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课题:学习弟子规的总序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教学方法:朗读 讲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二、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三、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
2、。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四、讲解内容:1、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2、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3、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4、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
3、,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5、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6、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7、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
4、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五、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5、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六、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七、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课题:弟子规信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不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老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为什么那个小孩子的羊会被狼吃了呢?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学习13行。 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凡出言,信为先”是什么意
6、思?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你说话守信任吗? 2、学习46行。 这几行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1)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更不要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去乱传言。 (2)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3、学习711行。 说说你能读懂什么? (1)见人好的,应该想怎么去向他看齐,看到有人不好的,就要自己自我检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有就改正,没有就要做为自己以后的警戒。 (2)如果你的思想、才艺不如别人,就要自己努力,争取赶上别人,如果是你的穿着、你的生活不如别人,不要悲伤。 4、学习1215行。 (1)理解“过”和“誉”的意思。 听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读文,理
7、解。一个人要想进步不能光是想听表扬,听好听的,要正确对待批评,那是对你的进步有好处的。 (2)如果有了缺点,应该马上改正,那样还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不改正,那就不好了。 三、读文、背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全文。 2、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四、说说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后会怎么做?课题:弟子规谨教学目标: 读背弟子规谨,通过学习,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我们平时总是说要做一个
8、文明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文明?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谨。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这一节经典,借助拼音读文。 2、老师指导读文。如果有已经会读的小朋友,就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共同解读。 (1)学习14行。师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四行文字,对我们的生活起居进行了规范要求。要早早起床,晚上可迟一点睡觉,要珍惜时间。早上起来,必须漱口,便后要洗手。衣服要穿整洁,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弄脏了。 生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文。 (2)学习515行。这几行是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的规范要求。 A、指导读文,自由读文,谈谈你读
9、懂了哪一句? B、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 你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说说你平时做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挑食的坏毛病? C、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平时有人问你,你是怎么回答的?那么,学了这几句话后,你知道了什么?你以后会怎么做? D、学习16、17行。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A、我想问问小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上课没有带铅笔,你会怎么做? (指名上台演示)全班评议。 师指出,要借人家的东西,必须跟别人讲,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就是用人物,须明求。 如果你不跟
10、别人说就拿别人的东西那就不好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倘不问,即为偷。 B、借人家东西用完后,应该怎么办? 你知道弟子规上面是怎么说的吗?(借人物,及时还)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后有急,借不难。 三、辨析导行。 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用弟子规里面的话回答) 1、下课了,小红要更正一道数学题,可是她没有铅笔,同坐的不在,小红想,反正我就更正几道题目,拿同坐的更正一下吧。 2、早上7点,妈妈叫彬彬起床,彬彬说,我不想起来,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3、妈妈叫吃饭了,山山从卫生间出来,马上坐到桌子上吃饭。 4、早上起来,林林的衣服找不到了,鞋子、袜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找了好半天才从床底下找到,可是
11、,他上学迟到了。 四、朗读、背诵弟子规谨课题:弟子规泛爱众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与同学互相勉励共同进步。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文。1、在熟读的基础上,全班背诵。2、指名读,小组读。二、学文,理解意思,明白道理。1、学习第1行。(1)后能理解什么?(凡是人,皆须爱)你们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爱,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爱,那么,同学之间应该怎么样做?(2)你做得怎么样?2、学习第4行(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所教的内容,自己懂
12、得的,如果其他同学请问,要耐心讲解,别人会的而我不会,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要热心帮助别人。3、学习710行。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1)读这几行文字,说说你懂得一些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呢?(2)师解说:我们要赞扬别人的优点,不评论宣扬别人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想怎么样去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自己检查自己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缺点。与同学互相勉励进步,同学朋友有过错,找时机悄悄地提醒。三、用经典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你打算今后怎么做?课题:弟
13、子规馀力学文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书籍、文具,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样读书吗?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有这么几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就是讲的读书的方法。在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对于我们的学习讲了很多的要求,你想知道吗? 二、读文明理。 1、学生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根据文字,你能理解哪一些? 2、师讲解: (1),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讲的是要我们做完第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 (2),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要抓紧时间,不要老是看电
14、视,要主动做功课,不用人催。 (3),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是讲要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使房间整洁、卫生。 (4)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写字时,书要放正,人要坐正,字要写好,写端正。 (5)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做完功课,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书籍文具。要将东西放到一定的地方。 (6)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不管有什么急事,你的书籍课本要放整齐,有坏了的地方,就要修补好。 (7)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选择益智、提升道德品性的课外书,不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各种污染心志的书和电视节目。 三、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1、你平时是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的房间吗?
15、 2、你最喜欢看一些什么样书和电视节目呢?课题: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wi)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
16、“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2.13米),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谁来介绍一下孔子?(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出示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谁说一下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论语的影响之大。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学习他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二、整体感知:(一)自主学习将课文读12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写法。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传不习乎 罔 殆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二)朗读1
17、、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45遍。3、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4、小组读。5、齐读一遍。(三)感知:本文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一)学生试译。先仔细读几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如果开始不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二)小组合译。四人小组分工,每个同学讲23则,不懂的或者有异议的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三)质疑点拨1、学生质疑2、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还要加以点拨。(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
18、。(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 诲女知之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穿插几则小故事:(1)清朝时关于“子曰”的故事:(2)孔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3)子路盛服见孔子(4)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 四、朗读背诵,同桌互查:五、拓展体验: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六、知
19、识积累:归纳成语、格言、警句: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七、教师小结:孔子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他也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小故事:据说孔庙的大成殿仅比故宫太和殿矮三层砖,而大成殿前的十根雕龙石柱却比太和殿还好,因此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雕龙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所以有“皇上看龙柱,中间隔层布”的说法。)其推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今天学的十则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聆听孔先师的教诲,联系实际,指导自己
20、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八、课外延伸:1、背诵全文。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56个。 课题: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
21、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