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8256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1、秦的统一(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为统一奠定基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_六国。(3)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2、秦朝中央集权

2、制度的确立和加强(1)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思考1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显示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哪些重要特征?(2)在中央实行“三公诸卿制”:设立_、_、_ “三公”为中央最高官职;_之下,设立“诸卿”作为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条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县、郡;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经过朝廷两次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概况:郡(守)县(令、长)。思考2 “三公”、郡守、县令的职能分别是什么?(4)秦朝这套从_到_的_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

3、响(1)秦朝国力增强,北击匈奴,南平越族,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秦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4)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激化,最终王朝灭亡。思考3 随着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在民族关系、法律、经济、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思考4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根源?4、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继续实行皇帝制;设三公;汉武帝起用布衣为

4、相,并形成中外朝制度;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隋朝以_、_、_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思考5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名称、职能、意义。为什么说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4) 宋:二府,_是最高行政机构,_是最高军政机构;分割相权:_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_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5)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_是最高行政机构,领_,行使_;_是最高军事机构;_统领_和管辖_。5、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汉初:_二制并行汉景帝到汉

5、武帝: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作为_,设_,监察_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地方_,末年,州成为_,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_、_、_三级制。(2)隋: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_两级制。(3)唐朝:地方行政制度与隋相同;分全国为10_,作为_;_时,道成为州县以上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_局面。(4)北宋:_做地方官,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州县两级制,道改为_,在州县之上。(5)元:实行_,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 设_对边远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思考6 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范围有哪些?概述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

6、因和意义。思考7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试作简要评价。思考8汉承秦制,又有所变化的含义以及主要表现。(提示:中央和地方)6、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地方:废除_,设_。(2)中央:废除_和_制度,权分六部;_时,创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思考9明太祖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度?有何作用?7、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设立_(1)设立原因:雍正年间,为适应_的需要,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2)职能及演变:由协办军务,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钦定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机构简

7、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政策缜密;行政封闭性特征明显。(4)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8、明清时期东西方差距:西方进步;东方落后。【疑难解读】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8、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2、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有哪些?(1)具有分散性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所决定的(根本原因)。(2)法家思想、儒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3)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和封建统治。3、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各朝都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点: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

9、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的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4、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

10、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5、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6、贯穿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阶级矛盾。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到明清

11、时期趋于反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和监督。皇权、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日益加强。7、概括中国古代对今山东地区的行政管辖。西周(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分封齐、鲁等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设郡、县、乡里地方行政机构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行,郡国交叉;汉武帝后期,设监察区州,设刺史监察,实行刺史制度东汉:东汉末年,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隋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设道为监察区,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人割据局面;地方政权分路、州、县三级元朝

12、:在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理山东等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典例解析】例1(2008高考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解析:C。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应选C项。例2(2008高考上海历史)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

13、明朝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例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直接说明秦始皇( )A.赞同分封制 B.赞同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解析:C。本题首先要理解秦始皇的主张,虽然秦始皇赞同郡县制,但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这一信息,所以不能选择B项。材料大意:西周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战争动荡,现在秦朝灭六国后,完成统一,天下初定,如果继续实行分封制,那么,这会又导致战争动荡,想求社会安宁,就难了。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材料

14、的内涵。例4、(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解析:“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当然主要指刘邦的后代)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提高史料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A。例5、(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

15、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正确理解史料的内涵。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答案】A。例6、(2008高考上海历史)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解析:C 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例7、(

16、2008高考上海历史) 右图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解析: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书省”和大量行省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元朝时期才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例8(2008年高考广东文基)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 “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项符合题干要求。例9、(2008高考年广东历史)某思想家说:“我之

17、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解析:C. 这显然是明末清初的早期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主权.例10、右图内阁大堂旧址所示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英国 B.美国 C.中国明朝 D.中国清朝 解析:C。准确识读历史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图示是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不要和英国内阁相混淆。【能力测试】1.右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今陕西咸阳一带)将领的铜铸虎符。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十二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18、。从上述文字和图片资料中,我们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秦朝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秦朝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秦朝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ABCD2.右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暴政C促进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3.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 秦始皇陵 秦长城 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4.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 )A

19、 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 什伍连坐制 D 焚书坑儒5.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6、中国古代有一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主张(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7、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20、!”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8、下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当时的重大社会变化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冶铁业发展C重农抑商,规范商人活动D商品经济繁荣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11、秦始皇本纪载:“秦

21、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12(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解析: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互相牵制,有利于加强君权。13(2008高考宁夏文综)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

22、,“(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资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地方官王方翼消灭了大姓皇甫氏后,使这一地区的治安好转,由此可以看出,能否处理好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当时地方治理的关键。14(2008高考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D 解析:根据“擢通判”中的“通判

23、”来进行判断。北宋初年,宋太祖开始在地方上设通判,来监督知州。15(08海南高考历史)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解析:D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置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中央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符合题意。1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7、汉代的州和唐朝的道A数量相同

24、B分别是汉景帝和唐太宗最早设置C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从最初的监察区逐渐发展为地方行政实体18、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指的是:A、蒙古高原B、山西、河北、河南C、河北、山西、山东D、原南宋统治区域19、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受到皇帝、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在沙场。文中的“_”应是指A.丞相 B枢密使 C. 知州 D通判2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会制。”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另设机

25、构,架空专制皇权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唐代宰相权力下降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21、“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下列制度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汉初封国制 B唐代开元年间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C元代设云南行省 D清代设伊犁将军22下图所示的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分封制和三省六部制C分封制和行省制 D郡县制和行省制 23、元统一后,为有效控制地方,在地方设置了行中书省,下图中未设置行中书省的地区是 A、 B、 C、 D 、 4、下图所示两种制度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

26、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25、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一省制”是指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 行中书省26右图所揭示的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概括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特务统治盛行C中央集权日益完善D民主思想极大地冲击着专制统治27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28、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议政处 议政处 军机处 议政处 六部 内阁 内阁 南书房 议政处内阁

27、军机处 南书房A B C D29、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材料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明成祖 B明太祖 C宋太祖 D唐太宗30、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31、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3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

28、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对地方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33、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 A B C D 3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现象应主要发生在A顺治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35.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字义相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

29、习惯36.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文化遗产丰富。右图为北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的紫禁城,它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至上 B建筑功能齐全 C天人合一 D国家大一统37.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

30、“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回答:(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4)综

31、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38、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示意图: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

32、度?(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行政管辖的?(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1)在古代,山东省曾分封过齐、鲁两个诸侯国。(2)西周和西汉前朝。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3)行省制度。山东归中书省直接管辖。(4)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古代文明的进步(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9、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史实: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唐朝:实行

33、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40、假如明年你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听说你在高中时,历史和英语两科学的相当棒,于是就选择你当一名导游,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农村去考察。 今安徽凤阳在古代曾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幼时家境贫困,父母早逝,40岁时成为一代开国皇帝,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他身上特有的平民气质和自卑感一直伴随着他的君王生涯。他为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在14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了重大政治体制改革。(1)说出这位开国皇帝的朝代、年号、庙号和姓名。(2)请你把他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向外国友人概括介绍一下。(1)朝代:明;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姓名:朱元璋。(2)措施: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三司,隶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在中央,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