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评选读:时评选读: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含金量”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含金量” 目录:目录: 大学生半数能识别,垃圾分类推广任重道远 两会践行垃圾分类助力建设环保社会 把握“窗口期” ,提升垃圾分类“含金量” 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需要“三板斧” 垃圾分类开始提速,期待成都优异答卷 大学生半数能识别,垃圾分类推广任重道远 (2020-6-10 8:14:03) 四川在线 作者:堂吉伟德 尽管垃圾分类条例在当地实行已将近一年, 但家住西安的大二学生范梦珂对垃圾分类标 准的掌握依旧不足,“分类时会犹豫, 判断全凭直觉” 。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 调查对象中 43.9% 的大学生在处理垃圾时会有意识
2、地进行分类。但完全掌握垃圾分类标准的仅有 4.6%,42.3% 能分辨大部分,43.4%表示部分能分辨,9.7%表示基本不能分辨。 (6 月 8 日中国青年报 ) 调查显示,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垃圾分类,但仅半数能正确辨别,两组数据对比形成了极 大的反差,如果连学历较高的大学生,都无法正确辨别和执行垃圾分类标准,那么其他人群 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4 月 1 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 方机构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5.8%的受访者非常了解并知道如何 正确分类,42.1%的受访者知道一些但对如何分类不是很清楚,另有 2.1%的受访者听说过但 完全不知道
3、如何垃圾分类。北京市相关机构组织的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居民对生活垃圾“四 分类”知晓率达到了 80%,但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 率仅有 2 成。 作为全国首批八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在 2011 年就制定了全国首 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地方性专项法规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 并于 2017 年开展了生 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但若以居民的识别率来说,先进地区并没有形成先发优势, 市民对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参与度、识别率和准投率处于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之前的 工作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垃圾分类的体系未能完全建立, 从前端到末端未能形成有效的
4、 闭环, 最后收到整体性提高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期的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和顽 固性,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 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 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在垃圾 分类投放、收集、存放、运输、处置的闭环流程中,垃圾分类投放参与度与准确率,对后续 工作的能效具有基础性作用。 垃圾分类如此没有最基础的公众参与, 仅靠相关工作人员现场 督导和二次分拣,不仅人力成本巨大也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因而,提高全民的生活垃圾分类 知识,有效提高垃圾分类标准的辨识度,关乎到垃圾分类的
5、执行力和终极成效。 垃圾分类既要从娃娃抓起,又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因而不仅是“大手牵小手” ,而是 “彼此共携手” 。尽管垃圾分类处理已倡导多年,在一些城市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试点,不 过无论从居民意识还是行为习惯方面, 都远远未能达到预期, 足以说明既有的推广策略与办 法相对低效,有待于不断改进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做到先易后 难,从最简单的垃圾分类开始,逐步培养大众的意识与责任,让他们先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要做到分类实施。 群体的差异性对宣传普及和推广落实的要求也有差别, 比如老年 群体在接受度上相对较慢,应当反复引导并做好日常矫正,必要时要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 对行动
6、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辅助其进行分类处理和投放等; 三是要方便适用。据反映,一些地方的分类垃圾桶的摆放和设置存在较大的不足,要么 设置过于复杂增加了辨识的难度, 要么设置过于简单造成了混装现象较为突出。 还得结合垃 圾分类后续处置的能力、公众素质和需求满足等多种因素,最大程度实现方便适用的原则, 实现聚合效应的最大化。 四是要约束促进。垃圾分类投是公民应当履行的公共义务,除了柔性的引导和鼓励外, 比如采取积分或者发小礼品等,同样离不开强制措施的促进。在既有的法律和规则框架,加 大监督、执法和处罚力度,也是进行垃圾分类推广的题中之义,除此之外,以学校、社区、 企事业单位为平台,进行全覆盖、多层
7、次、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宣传普及,也是提高全民垃圾 分类辨识力、参与度的现实路径,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起抓起,继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 氛围和文化影响。 两会践行垃圾分类助力建设环保社会 (2020-5-21 9:31:20) 四川在线 作者:江德斌 楼门前摆放的四色垃圾桶、宣传引导标识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品“消失”不见了在 全国两会驻地,一个个这样的新变化提示着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 施,两会驻地正带头践行,引领分类新风。 (5 月 20 日北京日报 ) 目前, 北京正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 任主体,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行教育和处罚
8、相结合,并要求餐馆、旅馆不得主动 提供一次性用品。 时值全国两会, 各地代表委员相聚北京, 会议期间, 在会议中心的引导下, 亲身践行生活垃圾分类, 体验到由此带来的益处, 从而加强环保观念, 将其融入日常生活里。 源头减量是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关键环节。 北京会议中心驻地按照要求, 客房内不 再提供一次性用品; 会议区设置分类垃圾桶, 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 并减少一次性垃圾袋、 纸杯、杯垫的使用;餐厅倡导大家践行“光盘行动” ,食材边角料和剩余的半成品进行加工 利用,减少食材浪费。这些垃圾分类措施,均可达到促进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引导绿色消 费的效果,不仅减轻了会议中心的负担,也受到客人
