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恰利利恰利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唱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2、学生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学习简单的二部合唱, 并能 尝试用打击乐器处理歌曲。 3、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 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创设劳动场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游戏 师: 首先,请大家看两幅
2、图片, (出示锄地图) ,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 师:我要请一位同学模仿一下锄地的动作 (学生模仿) 师:如果再加上声音会更好。 (学生声势动作模仿) 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活泼大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师生边做锄地的动作, 边有节奏的喊号子 “嘿 呦 嘿 嘿嘿嘿嘿 嘿” ) (指 导声音:轻而有力的) (师生共同表演) 师生分别再做扛物、扫地的动作,引导学生分别边表演边喊号子。 师:请坐,刚才大家表演的都很不错。 2、师:在很多的场合都会喊一些号子,如节日欢庆、运动场上、还有就是 人们在劳动的时候。下面让我们跟音乐喊号子“嘿 呦 嘿 嘿嘿嘿嘿 嘿” (跟伴奏音乐喊号子,两遍
3、。指导声音:轻而有力的) 二、歌曲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和劳动有关的歌曲(听歌曲恰利利恰利范唱 ) 1、出示歌谱 师: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恰利利恰利 2、问:这是一首表现什么的 歌曲?(劳动) 2 请学生对照插图模仿劳动时的动作(如:锄地、撒种) 3、师:你们想看一看印度尼西亚人民劳动的场景吗? 出示劳动图 4、请学生朗读歌词(指导咬字、吐字) 师:歌词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答) 师讲解衬词:衬词,表现人们劳动时发出的一种快乐的劳动号子,和我们平时劳 动时发出的“嘿呦嘿”是相似的。 5、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模仿简单的劳动动作。听一听:这首歌曲 的情绪怎样?(快乐的) 听老师用
4、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范唱) 6、师分句弹奏第一部分,生用“嘣”分句模唱。 (指导声音:轻而有力的) 7、师分句弹奏第一部分,生加入歌词分句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8、完整唱第一部分两段歌词。 (指导声音:轻而有力的) 9、听范唱,说一说前后两部分有什么不一样?(齐唱合唱) 10 合唱部分学习 (1) 师:这一部分与我们前面所学的什么地方相似?(劳动号子) 师讲解:前面号子是一起喊的,这里是要分两个声部合唱的。劳动的人们累了在 一起唱唱歌、喊喊号子,一唱一和多开心啊! (2) 师生合作分别学唱高低声部 生低 师低 师高 生高 (指导力度变化,高声部回声效果) (3) 学生分两组合唱二声部 1
5、1、完整演唱歌曲(唱出劳动者欢快的情绪,指导声音:轻而有力的) 12、加入声势动作演唱 (放伴奏音乐,加上锄地动作) 13、接龙唱 师生合唱 14、加入衬词“嘿 呦 嘿 嘿嘿嘿嘿 嘿” 作和声唱 (1)出示课件,讲解 (2)全体跟歌曲范唱加入衬词练习 1、2 次 (3)表现歌曲 歌曲第一部分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衬词,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15、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它表现了人们在劳动中 的快乐。接下来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乐器 三、拓展 1、讲解印度尼西亚民族乐器“安格隆” 出示图片,讲解安格隆的材料、音色、演奏方法 (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由于它是用竹筒制成的,故也称竹筒琴。 它是利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发音的。 因为它是用手摇动的, 所以也称摇竹。 安格隆的下部是一根横放的竹筒,在竹筒面上开有几个长方形的洞,在每个洞中 都插入一个上端修削成半圆形的竹筒,它被固定在框架上,下端修削成两根可以 活动的竹棍。当演奏者摇动框架时,竹棍就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 3 的声音。 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 华丽悦耳, 宛如流动不息的潺潺溪水, 十分动听。 ) 2、欣赏用安格隆演奏的歌(乐)曲的图片 3、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