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必备: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情况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据现有资料推断,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因为商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资本论第一卷)。 最初作为货币的物品有牲畜、布帛、贝壳等,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扩大,到商代晚期,出现了象形的铜贝,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开始流行,有布币、刀币、环钱等铜铸币,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币制,使用外圆方孔铜钱:秦半两。从此以后,方孔圆形成了我国铜钱的固定样式。在东汉至唐代的七百多年间,我国的主要货币是五铢钱(铢是一种重量单位),这
2、一时期,铸币币值同重量名称相统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铸“开元通宝”迄清“宣流通宝”,历时一千三百余年实行制钱制度,不再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铸币名称改为“元宝”、“通宝”等,并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清光绪年间,开始铸造铜元,铜元逐渐通行全国,成为货币的主流。以上是我国古代铜币演化的过程。 我国古代除了以铜为货币外,还以金银、铁钱、谷帛作为货币。从春秋战国起,历代均以金银条块的重量参与流通使用,属于称量货币。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铸造了中国最早的铁钱。每当时局动荡不安,钱币严重贬值时,谷帛就自然代替金属货币担当起货币的职能。比如在王莽末年、南北朝时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都曾以谷帛为货币。另外,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唐代的“飞钱”,已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北宋的“交子”和“钱引”、南宋的“会子”,则是真正的纸币了。到了元代,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宝钞”,禁止金銀和铜钱流通,规定公私均用纸币。元代的纸币制度在世界币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形成了以铜币为主体,兼用金银、铁钱和纸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最后演变成近代的货币。