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7085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1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1、抓住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思路。 2、提高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大家放假在家肯定都看过电视吧。在十月一号那天电视里就有这样一条新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

2、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大家都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正面,上书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哪有谁知道它的背面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此弥漫着战争的滚滚硝烟,广大爱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抗争,无数的人民英雄就在这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壮烈牺牲,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纪念的就是这样一位伟

3、大的人民英雄刘和珍。 二、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鲁迅。相信大家对鲁迅都非常熟悉吧。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啊?(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 (幻灯片)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三、课文背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请大家看到课文27页下面的注释。 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

4、自参加了追悼活动。他怀着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于是用沉重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 四、当堂练习,巩固字词。 这篇文章中有一些比较难懂的字词。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熟悉一下生字生词。大家手里都有一本语文的名师导学练习册吧,请大家拿出这本书来,翻到25页,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几道题。(29题) 五、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

5、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何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 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至此形成板书)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写作缘起(1-2) 二、记念主体(3-5) 三、教训、意义(6-7) 六、具体分析三大部分的思路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问:(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来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第1、2节都说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一点? 明确:第一个“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君,奉献作者最大

6、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是要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所以第一部分两次强调、突出了本文的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2、分析第二部分(35)的思路。 问: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叙写烈士生前事迹,再详细叙述遇难经过。叙述遇难的经过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3、分析第三部分(67)的思路。 问:关于惨案的意义,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何以体现? 明确:先否定了这种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

7、励“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是按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七、基本问题解答: 1、文章写于同年4、1,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以“中华民国”来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三 一八”发生说,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当即在这篇文章的后部分,同样大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并称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作者在文章开篇写“中华民国”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难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我”写出了鲁迅压抑不住的悲愤,把读者引入悲愤的氛围。(24早晨,作者得到刘、杨的遗体已经从医院运回学校的消息,便立

8、即到礼堂去看烈士的遗容。从学校回来偶,作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3、25,作者冒着被段政府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愤慨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阵低低的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也”字如何理解? 明确:“也”字针对陈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陈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动机远非限于“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而是由于鲁迅和刘既是师生又是同志。对于她的死,鲁迅感到特别悲痛,所以写文是必要的。 4、“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

9、的闲人”、“苟活者”分别指什么人? 明确:“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感“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世界”的作用。 八、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理清局部思路 1、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 (2)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安排思路的? 明确:第一自然段共5个句子,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紧承第一句,是

10、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两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这两节的整个思路可以这样表述: 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3)背诵这一节。 2、学习第四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读。 (2)思考:围绕惨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思路的?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可见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3)背诵这一节。 二、从理清思路入手,解读难句。(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

11、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第二节第一句) 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因此,这一句可以理解为: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以改变黑暗现实,为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里,“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 “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

12、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2、“惨象流言灭亡。”(第四节最后一段) 明确:“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从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思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双手沾满鲜血,居然昂起头来,反诬被套害者为“暴徒”,制造杀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着阴险地“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两手表现得无以复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钳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13、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30页最上面) 明确:“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是对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的概括。如此英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另外,我们再看到这句“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这里这种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显然是一种极大的罪恶,但是却被鲁迅讥讽为“丰功伟绩”,显然是在什么“正话反说”。所以说这里还运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反语。 4、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

14、。(第六节第一段最后) 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牺牲,“但情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5、苟

15、活者真的猛士奋然而前行。(文末倒数第二句) 明确:苟且偷生的意思,贬义:“苟活者”是作者自指,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不断地从奋斗者身上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说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暂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大有人在,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愤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二、四部分。 2、找出文中你不能理解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16、、检查复习。 检查背诵。 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同寻常的恨。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2、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明确:强调刘的善良

17、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3、 第5部分为什么用短句? 明确:表现出作者无法控制的激愤之情。 4、“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明确: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府卫队的卑鄙。 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 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中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 5、第6部

18、分首句“时间太平”中“太平”如何理解? 明确:本义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太平盛世”。文中不是这意思。 “默无声息”便是对“太平”一词最好的注释,也就是指反动派高压政策所造成的“万马齐喑”的现状,可悲局面。“三 一八”就像几颗石子投进大海,未能掀起波澜,依旧一潭死水。“太平”一此蕴涵作者多少愤怒与不平,又包含作者多少辛酸的眼泪。 6、引用陶诗的作用。 明确:是说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的怀念,“这就够了”。徒手请愿固然是不值得的,但是既然流的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不一定很大,这血也不会白流。 三、 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文章1、2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和哀悼,3

19、、4、5部分是记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和控诉,6、7部分侧重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及到三类人: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爱国青年,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能够激励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 2、写作特色 本文最大的特征是以情感(爱憎)为线索来组合成全文。作者要写的东西很多,材

20、料也很庞杂,怎样在纷繁复杂中理出条序来,这里就很需要一种智慧了。鲁迅选取了由各个自然板块相对独立的经,而又以情感爱恨交错编织为纬线穿织组成:“我有话要说”,却又“我说不出来”,但“一定要说”,于是欲说不能,欲罢不休。长歌当哭,一唱三叹,给人们极其沉重的哀伤,并又有催人坚毅的强烈感受。 这种板块独立组成,而又以主线贯穿全文的行文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写作形式。其优点是:1、便于思路展开,可以从诸多方面,诸多角度去认识,去记叙。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深深挖掘;2、省略了各部分间可能需使用的过渡句、过渡段,显得干净利索,少了累赘,有利于思绪的联想或跳跃;3、抓其一点,不及其余,有利于某个方面、某个角度的重点描

21、写或评述;4、可变性大,机动灵活,可长可短。让自己有个性,有特长的方面,有充分发挥的天地;5、在繁杂纷乱的材料或思绪之中,较容易理出头绪,也给读者们较清晰的认识,文章脉络条块分明,容易把握等等。 这种自然分板块,并标注一、二、三的结构方式,经常为人们使用。与之相似的方法还有:1、不注明一、二、三,只是在俩部分之间,空上俩行,以示停顿的间隔。例如:祝福、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2、除了分成板块,还有标注小标题。例如:内蒙访古、天山景物记等。无论是那种形式,它们的思维方式是相同,产生的作用也是相同。 建议同学们在习作中不妨试试。 四、课堂训练 2728页阅读文章训练,帮助学生运用新课中学到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内容。 2预习下一篇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记念刘和珍君》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