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包括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和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实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数词、量词。虚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v sh:v 隶属,归属: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v 类: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不者,
2、若属皆为所虏v zh:v 连接:连接:衡少善属文衡少善属文v 嘱托: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属予我作文以记之v 兵器:兵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过秦论)v 军队、士兵: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信陵君窃符救赵赵)v战争、军事: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扬州慢慢)v用兵策略: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故上兵伐谋(谋攻谋攻)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v率率妻子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邑人
3、来此绝境v九岁九岁不行不行,至于,至于成立成立v腹犹腹犹果然果然v臣之臣之辛苦辛苦,非独蜀之人士,非独蜀之人士v神人神人无功无功,圣人无名,圣人无名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大致同音)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大致同音)1 1、同音通假、同音通假 乃瞻衡宇(横)乃瞻衡宇(横)云销雨霁(消)云销雨霁(消)俨骖腓于上路(严)俨骖腓于上路(严)北冥有鱼(溟)北冥有鱼(溟)此小大之辩也(辨)此小大之辩也(辨)夙遭闵凶(悯)夙遭闵凶(悯)常在床蓐(褥)常在床蓐(褥)零丁孤苦(伶仃)零丁孤苦(伶仃)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3)
4、吾得吾得兄兄事之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对人的态度。(4)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于渤海之尾 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用(以、靠)”v一、一、“于于”表被动表被动v 不拘于时,学于余不拘于时,学于余v二、二、“见见”表被动表被动v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v 遂见用于小邑。遂见用于小邑。v三、三、“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v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v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一、判断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5、子。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有如下几种类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冥海者,天池也。冥海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 1、用、用“者者”、“也也”表判断。表判断。“者者”表停顿,表停顿,“也也”表判断。表判断。(1)者 也(3)者,。(4)者也(2),也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这一类可以小结为:2 2、用、用副词副词“乃乃”“”“则则”“”“即即”“”“皆皆”表判断。表判断。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
6、大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环滁皆山也。此小大之辩也。此小大之辩也。3 3动词动词“为为”“”“是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是”的区别)的区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3 3)尽是他乡之客。)尽是他乡之客。4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的。今臣亡国贱俘今臣亡国贱俘刘备天下枭雄。刘备天下枭雄。5 5用用“非非”表示否定判断。表示否定判断。非谢家之宝树。非谢家之宝树。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
7、现象,文言文中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省略量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翱翔(于)蓬蒿之间翱翔(于)蓬蒿之间众人匹(于)之众人匹(于)之(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具答之。v宾语前置宾语前置v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v古之人不余欺也
8、。古之人不余欺也。v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v忌不自信。忌不自信。B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沛公安在?执肃手曰: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何言?”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不然,籍何以至此?C C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利是图,唯才是举。2 2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
9、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2 2)美哉,我少年中国!)美哉,我少年中国!现代汉语也用:怎么了,你?现代汉语也用:怎么了,你?出来吧,你们!出来吧,你们!v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词之后,并用“者者”结句。结句。求求人人可使报秦可使报秦者者,未得。,未得。(廉廉)寻找寻找能
10、够出使回复秦国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的人人率谢庄少年率谢庄少年之之精技击精技击者者百人百人率领谢庄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的少年少年蚓无爪牙蚓无爪牙之之利利,筋骨,筋骨之之强强(劝学劝学)蚯蚓没有蚯蚓没有锋利锋利的爪牙,的爪牙,强劲强劲的筋骨的筋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粟一石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一石的的粮食粮食。铸以为铸以为金人金人十二十二。用它铸成了用它铸成了十二个十二个金人金人。4 4、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代汉语
11、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青,取之于青,取之于蓝蓝,而青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这些固定
12、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五种:1 1)表示疑问:)表示疑问:A A、何以、何以?(根据什么?(根据什么?凭什么?凭什么?)?)王曰:王曰:“何以知之?何以知之?”B B、何所、何所?(所?(所的是什么?)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 C、奈何、奈何?(?(怎么办?怎么办?为什么?)为什么?)未辞也,为之奈何?未辞也,为之奈何?D D、如、如何?奈何?奈何?(拿何?(拿怎么样呢?)怎么样呢?)如太行王屋何?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E E、孰与、孰与?(
13、与?(与相比,哪个相比,哪个?)?)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 F、何为、何为?(为什么?(为什么?)?)君何为生我家?君何为生我家?(2 2)表示反问:)表示反问:A A、何、何哉(也)?(怎么能哉(也)?(怎么能呢?)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 B、何、何为?(为?(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何辞为?何辞为?C C、何、何之有?(有什么之有?(有什么呢?)呢?)例如:宋何罪之有?例如:宋何罪之有?F F、安、安哉(乎)?(哪里哉(乎)?(哪里呢?)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 G、不亦、不亦乎?(不是乎?(不是吗?)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 H、非非欤?(欤?(不是不是吗?)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子非三闾大夫欤?I I、顾、顾哉?(难道哉?(难道吗?)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 J、独、独哉?(难道哉?(难道吗?)吗?)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