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48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执教:刘飞耀 实录:钱胜武2:同学们,你们来猜猜看,老师多大了?1:三十九,我看老师像一朵花。2:谢谢,谢谢,这位同学把老师比作一朵花,在她眼里,老师年龄39,就像一朵花一样。谢谢,谢谢。还有谁来说说看啊,你猜老师多大了?你来说说看,好吗?1:我觉得可能四二。2:四十二,你看,多了三岁,原因何在?1:猜的啦2:猜肯定有原因的啊,你爸多大了啊?1:四,四十七。2:你爸四十七啦。哦,请坐,再给同学一个小小的依据,我的女儿今年读初一,你们读初二,由此可以推断一下。生猜状。2:哟,其实那位同学已经猜对啦。她猜对的是我实足生理年龄,三十九,我的虚岁四十,谢谢这位同学,你真棒!

2、谢谢生鼓掌2:当然她只猜对了一半儿,她刚才猜的是我的生理年龄,像一朵花,老师还有一个心理年龄,你知道吗?心理年龄多大了?别笑,看着我,你来说说看。1:二十2:二十,很年青哟。好咧,你来说说看。1:302:心理年龄,比他长了一些,长了十岁啦。正确答案揭晓一下,老师的心理年龄十六岁。众生笑2:这样一个心理年龄四十,心理年龄十六的一枝花,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大家欢迎吗?1众:欢迎(鼓掌)2:谢谢,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最近老师在读一本书,在读书的时候,我,对一句话特别感兴趣,这是已经过世的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木心先生所说的:如果抽调他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这个他,你猜猜看,指的会是

3、谁?1众:杜甫 李白2:杜甫,我似乎还听到一个声音,哎,那边有一位同学说李白。可能留在我们同学印象当中的,唐代的诗人,非常有名的,就杜甫,李白,是吗?其实木心先生想要说的就是杜甫。诶,谁能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杜甫啊?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哪位同学来说说看?杜甫,留给你印象当中的是怎样一个人?来1: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2:哦,伟大的诗人。这个定义下得非常的准确。很多人都这样评价他。还有谁来说说看。杜甫留在你心目中的有哪些?1:我觉得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2:这位同学,啊,其实对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诗很多都是忧国忧民的。但就是这位诗人,你们知道吗?最近很

4、忙。你来看。杜甫怎么了?2:跳芭蕾1:哎哟,跳起芭蕾舞。这还拿起机关枪啊。你看到这样的图片,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觉?伟大,是忧国忧民的,我们都会内心咯噔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去这样对待杜甫呢?当然,老师在找原因,我想啊,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杜甫的了解还太少了吧。还仅仅停留在一些表象上啊。今天我想,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再来深深地认识一下杜甫,让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来朗读一遍,一二齐。1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大家的声音都非常响亮,老师呢,昨天晚上看了同学们的深层预习作业,大家都做得非常好,诶,谁能结合预习说说看,这首叙事诗写的什么内容?这首叙事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好,有请这位同学。1:是

5、写他住在那个,就写他住在那个茅草屋里那个风很大,就把茅草屋刮掉了,雨灌进去的那种惨状。2:这位同学,啊,最后一个核心词非常好惨状,杜甫当时啊,境遇真的很惨啊,他所住的茅屋被怎么样啊?1:被大风刮走了2:仅仅是被大风刮走了吗?1众:还被2:你来说。1:还被那个群童,拿到竹林里面。2:什么拿到竹林里面去?1:抱着茅竹,茅2:茅,茅草,也就是说茅屋盖的那些东西,对不对?也被群童抢走了。诶,真的非常惨啊。为什么啊。偏偏那天晚上又下了?1:大雨2:所以,真的,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好。那么,大家呢,在读得时候,在做这个预习单的时候,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同学我不认识啊。我们一起来看,这

