变大胞体变大功能减退。功能减退。(3)维生素维生素B12 体内贮存量:体内贮存量:1-3mg 需要量:需要量:1-3ug 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肉、肝)

26、。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肉、肝)。吸收:与吸收:与内因子内因子密切相关密切相关.作用:与叶酸相似。作用:与叶酸相似。缺乏症:叶酸的活化需要维生素缺乏症:叶酸的活化需要维生素B12的参与,的参与,因此维生素因此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引起叶酸的相对不足,缺乏时,可引起叶酸的相对不足,也引起也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itB12的吸收过程的吸收过程 2.红细胞的生长过程红细胞的生长过程(1)过程:)过程: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BFU-EBFU-ECFU-ECFU-E)原红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晚

27、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 2)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分为两个亚群:早期红系祖细胞(分为两个亚群:早期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系集落形成单位 BFU-EBFU-E)和晚期红系祖细胞()和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单位 CFU-ECFU-E)(3 3)在原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节段经历)在原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节段经历3 34 4次有丝分裂次有丝分裂(4 4)血红蛋白合成从原红细胞开始,持续到网织入血)血红蛋白合成从原红细胞开始,持续到网织入血(5 5)从原红细胞发育到网织红细胞并释放入血经历)从原红细胞发育到网织红细胞并释放入血经历4 47 7

28、天天3.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 1)爆式促进激活物(爆式促进激活物(BPABPA):可促进:可促进BFU-EBFU-E(红红系祖细胞系祖细胞)从细胞周期中的静息状态进入从细胞周期中的静息状态进入DNADNA合成期,合成期,从而从而促进早期祖细胞的增殖促进早期祖细胞的增殖。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BFU-E CFU-E)原红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早幼红细胞胞中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 2)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来源:主要由来源:主要由肾肾皮质管周细胞(

29、如成纤维皮质管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肝也能少量产生。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肝也能少量产生。作用:作用:a.主要主要促进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红系、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增殖并向形态可识别的前体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增殖并向形态可识别的前体细胞分化;分化;b.加速加速前体细胞前体细胞的增值、分化,并促进骨髓的增值、分化,并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释放网织红细胞;c.促进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红、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的增殖与分化。系集落形成单位)的增殖与分化。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BF

30、U-E CFU-E)原红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早幼红细胞胞中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POPO2 2 RBCRBCHbHb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主)(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EPOEPO生成的调节生成的调节 生理刺激:组织缺氧生理刺激:组织缺氧(3 3)雄激素雄激素 直接直接刺激髓内幼红细胞刺激髓内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的分裂增殖 促进促进EPOEPO的分泌的分泌(4 4)雌激素:)雌激素:抑制抑制EPOEPO的作用的作用(5 5)促进)促进RBCRBC生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生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素、

31、肾上腺皮质激素(6 6)抑制)抑制RBCRBC生的激素:白细胞介素生的激素:白细胞介素、肿、肿瘤坏死因子等瘤坏死因子等(四)(四)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9090)(1 1)脾和肝中破坏)脾和肝中破坏 单核单核-巨噬细胞清除巨噬细胞清除 (2 2)衰老的红细胞在脾内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经消)衰老的红细胞在脾内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而脱铁血红素也转变为胆色素,运送化后,铁可再利用,而脱铁血红素也转变为胆色素,运送到肝进行处理。到肝进行处理。2.2.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1010)(1 1)在血管内机械冲击破损)在血管内机械冲击破损 (2 2)释放的血红蛋

32、白立即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然)释放的血红蛋白立即与血浆中的触珠蛋白结合,然后被肝摄取,铁以铁黄素的形式沉着于肝细胞内,脱铁血后被肝摄取,铁以铁黄素的形式沉着于肝细胞内,脱铁血红素则转变为胆色素。红素则转变为胆色素。l(一)白细胞的(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数量与分类l1.N:成人:成人WBC是是4.010.0109/Ll2.分类:分类:l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l 粒细胞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l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l单核细胞单核细胞l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二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1.生理特性生理特性(1 1)渗出渗出(d

33、iapedisis):(diapedisis):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借借以穿过血管壁以穿过血管壁,称为血细胞渗出。称为血细胞渗出。(2 2)趋化趋化性(性(chemotaxischemotaxis):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进行):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进行游走的特性。游走的特性。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细胞的降解产趋化因子:吸引白细胞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和细菌等抗体复合物、细菌毒素和细菌等(3 3)吞噬吞噬作用作用(phagocytosis)(phagocytosis):白细

