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7728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版)九年级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 班中考复习专用 姓名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B、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依次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的“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以为底”的特点,还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差互。B本文写水,先见其形,后闻其声,有“如鸣佩环”的感受。接着直接的称赞水的清冽。并且还用“(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C本文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蜿蜒形容小溪的形状,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形象逼真。D作者描绘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在寂寞处

3、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E、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然后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

4、和溪流。B、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从正面描写水清澈透明。D、本文主旨:生动写出了小石潭的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

5、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入则无法家拂士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逐其师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谁道人生无再少 D、庭下如积水空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念无与为乐者/念此私自愧C遂至承

6、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D相与步中庭/借旁近与之3选出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了。 B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C但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散人”罢了。 D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散人”了。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

7、的感觉。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B、“竹柏影也”四个字,比喻月下美丽的藻荇交横,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C、本文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D、本文寥寥数笔,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E、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句点明

8、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情,又点出同游的人和游的地点。第三句写与好友一起在寺院中散步,共赏月景。B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C第三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文末自谓“闲人”反映作者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D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

9、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人恒过, 然后能改;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问其故 B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C、入则无法家拂士/月色入户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未尝稍降辞色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C百里奚举于市/东市买骏马 D而死于安乐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11、曾益其所不能/曾不事农桑 B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C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4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2)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第二段中人才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B

12、第三段从正反方面论述人处于困境中才能振作奋发,国家没有忧惧则要灭亡的道理。C文中画线的句子a句承接上文“行拂乱其所为”;b句承接上文“空乏其身”。D孟子认为国家长治不衰所需的条件是:“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13、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乃入见入则无法家拂士C、故逐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B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C弗敢加也,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既克,公问其故

1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2) (3)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B、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C、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D、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断狱以情,则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只有取信于民

15、,才能把战争的胜利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正是曹刿的“远谋”。 B“齐人三鼓”一句,既包括了齐军第一次和第二次击鼓进击鲁军未出击的战况,又写出了齐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企图取胜的急切心理。C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进军,所以能克敌制胜。这种见解,在战略思想上是相当高明的。D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事事处处听从曹刿的指挥,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16、。C. 选文第2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参考答案小石潭记:1、C(A、大约/能够 B、长短不一/交错 C、因为 D、清凉/冷清)2、B(未见其形先闻其声)3、(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4、C(从侧面描写)5、C(目的是表现潭水清澈透明)记承天寺夜游:1、B(A、照进/国内 B、于是,就 C、缺少/年少 D、透明/明亮)2、(A、透明/明亮 B、想到C、寻找

17、/不久 D、一起/给) 3、B 4、A 5、B(“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也”)6、B(拟人) 7、D 8、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B(A、因此/原因 B、常常C、国内/照进 D、违反,阻挠/同“弼”,辅佐)2、C(A、将要/减退 B、尚且/同“增”,增加 C、市场 D、安逸/养生)3、D(A、增加/竟然 B、辅佐/违反 C、介词,从,被/介词,到 D、他) 4、略 5、C(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6、C(b句承接上文“苦其心志”) 曹刿论战:1、D(A、攻打/砍伐 B、进去/国内 C、因此/原因 D、代词,他们)2、B(A、跟随 B、目光短浅/鄙陋 C、诚信 D、原因)3、略 4、C(作战过程略写)5、D 6、A(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舞士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名师整理)最新语文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