6、个叫毛慧林的同学,她这样写。他说:读完这首诗,我觉得那时候的人生活真苦!我觉得说杜甫生活真苦,还可以哦。为什么会说那时候的人生活真苦呢?毛同学,你来。诶,好,你来说说看。1:那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嘛。2:哦1:当时战乱。2:这位同学啊,大家发现没发现,他边读诗还在边关注这首诗他背后的,我们所说的背景。这是非常好的一种阅读方法,好,请坐。诶,我还听到有一个同学写了这么一段话,张滢颖同学,读了这首诗,我觉得作者有些悲伤!哦,来,你主动地站起来啦。来说说看。1:因为我觉得那个作者主要说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吧,主要的情感就是悲伤。2:哦,其实你的观点就和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一样,这首诗啦,就是描写了杜

7、甫当时所处的一种惨境。对不对?好,你请坐。当然老师在看同学们预习单的时候,更多地发现的是同学们那有很多地问题。嗯,有一个同学这样说,毛金娜。1:毛金姗2:哦,老师这个字可能打错了啊。我看不太清楚。来,你把你的这个,问题,给大家说说看。1:我觉得,杜甫,2:你把你写的,自己预习单上写的这个,这段话读一下,就行了。1:这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总觉得这首诗有着强烈的感情,但确实点说,我不知道这种感情是怎么来的?2:不知道这种感情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啊。刚才有同学说杜甫在这首诗里面似乎很悲伤,那这种悲伤的情绪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好,你请坐。老师先要请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呢

8、,这样吧,我想先请同学们来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二齐。生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准确,啊,也,相对来说比较流利,但是呢,真的没有把,诶,这个悲伤的情感读出来,当然,

9、没关系,因为我们还只是徘徊在这首诗的表层,我们现在看,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多同学的疑惑,老师觉得,非常有意思。这八位同学,站起来吧。分别是谁啊?我,我都不认识你们,让我认识一下,哦,好像基本都坐在前边啊,来,你们把你们的问题来诵一遍吧。这个问题,老师觉得特别有意思啊。诶,大家把你的问题,响亮地读一遍。让大家能,能准备思考一下。一二齐。1读:为什么仅仅因为小孩抱走了杜甫家的茅草就叫他们为盗贼了呢?既然诗人只能自叹息,为何不向孩子父母告状?2:呃,请坐。杜甫啊,为什么仅仅因为这个小小的原因,就称这群孩子为盗贼了呢?老师告诉大家哦,杜甫是很喜欢孩子的啊。在这首诗里边儿,他称自己的孩子为什么?1:

10、娇儿2:对哦,娇儿。知道,请大家看,杜甫有一次,从外回家,因为离家已很久了,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娇儿面黄肌瘦的样子,内心相当痛苦,就写了: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其实他不光对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对住在草堂周围的一群孩子,他也认为他们很可爱。请大家来看下面这首诗泛溪,杜甫这样写: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倒芰荷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你看这群孩子在杜甫的笔下,应该是怎么样的啊?1:活泼2:非常可爱1:天真2:诶,天真,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还很天真啊?1:因为他采泥,光采藕不洗泥,那个泥是很脏的,是不能吃的,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天真。2:嗳,他们就,嗳,马上

11、把这个藕采了,嗳,就吃下去了,对不对?嗳,多么活泼,天真,但现在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却认为这群孩子为什么啊?1:盗贼2:诶,小孩,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是天真、烂漫、可爱,盗贼呢?盗贼会给你怎样的一种感受?你来说。1:盗贼很可恶。2:很可恶,很可怕,很凶悍。你说两都能划等号吗?1:不能2:那,怎么样的情况下,小孩会成为盗贼?我们都想下原因。会成为盗贼啊。会有怎样的情况,会使他这样去做,做个盗贼?诶,有请。1: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没管教好,二是那个,当时就是当时太穷了,就是吃不起东西,只好去偷东西。2:好,哦,这个同学非常现实,而且这两个原因,我个人觉得真的,很有道理。小孩成了盗贼,请大

