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气体的热胀冷缩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4课。本课活动中,学生经历从思考如何让乒乓球鼓起来,到研究在温度变化时烧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化的过程,经过观察发现气体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主要是通过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膨胀的实验,初步感受空气具有遇热膨胀的性质。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是通过变化的肥皂膜实验,认识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学习基础上,能从观察液体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体积也随之变化判断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
2、学生对热胀冷缩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具有很大的帮助。瘪了的乒乓球如何能重新鼓起来,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接触过乒乓球的学生会有一定的经验,知道泡在热水里乒乓球就能鼓起来,不过学生就没有深入探究过为什么会鼓起来,也没有思考过如果乒乓球破了还会不会鼓起来。学生对将实验装置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已经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而本课的实验装置使用简单,因此学生操作起来会更加容易。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
3、务,激发学生对瘪了的乒乓球能否重新鼓起来产生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发现出气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的现象。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观察、探究活动,发现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教学目标1.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进行
4、科学的观察、记录,判断空气的体积大小变化会不会受温度影响。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乒乓球训练室内,波波和彬彬要打乒乓球。这时,波波却发现乒乓球瘪了,不能再用了,彬彬提出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开水里试试。问题:这样乒乓球就能鼓起来吗?交流:对琪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通过实验,探究瘪了的乒乓球在开水中能否鼓起来,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尝试解释原因。(二)活动探究1.活动1:乒乓球能鼓起来吗 提示: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容易把乒乓球压瘪。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吗?任务:把瘪了一个小坑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5、。要求:观察并描述乒乓球的变化,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汇报:瘪了个小坑的乒乓球在放进热水后慢慢鼓起来了,乒乓球恢复原样。问题:如果乒乓球破了,还能重新鼓起来吗?交流:根据恰当的理由说出自己的判断。示范:将瘪了一个坑又破了一个洞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结果乒乓球没有变化。问题:为什么破的乒乓球不能重新鼓起来?和什么原因有关。交流:是否和乒乓球内的空气有关呢?没破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膨胀,所以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破了的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会流出去了。2.活动2:会变化的肥皂膜问题:如果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大了吗?任务:探究温度变化时
6、,空气的体积怎样改变。要求:把肥皂液抹在烧瓶口,形成肥皂膜。将烧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肥皂膜的变化。也可以用手捂热烧瓶而不放进热水中。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肥皂膜是否会变化的实验。汇报:经过实验发现肥皂膜在烧瓶放进热水时膨胀了起来,放进冷水中会凹陷了下去。任务: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内容:将套着气球的瓶子分别放进热水、冷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开展观察。汇报:瓶子放进热水后气球鼓起来了,放进冷水后又缩回去了。任务: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内容:将密封着有5毫升的针筒分别放进热水、冷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开展观察。汇报:针筒内的空气在受热或遇冷时会增大或减小。小结: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讨论:在夏季,为什么人们给自行车充气时常常不会充得太足?交流:夏季天气炎热,车胎里的空气太多了,会容易受热膨胀而发生爆胎的危险。八、板书设计第21课 气体的热胀冷缩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