9、的支持和喜爱,说明措施得当,值得全 面推广。 生活垃圾分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乃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路。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各地生活垃圾总量逐年增长,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压 力,亦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急需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管理,将可回收资源挑拣出来重新利 用, 让厨余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以降低垃圾总量。 从北京会议中心驻地的实践看, 厨余垃圾量减少 93%左右,说明垃圾分类效果显著,极大减轻了后端环节的负担。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和时间表,部分省市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从实 践经验看,市民有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很多人不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
10、意义和方法,最初 往往有些抵触心理,需要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生活垃圾分类投 放方法, 并提供实际操作指引。 在初期实践过程中, 需要配备大量的社区工作人员、 志愿者, 进行监督、引导、宣传教育,以帮助市民尽快熟悉流程。 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需要从上至下统一观念, 培养共同行动的习 惯。 在全国两会期间, 代表委员亲身实践垃圾分类, 有助于巩固认知, 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并从中吸取先进经验,进而将好的方法带回去,身体力行做环保志愿者,主动在各地进行宣 传推广,以代表委员的身份,引领更多市民效仿、跟进,从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 实施,让环境变得更
11、美好、更舒适。 把握“窗口期” ,提升垃圾分类“含金量” (2020-5-14 8:30:59) 四川在线 作者:腾扬阳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多地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北京城管执法部门 5 月 11 日起集中 开展针对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立案处罚, 当天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 类违法行为 51 起。此外,武汉市城管委 12 日发布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将从 7 月 1 日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 圾量也在不断增加。实施垃圾分类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的“关键小事” 。习近平
12、总书 记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 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信不少人经历此次疫情, 在思想上更了解环境卫生、 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当前, 疫情防控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安全环境, 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窗口期” ,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助力推动垃圾分类行 稳致远,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含金量” 。 垃圾分类要全民参与。要改变群众观念,广泛开展教育引导,让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 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培养垃圾分 类的好习惯。要立足“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 ,做实
13、做细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多推一些 人性化的举措、精细化的管理,进一步激发大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热情,真正使垃圾分类 成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行动自觉。 只有家家参与、 人人动手, 让每名群众都投身其中、 当好主角, 才能让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成为生活中那条细细的红线,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更加 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要精准发力。 实施垃圾分类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要迈过 的一个坎。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推进,坚持整体谋划,聚焦关 键重点,持续精准发力。抓住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聚焦城乡社 区、公共区域、机关事业单位等重点区域,全链条全方位推
14、进垃圾分类。创新管理模式,采 取“科技+管理” ,推进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等方式对源头 分类行为进行监管,做好误时投放点垃圾分类实效日常管理,使垃圾分类充满“智慧” 。 垃圾分类要常态长效。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 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5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疫情影响下, 要完成既定目标, 必须要努力创新方法,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确保取得更大
15、成效。通过健全政策制度、加 大资金投入等保障措施, 形成垃圾分类常态长效机制。 同时用法律法规约束垃圾分类全过程, 强化监督将细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以保障垃圾分类常态长效推进。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 ,实则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 。我们必须付出巨大的 努力,充分发动,久久为功,让垃圾分类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解决垃圾分类问题 需要“三板斧” (2020-1-23 9:03:24) 四川日报 作者:汪剑超 我国尝试推行垃圾分类,已经有 20 年历史,但目前推行不容乐观。问题出在哪里?怎 样解决?在上期问计高质量发展中,刘建国教授认为,作为企业要找准定位,吸引居民 主动参与垃圾分
