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作者 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登进士第。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第。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坷。擅骈文,尤工诗,为晚唐大家。诗与杜牧齐名,人唐大家。诗与杜牧齐名,人称称“小李杜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又与温庭筠并称并称“温李温李”。背景翻译 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皇上寻求每个臣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皇上寻求每个臣子中有贤德的人子中有贤德的人,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无人能比。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无人能比。可惜到了半夜
2、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空了出来,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是十分脱俗超群。可惜的是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天下百姓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而只不过是鬼鬼神神!炼字炼字“可怜可怜”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怜夜半虚前席 作者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作者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悲”、“可叹可叹”一一类词语,只说类词语,只说“可怜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一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似轻描淡写的“可怜可怜”
3、,比剑拔弩张的,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悲”、“可叹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这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有余地。这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打落,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诗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打落,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中。果然,最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染都是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到这里,怎能不对
4、平庸的帝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炼字炼字“虚虚”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怜夜半虚前席“虚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夜半前席”的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
5、然,和谐,浑然无迹。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用了什么艺术手法?1.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笔,丝毫不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夜半虚席”,不,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问鬼神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
6、样的求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典用典。取材于司马迁。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屈原贾生列传列传里的一段故事: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
7、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揭露了晚唐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效果颇好。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1.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2.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贾生 作者: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
8、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谋议谋议”,谋略、建议,诗中,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略”,此处有,此处有“大体上大体上”之意;之意;“薄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重”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王安石的王安石的贾生贾生不像李商隐的不像李商隐的贾生贾生那般讽文那般讽文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
9、生。帝悼贾生,反而赞文帝褒贾生。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这是因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法,他也就有了新的体验,认为贾谊只是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灌婴等人的谗毁而未能如愿以偿而已。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同题诗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贾生,虽然都是,虽然都是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对比强烈。对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