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36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满是一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B.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C.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D.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B.西

2、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C.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D.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从此以后,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 A.陶渊明B.王维C.文天祥D.蒲松龄4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 ) A.临安B.建康C.金陵D.江宁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

3、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B.“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C.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D.“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观点。C.沁园春雪

4、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牌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D.“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是盛酒器具,“酹”在这里是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7下面诗中空缺处填一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又是一年寒岁至, 更深月落满河星A.白露B.立冬C.寒露D.霜降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倪焕之和稻草人等。B.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西厢记是王实甫元杂剧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崇,被称为“杂剧之冠”。C.屈原,名平,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

5、位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全部收录在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D.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记念刘和珍君始发表于语丝,后收入华盖集续编。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C.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6、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苏武牧羊选自汉书。D.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10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7、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等。C.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D.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这种方法把干支按顺序相配六十个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11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代称隐士的住处。蒋诩隐居在院中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B.“宣室”是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C.“缙绅”也写作“搢绅”,代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士佩戴的“绅”长三尺。D.“赋”可以指铺陈的手法;也可以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有韵

8、文体,讲究文采韵律。12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织布;插秧;车水;打稻B.织布;车水;插秧;打稻C.打稻;插秧;车水;织布D.打稻;车水;插秧;织布1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C.伶官传序中“则

9、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14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B.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C.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20岁为弱冠,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D.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

10、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1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B.朝觐,指诸侯朝见帝王。觐: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朝:诸侯秋天朝见天子。C.蛮夷,泛指少数民族。在古代,蛮指代南部少数民族,夷指代东部少数民族,戎指代西部少数民族,狄指代北部少数民族。D.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

11、弗敢加也”,“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猪、牛、羊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人所宗。D.“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五斗为一石。17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稼轩纪念馆大门两侧的一组是( ) 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忍辱明智写尽春秋,绝笔文萃彪千古;求是辨非看透生死,豪雄佞奸露本容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A.B.C.D.18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

12、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B.庙号、谥号、年号C.年号、尊号、庙号D.尊号、谥号、庙号1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

13、士住处的代称。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20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

14、,请不要删除一、高考文化常识1 B 【解析】【分析】B项,“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理解错误。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不可能有负面的东西。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审清题意,结合语言背景辨析。2 B 【解析】【分析】B项,“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其中“皆为纪传体通史”错误,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

15、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3 A 【解析】【分析】A项,陶渊明为东晋诗人。东晋没有科举制。隋文帝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故本题选A项。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6、。4 A 【解析】【分析】A项,临安指杭州。故本题选A项。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5 D 【解析】【分析】D项,“论语”不是“六经”之一。“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周易六部经书。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17、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6 C 【解析】【分析】C项,“雪”“赤壁怀古”是词题。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7 B 【解析】【分析】依据诗中“北风潜入”“浓秋已”“又是一年寒岁至”“更深”,说明此时秋天已经结束,寒冷的北风悄悄到来,夜很长。ACD项都是属于秋天的

18、节气,只有B项“立冬”才表示冬天的到来,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8 C 【解析】【分析】C项,“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错误。九辩为战国末期宋玉的作品。九辩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集楚辞中的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东汉王逸定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

19、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9 B 【解析】【分析】B项“左传是纪传体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左传是编年体著作。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记忆、理解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10 B 【解析】【分析】B项,表述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选项说的“散文诗集”。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

20、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11 B 【解析】【分析】B项,“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错误,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里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请问汉文帝向其请教的是鬼神问题。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

21、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2 C 【解析】【分析】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中“机杼”指织布机,

22、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以及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抓住关键词、关键意象进行作答,还需要平时多加强积累。13 C 【解析】【分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14 C 【解析】【分析】C项,“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错误,应该是:80岁为杖朝之年,90岁为鲐背之年。故选C。故答案为

23、:C【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5 B 【解析】【分析】B项,“觐: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朝:诸侯秋天朝见天子”错误,朝指春天朝见帝王,觐指秋天朝见帝王。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16 D 【解析】【分析】D项,“五斗为一石”错误,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n)。故D错误。 故

24、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7 D 【解析】【分析】曹操。 司马迁。(“铁板铜琵”说的是吹剑续录中的一个故事:苏轼问一位爱唱的幕士,说我的词比柳永的如何?幕土回答说,柳永的词只能由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必须由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听后为之绝倒。这片故事反映出了豪放派词与婉约

25、派词的区別。前一句借此故事赞扬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美芹悲黍”中的“美芹”指辛弃疾为抗金兵给朝廷的上书美芹十论,(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給别人)“悲黍”出自诗经,是说一士大夫见周朝宫殿废墟长黍而悲,这两句从词人到爱国者两方面写了辛弃疾的历史影响。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该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需要考生课下博览群书,认真做笔记,多复习记忆。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18 B 【解析】【分析】“高宗”是庙号,“文景”是谥号,“永乐”年号,故选B。故答

26、案为: B【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化常识的考查是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阅读中必考题型,文化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19 B 【解析】【分析】B项“鲤对”指接受父亲的教诲,“鲤”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故本题选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

27、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20 D 【解析】【分析】D项,“重阳节也有喝雄黄酒”错误,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核识记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