12、家看看,这是一个孩子,还是一群孩子。1:一群孩子2:群童啊。那么,我们猜测一下,这个原因,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刚才那位同学说了,父母没有管教,会成为盗贼,可能吗?那我在这里想问大家,他们父母到哪去了啦?1:打仗2:打仗去了,文章当中,诗歌当时有一个仗,那是一个怎样的时间啊?1:安史之乱2:你从哪个词看出来那是安史,之乱?1:丧乱2:丧乱哪,同学们,咱们还读过石壕吏哦,石壕吏“有吏1:夜捉人2:捉人干嘛去啊?1:打仗。2:我在推测,这群孩子的父母,为生活所迫,没有在家里,长期不在家里,还有一种可能是,也可能因为战乱,有人被抓走了,有的1:战死了2:所以,这群孩子你看,这一群孩子竟成了现在的索马里的

13、小海盗,他们干嘛啊,你看:公然抱茅入竹去。诶,同学们,公然什么意思啊?1:就是当着那个作者的面2:这太不道德了,太厚颜无耻了吧。但是,我们不怪这群孩子,因为一切都是什么惹的祸啊?1:安史之乱2:丧乱啊。来, 这个地方句子,你来把,这段内容读一遍。1读: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2:跟我们抗战一样啊,长达1:八年2:这八年,会带给人们什么呢?有这样一番话,请大家看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

14、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东至郑、汴,达于徐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似乎要读这样句子的时候,好像就让,我们看到了,那句“路有,冻死骨”,是不是啊?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伤痛,民不聊生。同学们啊,所以小孩就成了盗贼。杜甫这样写,他想要表达什么呢?还有,再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些句子,我觉得这些句子很有意思。刚才同学们在读,读得很准确,一字一顿,但是我觉得没有把杜甫那个时候的情感读出来,大家来看一看这些红色的字,有什么特点?从音的角度,你去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发出声音来,把老师标红色的字,你来读一下。生读:老 力 盗贼 竹去 不得 叹息2:诶,有什么特点呢?这里牵涉到一个知识,什

15、么知识呢?诶,我听旁边同学说押韵,有点关系,但还不是纯粹是押韵,这些字都是仄声,有同学可能要问了,老师,到底什么是仄声啊,知道吗?有没有同学知道?不知道啊,老师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啊。古代的音啊,分为平、上、去、入。相对应跟我们现代汉语的普通话这里就平就是我们现代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上呢?第三声。去呢?第四声。诶,最大的不同,古代啊,它有入声,这个入声,同学们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我们现代汉语把这个入声作了归类,作了归类,有的放到第一声去了,有的放到第二声去了,同学们啊,老师在这里要跟大家讲的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我们现代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我们都叫平声,而第三声、第四声,包括这些现代已经没有的入声,我

16、们都称为叫仄声。老师刚才有没有讲清楚?你们明白了吗?1:明白2:诶,明白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红色的字。老第几声?1:第三声2:所以看,我们说它是平声还是仄声?1:仄声2:力呢?1:第四声2:什么声?1:仄声2:我们就不说第三声第四声,你告诉我,啊,好,盗1:仄声2:贼1:平声2:诶,你们用衢州话说说看,贼怎么说?1:z:,江山话2:哦,江山话来说说看。1:z: 2:z: ,告诉你们啊,老师宁波话怎么讲,知道吗?叫z1: z2: z,对,它很短促,诶,你们你自己家乡话,咱们家乡话读一读,就能够分辨出这是不是平声还是仄声,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这个“贼”虽然是第二声,它其实应该是第几声?是属于平声还是

17、仄声?1:仄声2:诶,我们现来看它,“竹去”都是仄声,没问题,“不得(di)”也是仄声,没问题。诶,“叹”仄声还是平声?1:仄声2:“息”呢?1:平声2:用江山话。1:仄声2:什么声?1:仄声2:古代啊,这个字的声是相对来说在读的时候非常得短促。我们古代的人在念诗歌的时候,它音有长短的,一般来说 ,平声念得长一点儿,仄声会念得短一点儿。1:(合)短一点2:对,你看 z e,诶,这些都是什么声啊?1:仄声2:大家都来看看,杜甫这首诗在写小孩为盗贼的这个部分里边儿,大家发现没有?他这个句子,每个句子的句尾差不多都是什么声?1:仄声2:诶,这个发现有价值啊。为什么呢,同学们。我国有一个著名的词学专家