34、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趋化到坏死组织和外源性异物周围,包围异物并将其吞入胞浆内。可趋化到坏死组织和外源性异物周围,包围异物并将其吞入胞浆内。(4 4)分泌分泌功能:白细胞能分泌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功能:白细胞能分泌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l(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三)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实现对机体的实现对机体的防御防御功能功能l1 吞噬功能: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l2.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细胞免疫T淋巴细

35、胞淋巴细胞l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3.嗜碱性粒细胞:其内含有大量活性物质。嗜碱性粒细胞:其内含有大量活性物质。l4.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寄生虫的免疫反应。5960platelets最小的血细胞,无核,两面微凸圆盘状最小的血细胞,无核,两面微凸圆盘状 直径直径-3um 611.1.粘附粘附: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1)成分)成分 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GPb/、GPb/a 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内皮下成分:胶原纤维 血浆成分:血浆成分:vWF(2)机制)机制血管损伤血管损伤 胶原暴露胶原暴露 vW

36、F与胶原结合与胶原结合 vWF变构变构胶原胶原-vWF-GP(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桥梁桥梁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粘附 2.2.聚集聚集:血小板之间彼此粘着的现象:血小板之间彼此粘着的现象 (2 2)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1 1)聚集分两个时相)聚集分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迅速、可逆、由低浓度致聚剂引起第一聚集时相:迅速、可逆、由低浓度致聚剂引起第二聚集时相:缓慢、不可逆、内源性第二聚集时相:缓慢、不可逆、内源性ADPADP引起引起 ADP:引起聚集最重要的物质,特别是从:引起聚集最重要的物质,特别是从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37、ADP。TXA2(血栓烷(血栓烷A2):很强的聚集血小板和):很强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的作用。缩血管的作用。胶原胶原 凝血酶凝血酶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GI2:强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强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正常情况下和扩张血管作用,正常情况下与与TXA2保持保持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使血小板不至于聚集。使血小板不至于聚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用于环氧化酶,减少血小:作用于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板TXA2合成。合成。NO:与:与PGI2类似类似(3)主要的抑聚剂:)主要的抑聚剂: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发生粘附、:血小板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发生粘附、聚集和

38、释放反应。聚集和释放反应。3.3.释放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的生物活性: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的生物活性物质排出的现象物质排出的现象主要成分:主要成分:ADP、ATP、5-HT、Ca2+vWF、纤维蛋白原等纤维蛋白原等胞浆中胞浆中CaCa2+2+血小板收缩血小板收缩血块回缩血块回缩坚实血栓坚实血栓4.4.收缩收缩5.5.吸附吸附:血小板表面可以吸附多种凝血因:血小板表面可以吸附多种凝血因子,有利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子,有利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活化的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 暴露的胶原结合暴露的胶原结合并活化血小板(并活化血小板(粘粘附附)活化的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释释放放血小板因子血小板因子 吸

39、引更多的血小吸引更多的血小板板聚集聚集 形成血小板拴子形成血小板拴子小结:血小板小结:血小板的特性的特性707172l1、生理止血(、生理止血(Hemostasis)定义:)定义: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不加任何处理出血自然停止的过程。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不加任何处理出血自然停止的过程。正常人正常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为为13分钟。分钟。出血时间出血时间:用小针刺破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用小针刺破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正常为续的时间,正常为13分钟。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分钟。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 1、血管收缩反应、血管收缩反应 2、生理止血过程、生理

40、止血过程 2、血小板栓子形成、血小板栓子形成 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管收缩的原因:血管收缩的原因:(1 1)损害性刺激通过)损害性刺激通过神经反射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收缩;引起血管收缩;(2 2)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血管肌源性收缩;收缩;(3 3)粘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的)粘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的5-HT5-HT、TXA2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起血管收缩1.1.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受损局部及附近的血管立即收缩,阻断:受损局部及附近的血管立即收缩,阻断血流。血流。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启动凝血过程发生启动凝血过程发生 坚实的止血栓坚实的止血

41、栓3.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 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的胶原纤维,使血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的胶原纤维,使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塞血管破口,实现初步止血。的止血栓,堵塞血管破口,实现初步止血。2.2.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的形成 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 二、血液凝固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血液由流动流动的的液体状态液体状态变成变成不能流动不能流动的的凝胶状态凝胶状态的过程。的过程。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蛋白质酶解白质酶解过程。最终将血浆中的可

