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078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 察 实 物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内容简析例1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景图,并在情景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观察立体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2.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2、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法与学法1.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兴趣。承前启后链

3、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情景导入:师: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小动物的图片想考考大家,你能猜出是什么小动物吗?(课件出示玩具小熊的背面图)学生猜。(教师出示玩具小熊的正面图)大家猜对了吗?你们知道刚才这两张图片分别是从哪两个方向拍到的吗?(指名交流)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很仔细。用眼睛认真、仔细地看这就叫“观察”。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就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品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故事导入:星期天,李奶奶带着东东、明明和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到了象园,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

4、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吧!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欢欢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奶奶,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师: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师: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

5、体。(板书: 观察物体,并齐读课题)【品析: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开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景引入,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观察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拿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他的画后,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颗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

6、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品析:实地观察操作,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给学生极大的心理触动,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观察实践,自主建构。(1)本位观察。老师拿出一只熊猫玩偶放在学生中间让学生观察。师:你看到了熊猫玩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找坐在不同方位的学生回答。【品析: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2)全面观察。

7、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只相同的熊猫玩偶,请同学们按顺时针方向围着熊猫玩偶转一圈,从熊猫玩偶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位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品析: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在情景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表象,发展观念。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玩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1)情景模拟:对照情景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

8、看小明观察到的熊猫玩偶是什么样的。再分别站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思考:观察熊猫玩偶的时候,从哪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比较相似?它们的区别在哪里?(2)运用表象: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熊猫玩偶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玩偶图片,学生说一说上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3)反思提升: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品析:通过情景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

9、玩偶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小亮和小红都站在了熊猫玩偶的侧面,为什么看到的图片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小亮和小红虽然站在了熊猫玩偶的侧面,但小亮和小红面对面,小亮的左边是小红的右边,所以他们看到的熊猫玩偶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小亮看到熊猫玩偶的正脸在自己的右侧,小红看到熊猫玩偶的正脸在自己的左侧。【品析:通过质疑,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在师生共同回顾之后,简单总结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从

10、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要看清物体的特征,找准特征是关键。提出要求:回家后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最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下节课我们就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品析:课末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熊猫玩偶的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

11、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先让学生在本位观察,然后换位观察,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使学生切身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实物观察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感悟和经验,这正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课的教学还给教师一个重要启示:将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既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又能得到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板书设计观察实物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同。 小明小亮 小红小芳第2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5题。内容简析例2和例3,将所观

12、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认识从整体上升到局部,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2.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正确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

13、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1.本课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用演示法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用观察发现法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实地观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古诗导入:师: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课件出示古诗)为什么人看到的庐山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呢?学生回答: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板书课题)【品析:用熟悉的古诗配着课件优美的画面,导入新知,

1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 复习导入: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立体图形,谁愿意先介绍一下,你带的是什么?说一说它的形状和特征。通过学生的介绍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学生介绍自己带的物品,教师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不一定全面),并给予评价或指导。师:今天我们学习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品析:交流自己带来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实践导入:活动引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组长组织组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搭好的积木。师: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

15、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品析:通过搭积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的探究做好准备。】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从直观到抽象,探究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2)课件出示例2,提出问题: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观察,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再次结合组内的长方体模具,判断出观察的视角。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

16、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3)观察正方体。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4)观察圆柱。小组活动:将圆柱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5)观察球。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6)师生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

17、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品析: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顺承例2,研学例3。(1)猜猜看。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提出问题: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2)汇报交流。(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品析: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从不同

18、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肯定看不到正方形吗?结合实物讨论得出特殊的长方体的侧面是正方形,所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可能看到正方形,也可能看到长方形。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

19、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改进之处:在观察正方体时,有些同学没有参与小组活动,他们认为:“正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再观察了。”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醒学生每次的观察都会有新认识。板书设计观察立体图形1.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什么图形?只看到一个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正方体):正方形(圆柱):长方形或正方形、圆(球):圆2.由看到的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只看到物体的一面,不能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第6871页。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观察物体1.从正面、

20、侧面、后面观察物体。2.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观察长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具体以所观察的长方体特点而定。2.观察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3.观察圆柱:从正面、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圆。4.观察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形都是圆。复习目标1.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

21、切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复习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的能力。复习方法1.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复习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和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复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图片导入:呈现一辆小轿

22、车的图片。师:同学们,我们都见过小轿车。想一想,从不同位置观察它,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品析:直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轿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小鹿搬新家了,它的四个好朋友:小猴、小猫、小狗和小鸟给它的新房子从不同方向拍了照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小鹿看着照片发愁了,它不知道四个好朋友分别是从房子的哪个方位拍的。大家有信心帮小鹿去辨认吗?这节课我们就对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品析:情景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体会到局部与整体的

23、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景中去。】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回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课件出示问题:1.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否一样呢?3. 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时,从各个位置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我们还观察过哪些立体图形? 先小组交流,再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交流时,展示学生所学,并完成板书:观察物体典型例题,沟通联系。1.课件出示小动物给房子拍照片的情景。让学生先说一说房子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的特点,然后说一说四只小动物分别是从房子的哪个方位拍照的?最后完成填一填练习。2.课件出示猜一猜:从

24、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得出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圆柱。(课件展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可能看到什么图形?圆柱呢?(课件展示)重点讨论圆柱,教师结合图片提示: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完善板书:长方体: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长方形或正方形和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和球,可能看到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完善板书:正方体:都是正方形;球:都是圆。【品析:通过充分的活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整理,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并对所学知识以及探究方法进行了梳理。

25、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梳理知识的方法。】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1.观察茶壶。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2.观察立体图形。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出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复习观察物体时,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数学复习课变成活动课,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和小组合作交流中感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立体图形,看到的物体形状

26、是不同的。复习观察立体图形时,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想象站在立体图形不同位置时会看到什么图形,然后通过习题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之处是观察圆柱对学生有些难度,用实物教具会更好些。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观察角度(上面、左面、右面、正面等)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总结提升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共包括两个大的知识点:从不同位置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从不同位置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或立体图形,所看到形状图是不一样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从立体图

27、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初步教授三视图的知识;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根据表象进行思维和推理,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达到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例1,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景图,并在情景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困难(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求以“自我”的

28、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人或物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不作要求)。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1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例2,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只是所观察的物体有所变化,由实物变成了立体图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初步渗透三视图的知识。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种是立体图形中有平面也有曲面,

29、如圆柱;三是对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如球。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到局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编排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从学生喜爱的身边的物体导入学习,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引导学生交换位置对比,反复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形状与位置

30、有关。利用模拟情景图,读懂图中人物与被观察者与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看图找位置”和“看图想形状”两个层次活动,唤醒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新知识。如教学例1,每组中间摆放一个小熊玩具,学生分四个方位围着坐,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自己的角度分别看到了什么,注意玩具大小适中,玩具的几个面区分也要明显。这样对于初学者可以更好地把握。顺时针调换位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如教学例2,每组的中间放一个长方体。教师将事先拍好的三个图形出示在黑板上,指定某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一个,再同组互相说说。同组顺时针调换位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分组观察圆柱,知道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从而明白有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是相同的;集体观察球,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圆形的,然后教师不停地改变球的位置与方向,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球都是圆形的。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强调“可能”一词的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