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7086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教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 题 燕歌行 教 学 目 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 学 重 点 分析边塞诗的多重主题,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教 学 难 点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课 型 诵读理解 授课时数 二课时 更新、补充 删减 内容 使用教具

2、课 外 作业 课后 体会 一、导入新课。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二、介绍背景。 1、阅读注解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

3、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三、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 四、整体感知。 1、白话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

4、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

5、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五、文本研读 (一)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

6、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 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

7、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

8、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

9、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3“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阵云”“寒声”“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

10、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11、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二)、从不同的人物分析诗歌 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解说: “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语出史记

12、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对比。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2、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

13、,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试作简要分析。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分析: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 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将军,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

14、雄浑而深远。 4、诗人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通过描写战役的全过程。 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 5、在写战役的过程中,诗人还写了塞外的秋景,请找出来并作简析。 山川萧条极边土 简析: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简析: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绝域茫茫无所有 简析: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 小结:在战役进展过程中穿插写景,既表明战役的地点,战争的惨烈又烘托出士卒的心情,渲染气氛。同时也揭露将帅的罪责。 6、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

15、勤久”至“寒夜一夜传刁斗”? 解说: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动荡不安,蓟北征人有家难回,浴血奋战,如今战败被围,白天见到的是战云密布,晚上听到的是单调的打更声。如此危急的绝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7、品读与探讨: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诗中哪些是“沉痛语”? 找出沉痛语并加以点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入帐下犹歌舞。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8、齐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诗中有哪些“沉痛

16、语”?为什么“不堪多读”? 明确:“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士兵的凄惨状。 资料 燕歌行及盛唐边塞诗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17、。 1、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 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2、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重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 3、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18、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

19、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

20、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

21、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高岑比较 岑参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名世。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 岑参诗中有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辈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

22、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概。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奇情异彩。 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当时的边塞诗人著名的还有王昌龄,请生课后阅读他的诗歌。赏析。 欣赏唐之韵 边塞诗人(上),了解王昌龄、王之涣及李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燕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