42、溶性过程。最终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并交织成并交织成网网,以加固血栓。,以加固血栓。注意区别:注意区别: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是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第三步)的重要环节(第三步)(1)共有)共有14种种(2)罗马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有)罗马数字命名的凝血因子有12种,即:种,即:FF。(。(F是是活化的活化的F,不再视为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不再视为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酶、高分子激肽原(3)F是是Ca离子,其他均为蛋白质离子,其他均为蛋白质(4)8种因子为丝氨酸蛋白酶,需活化

43、后才具有酶的活性,如种因子为丝氨酸蛋白酶,需活化后才具有酶的活性,如FFa(5)F、F、F、F的生成需要的生成需要VitK,称为:依赖维生素,称为:依赖维生素K的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1概念: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概念:指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凝血因子丝氨酸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依赖维生依赖维生素素K的凝的凝血因子血因子(二)(二)凝血过程凝血过程:指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指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1 1)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2 2)凝血

44、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指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组织因子织因子(TFTF,或,或F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血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基本过程基本过程表面激活:从表面激活:从FF结合于带负电的异物表面到结合于带负电的异物表面到FaFa的形成过程。的形成过程。在在CaCa2+2+(F)(F)存在下,存在下,FaFa使使FF激活为激活为FaFa。FaFa与与FaFa、Ca2+Ca2+在血小板磷脂膜上结合为复在

45、血小板磷脂膜上结合为复合物,将合物,将FF激活为激活为FaF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基本过程基本过程 TFTF与与FaFa结合,形成结合,形成TF-FaTF-Fa复合物。复合物。在在CaCa2+2+存在下,存在下,TF-FaTF-Fa复合物将复合物将FF激活为激活为FaFa。经上述两条途径生成经上述两条途径生成FaFa后,后,FaFa即与即与FaFa、CaCa2+2+在血小板磷脂膜上结合为在血小板磷脂膜上结合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3)纤维蛋白形成后,在)纤维蛋白形成后,在F和和Ca2+的作的作用下,纤维蛋白

46、单体发生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用下,纤维蛋白单体发生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血凝块,血液即变为凝胶状的血块。的血凝块,血液即变为凝胶状的血块。除除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其激活实际上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其激活实际上是酶解反应。每步酶解反应都有是酶解反应。每步酶解反应都有放大作用放大作用。在凝血过程中存在多种在凝血过程中存在多种正反馈正反馈,因此凝血过程一旦启动即,因此凝血过程一旦启动即具有自我加速的特点。具有自我加速的特点。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除了第二和第三阶段完全相同外,参与两条途径的某些除了第二和第三

47、阶段完全相同外,参与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还能相互激活,将两条途径联系起来。凝血因子还能相互激活,将两条途径联系起来。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两条凝血途径均起作用,但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两条凝血途径均起作用,但外源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性凝血途径在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TF是生是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内源性凝血途径对凝血反应开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物;内源性凝血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放大和维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始后的放大和维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4)凝血过程的特点:)凝血过程的特点: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93l 内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

48、凝血系统 l 启动因子启动因子 l 反应步骤反应步骤 多多,复杂复杂 少少,简单简单 l参与的不同参与的不同 l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l凝血速度凝血速度 慢慢 412分分 快快 12秒秒 血清血清:血液凝固后:血液凝固后1-21-2小时,血块发生紧小时,血块发生紧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小结:小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血清与血浆的区别1.1.缺乏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缺乏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因子(FF、FF、FF、FF、FF)。)。2.2.增添了少量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增添了少量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物质。(四)血液凝固的负向调节

49、(四)血液凝固的负向调节2.2.凝血因子的激活局限于血管的受损部位凝血因子的激活局限于血管的受损部位1.1.血管内皮具有抗凝作用血管内皮具有抗凝作用(1 1)屏障功能,防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与内)屏障功能,防止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接触皮下成分接触(2 2)抑制血小板和灭活凝血因子)抑制血小板和灭活凝血因子3.3.血流的稀释作用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防止凝血流的稀释作用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防止凝血过程的扩散血过程的扩散(1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抗凝血酶,占血浆凝血酶抑制活性,占血浆凝血酶抑制活性的的7575。通过本身分子中的精氨酸残

50、基与凝血酶和其。通过本身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酶和其它多种凝血因子分子中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使这它多种凝血因子分子中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使这些凝血因子灭活些凝血因子灭活,达到抗凝作用达到抗凝作用.4.4.血浆中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2 2)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系统 灭活灭活FaFa、FaFa;削弱削弱Fa Fa 的作用;的作用;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的活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性,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3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先与先与Fa Fa 结合,直接抑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生理学-血液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