18、,龙榆生先生说:连用多数仄声收脚,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都是仄声收脚啊。诶,杜甫在这里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啊?1:孤标耸立,激越不平。2:激越不平,为什么而不平?1:(讨论)战乱2:为战乱而不平,为当时百姓生活而感到不平。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把这种激越,把这种不平的音调读出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我们稍微读得短一点儿,啊,每个同学自己尝试一下?开始1:自由读2:我发现这位同学,她已经进入状态了 刚才她一字一顿,现在我想听听她会怎么读。1:(读)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19、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2:掌声鼓励。把这种激起不平啊,读出来了。同学们,我们读诗,就要读到诗的音韵当中去,读到诗的字词背后去。当然,刚才老师其实请同学们要关注的是什么啊?是这首诗背后的,它的一些,矛盾。小孩为什么成了盗贼了呢?下边儿,我想就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这首诗来读一遍。在我读的时候,你们啊,再读这首诗,还有哪些地方也颇有矛盾的?让你不解。(有感情朗读)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0、。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学们,老师刚才把这首诗朗读了一遍,我相信你,肯定又能发现新的矛盾。诶,仔细地想一想,一些同学举手了,真好。哎呦,好几个啊。这样吧,咱们前后同桌,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哦,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一起说一说,好吗?1:分享中2:哪组同学愿意先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发现呢?哦,这组同学是吧?慢点,我还是先请,那里有吗?呃,好的,来,有请,那个女同学。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句话,他既然已经冷似铁了,那娇儿怎么踏里裂?2:

21、欸,这个问题真有意思啊。这里其实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啊。大家看一看,布衾是什么?刚才大家1:棉被,被子2:被子,被子多年冷似铁,诶,被子应该给人一种感觉是?1:柔软的2:但是这个被子就像?1:铁2:有没有取暖的作用?1:没有2:可是如此坚硬的被子,如此冷的被子,为什么“娇儿恶卧踏里裂”呢?这是什么原因啊?好,来,有请这位男同学。1:这让,让我们联系一下实际生活,睡觉,晚上要是很冷的话,脚要动来动去,就是很容易把它,被子踢光。2:哦,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太棒了。你看哦,越缩越紧,越缩越紧,对不对?还有啊,越缩越紧的时候,那小孩怎么哟,睡相不太好,就这个意思吧?其实,这个同学还有很多意思,大家看看,

22、他“布衾多年冷似铁”,仅仅是说明布衾的某一个特点,什么特点?1:冷2:冷,没有错的,但是,他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布衾就像铁一样的啊?1:硬2:硬,其实,如果,同学们懂得生活常识的话,被子!盖得久了,取暖性不行了,还有一个,棉絮也会越来越皱了,是不是?所以,这个小孩子,他睡相又不好,又冷,越卷越紧,越卷越紧,到最后,这个被子就成了什么啊?一条条的破棉絮。是吧?诶,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当时的生活会怎么样啊?1:困苦,贫穷2:诶,我听到同学们一个词,贫苦,贫穷,哎呀,就连杜甫都是如此啊,那更不用说,很多的?黎民百姓啊。这个发现有价值,真的。我们也给他来点掌声,好不好?1:鼓掌2:还有其他同学有发现

23、吗?诶,有请。1:八月应该是,那个秋高气爽的,又怎么会“风怒号”?风怎么会大到把那个诗人屋上的三重茅都给卷走呢?2:诶,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同学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啊。八月,诶,给我们一种感觉,本身应该是秋高气爽,杜甫身处被誉为叫“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啊,在成都啊,那里的,诶,这个气候条件也很好啊。为什么会风,怎么样啊?把我们茅草的三重茅都给?1:吹走了2:老师觉得这“三重”啊,也不单单指“三重”,更多的是指?1:多2:多重的茅草给卷走了。欸,这个风来得?1:很大,很大2:太怎么样啊?1:太突然、猛烈2:太突然。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诶,有一个词,刚才谁在说,你来说。1:诡异2:

24、这里的风给我们诡异之感。我也有此感。其实一读到这首诗,一开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真的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但是这种怪怪的味道,更多的,其实杜甫就是在暗示着当时?1:社会的黑暗2:社会也是很诡异的。所以,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是有含义的。当老师在阅读同学们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更多同学的问题啊。我刚才也问到他们一组,他们一组其实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啊。这个,来,这八位同学,再次站起来,让刘老师认识一下。哦,这边三位,这边两位,哦,这,这八位同学,你们的发现有价值啊。来,你来说说看,你的问题,代表他们啊。1:我觉得2:没有,你就把问题读一下吧。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自身“难保”,为何

25、还要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是不是很矛盾?2:是的啊,这是不是很矛盾啊?请坐,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杜甫住在哪里啊?1:茅屋2:可是他希望?有广厦。谁住在广厦里边儿?1:天下寒士2:天下寒士。诶,我们来看看哦,茅屋与广厦能比吗?1:不能2: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1:忧国忧民,2:咱们就这句话来说啊。他希望自己住的,是在茅屋,可是希望别人住在?1:宽敞的2:我们现在很多人,更多地希望,诶,我住三百平米的,你住九十平米的,诶,我比你厉害。可是杜甫他,颠倒过来了吧?我给大家看一首诗,真的意思。这首诗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诗人,白居易写的。你们看看,白居易想的和杜甫想的,

26、是不是一样?是不是一样?白居易怎么想的啊?嗯?白居易与杜甫有什么不一样?他说自己怎么样?1:他认为自己,那个温暖一点,别人也会温暖一点2:白居易是,我有是哇,大家?1:大家都有2:大家都有,而杜甫呢?1:我没有2:我没有,我住在茅屋,可是我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怎么样啊?住在广厦。诶,这一个,这个心胸啊,这个情感啊,怎么样啊?1:宽广2:宽广多了。是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我们还要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的这个问题啊。这是不是很矛盾呢?我个人觉得,咱们还要走进这些句子。来,我们首先一起读一遍吧。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二齐。1:齐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27、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哇,我发现你们这一遍读得真好。比开始好多了。我现在再请同学们关注这些句子的音,回答好不好,你们又会有怎样新的发现?这些红色字体,这些字的音,请同学们注意啊,关注它的韵母,它的韵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哇,这个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别说,让大家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呢?还是你来说吧,因为今天老师觉得你,非常棒。1:所有那个,都有一个a2:都有一个a韵,大家有没有发现?好,请坐。这其实,也是我们汉语,我们这个母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请大家看下面这段话。古代有“四呼”的说法,把韵腹是“” 的字音称为开口音,把韵腹分别是“i、u、” 的字音称为闭口音。开口音的发音响亮,因为

28、有个a嘛,你看刘老师的名字里面就有一个a,刘飞耀,你看,哦,很响亮,人家说这个男孩子以后叫得响,走得开。是吗,诶。多用来表达开阔、明朗、有力的情绪,闭口音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细腻、悠长、低沉的情绪。所以,我们来看看这组句子。这组句子,如果从字音的角度来看,应该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对,两个部分。前边部分基本有很多的开口音,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怎么样啊?1:响亮2:响亮,开阔,有力,对不对?可是后面,接下来,尤其是最后一句,没有一个开口音,全部都是什么音?1:闭口音。2:闭口音,对,所以,他要表达的是一种低沉、忧愁这样的一种情绪。我们来读一遍,好不好?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二齐。1:读。安得广厦千万