16、类, 这与奥北环保从事垃圾分类的理念很一致。 我想结合奥北环保近年来在 垃圾分类上的实践,谈一谈我们的思考。 垃圾分类,要让意识变为常识。推行垃圾分类宣传多年,大多数公众都知道国家要做垃 圾分类了,垃圾分类有益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但是,这只是意识层面,对于分类的常 识,能准确无误知道垃圾应该具体扔进哪一个垃圾桶的人,数量还不足。造成这样的情况, 原因有二。一是过去的垃圾分类宣传,一直在强调意识层面的培养,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常识。导致公众有意愿,却缺少行动。二是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时,一些基层社区的宣传材 料往往是从互联网上东拼西凑而来,信息不准确,不系统,不权威,也没有挖掘和整理权威 准
17、确的垃圾分类信息。去年我们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科普“碱性干电池是其他垃圾”这 一知识,居然引发了大讨论。实际上我国碱性电池无汞化至少已经 10 年以上了,但是不少 人的意识还停留在“一节电池会污染 2 万吨水”这种 20 年前的环保宣传知识上。 让意识变为常识。奥北环保从 2018 年起,结合多年从事再生回收的渠道经验,整理了 可回收物 14 分类标准:5 种塑料(PET 瓶、PE 瓶、塑料袋膜、塑料泡沫、硬质塑料) 、4 门 单类(织物、玻璃、电子、复合) 、3 类纸张(黄纸板、书报、综合纸) 、2 样金属(铝拉罐、 其他金属) ,1 个原则(干净干燥无异味) ,就是为希望行动的用户提供怎
18、么做的具体指导。 垃圾分类,要提供有效的渠道。在解决了意识向常识转变的问题后,垃圾分类还有第二 道难题,那就是做了到底有用没用?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过去我在北京工作生活时发现, 所在小区几乎每年都宣传垃圾分类,发垃圾袋、发手册,小区楼下垃圾桶也摆了三四种。可 我下楼去丢垃圾时候,发现不少邻居没扔对,把人们辛苦分好的垃圾给弄混了,保洁员也常 常几个桶一起混着倒进垃圾车拉走,如此反复,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因此,垃圾分类要做好,在渠道上,第一需要稳定可靠,确保分对了的垃圾不会再混合 起来。第二,渠道上必须给公众,尤其是居民提供反馈。分类正确将得到奖励,分类错误, 能够及时纠正,知道自己错在哪
19、。这样,大家才能够逐渐在实践中学会分类。现在越来越多 的分类推动方也注意到这个问题, 各种解决方式也开始出现: 上海通过志愿者的形式进行反 馈和监督,一些地方则采取智能垃圾箱,分类正确能够得到积分奖励换取礼品,这些是一种 积极的尝试。而奥北环保,也提供了一种独特方式:回收袋+投放点+收运车+收益返现。 垃圾分类,还要实现可持续。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关键在于渠道的可持续性,不能一开 始轰轰烈烈,过一段时间就偃旗息鼓。因此,社会成本和收益是否匹配,能否大规模复制和 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上海推行的志愿者模式效果虽好,但也存在难以管理和持续的问题。 智能垃圾箱则与志愿者模式相反,只想通过技术解决问题,而
20、忽略了人的因素,没能动员和 调动起应有的社会资源,可能会导致垃圾的错误分类和投放,影响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从长远来看,垃圾分类需要同时借助技术和人的力量,普及常识,打通渠道,实现长期 可持续,才有最终实现人人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开始提速,期待成都优异答卷 (2019-12-1 8:17:21) 四川在线 作者:刘天放 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将于 12 月 1 日 起正式实施,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随即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 ,进一步 明确将全省城镇生活垃圾分为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四种基本类型, 确保有害垃圾单
21、独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单独投放比例。 (11 月 30 日四川 在线) 近期, 生活垃圾分类再度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热门词, 全国各试点城市先后掀起开展垃 圾分类工作的热潮,垃圾分类搞得风生水起。从起步较早的广州,到最引人注目的上海,再 到暗自用力的北京等, 每座城市都在把垃圾分类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而作为试点城市之 一,成都 12 月 1 日也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新规。 事实上, 成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在扎实推进, 从被列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以 来,成都已相继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82020 年) 2019 年以街道为 单位成建制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22、 等系列政策措施, 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 分类回收管理,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此次的正式印发成都市可回收的回收指导目 录 ,将意味着成都市垃圾分类整体推进工作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驶入“快 车道” 。 最新印发发的目录 ,进一步明确了可回收物主要种类、常见可回物目录,为市民提 供了最为详实的可回收物名录“权威指南” 。市民只要根据其中的规定,就可以做到垃圾分 类,不再像以前那样处理垃圾了。在垃圾分类正式在成都实施之前,今年以来,成都市已经 在住宅小区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餐厨垃圾就地生化处理、大件垃 圾回收利用和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前端处置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23、可谓“预演”不断,为垃圾 分类正式实施积累了经验。 国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经三年多了,而到 2020 年底,基本建立垃 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 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在先行先 试的几座城市中,都在为垃圾分类提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 、西部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应该在这项工 作中做出个样子来。从经验看,垃圾分类不是出台了规定就完事大吉,后续工作更复杂,尤 其是让市民改变固有的投放垃圾习惯, 以及如何让各单位都参与其中, 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即落实更重要。这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靠创新驱动,如此才能使成都的垃圾 分类工作不断迈向纵深。而事实证明,成都无论做什么,总会带来惊喜。相信成都在垃圾分 类上也是如此,期待成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