29、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你们,这个两个部分的内容是分开了,但是后边的内容,你们声音低下来了,但有一点,做得不对。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老师觉得,不太到位,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词。这个字,你能不能用刚才给大家的一个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些绿颜色的字,都是平声还是仄声?1:仄2:你如果实在搞不清了,那么你用方言,来,来,来试试看。突,江山话怎么说?t:,诶,仄声。兀、见(jin)或者见(xin)此屋,屋,江山话怎么说?1:v:2:哦,宁波话叫,诶,都是什么声?1:仄声2:仄声,诶我们来看看,dp dudnsi ez,发现了

30、什么啊?全部都是干什么声?1:仄声。2:都是仄声连用,第一个刚才老师问大家的仄声连用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1:生杂言2:激越不平啊,是吧?所以,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啊,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啊,都说杜甫的诗歌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叫什么呢?叫沉郁顿挫,大家可以把它记下来。叫沉郁顿挫。就是因为杜甫他最擅长用这种音,入声。甚至可以说,他最喜欢用仄声。啊,用这个仄声。来表达他的那种激越难平,那种愤懑的,这样一种心情。所以,我们再读一读好吗?大家在读的时候,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这么一番话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然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尤其这个入声,在这首诗里边儿,最后几,个字,都是入声,所以我

31、们要读得短一点,要读得有力一点,好不好?诶,每个同学自己先尝试一下,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自己读,开始。1:生自由读2:连起来,尝试一下吧。把当时杜甫的那种心境,有区别地读出来,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二齐。1: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其实声音我们听的时候,我们照旧可以读得有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们来试一下,来,最后一句,声音低一点儿,但是我们要读得有力一点,好不好?因为后人就说啊,中国人的发誓从杜甫开始,中国人发誓就是用仄声来发誓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二齐。1:(读)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我发现同

32、学们,其实已经有点样子啦。死亦足!我们声音再拉长点点,再读得啊,短促一些,每个字读得短促一点儿啊。来,吾庐独破/受冻,一二齐。1:(读)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受冻/死亦足!这里稍微停顿一下啊。受冻,因为他,其实自己,受冻,死啦,也?1:杂言2:对啊,也在所不惜呀。他只要,天下还是都能,有什么?1:广厦2:有大屋子,这样的啊。这样吧,我们连起来,把这段话再来读一遍。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二齐。1: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真棒,为自己鼓鼓掌1:(鼓掌)2:现在我们再来回到这个问题,他,即使住茅屋,也希望天下的寒士,

33、能住大厦,是不是矛盾的啦?1:不矛盾。2:为什么啊?哪位同学,先来说。1:因为杜甫他心系国家,心系黎民百姓,为了那些百姓甘愿牺牲自己,他这种精神,使他有这种想法。2:这个同学,我相信她已经代表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了。我们说杜甫是诗圣,为什么?就因为他的这种情怀。同学们,驾着一叶平平仄仄的小舟,杜甫他穿行在暗波涌动的大江当中,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所以,他彷徨,他有种呐喊,他只能细数着那些百姓们的种种痛苦,但是儒家告诉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看杜甫,不管达,还是穷,他都在兼济天下,儒家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看杜甫,不管自己在不在位,他都在谋政

34、,因为他心里,有着自己的那份抱负,有着自己的那份爱,所以,朱东润先生说的:末段忽开异境,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这是杜甫许身社稷,饥腻为怀的思想的升华,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故真气郁郁,千古常新。诸位,诸位同学,当我们再看到这幅图片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留言,真的,这是一种亵渎,这是一种背叛,这更是一种无知啊。好,同学们,如果抽调他的作品,一部全唐诗会不会有塌下来的样子?木心的这个问题,你有答案了吗?有吧,所以在这节课最后,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我写的小诗:你的一炷至今未冷难忘你茅屋的床边,雨脚滴出深秋的凄寒,一滴,一滴滴在你柔软的心田。一滴,是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征战,一滴,是耶娘妻子牵衣顿足的愁怨;一滴,是路有冻死骨的愤懑,一滴,是城春草木深的悲怆,至今,你仍住茅屋,孑然一身?你是想让千年寄予,还是想让诗魂不眠送给大家,谢谢。今天这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教学实录.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